李建妹
(江蘇省江陰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江陰 2144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占女性癌癥的16%[1]。近年來,受人們生活方式改變、預期壽命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乳腺癌的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我國每年乳腺癌的發(fā)病人數(shù)約為16.9萬,近10年來其發(fā)病率增長37%,死亡率增長38.9%,同時這個疾病一般會出現(xiàn)在年齡比較小的患者身上,所以年輕化的發(fā)展成為乳腺癌疾病的主流方向,這也對女性的健康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造成了嚴重的影響?,F(xiàn)階段,在這一疾病中,醫(yī)院主要使用的辦法就是綜合治療的形式,其中化療占有重要地位。臨床上常采用經(jīng)外周靜脈置人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植入式靜脈輸液港(Venous Port access,VPA)、經(jīng)頸內(nèi)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等進行化療。其中PICC在臨床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有效減輕了藥物對外周血管和組織造成的破壞,但可能引發(fā)感染、血栓形成等并發(fā)癥[3],因此相應的護理配合必不可少。如何更有效的實施PICC,提高手術安全性是當前護理工作的重點。我院現(xiàn)已成功將PICC導管應用于乳腺癌患者的術后化療,獲得了理想效果,所以下面的文章內(nèi)容中,主要研究的就是PICC這個方法在乳腺的癌癥患者,接受手術之后使用的具體情況,還有具體工作的開展體會,詳細的情況,以下文內(nèi)容為主: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乳腺癌術后化療行PICC置管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29~60歲,平均(43.20±4.75)歲;病理分期:Ⅱ期45例,Ⅲ期25例。
1.2.1 置管方法
取平臥位經(jīng)肘部靜脈穿刺,采用20G針頭由肘窩或關節(jié)下移動置管至肘關節(jié)上。置管期間嚴格無菌操作,仔細核對記錄單并做好記錄。安排兩名護士共同核對,查對置管留置情況,耐心解釋操作方法及目的。穿刺時墊放鋪巾于患者手臂下,采用皮尺測量肘正中上10cm臂圍。揭開用于固定輸液接頭的膠布,可使用松節(jié)油消除膠痕,然后使用75%酒精對皮膚消毒。更換接頭時護理人員應對手部清潔消毒,查看接頭有效期。舊接頭卸下后使用棉簽對外壁螺旋處、導管接頭切面進行消毒,然后連接新接頭。使用生理鹽水注射器沖洗導管,后實施正壓封管。護理人員應及時準確評估病情,查看穿刺點有無異常,更換透明敷料時應嚴格無菌操作。結束后向患者交代相關注意事項,并認真填寫維護記錄單。
1.2.2 護理方法
措施如下:(1)心理護理。置管前向患者及其家屬重點對PICC這個方法進行介紹,要求護士在介紹工作開展階段,能夠保證家屬了解到其中給予其的安全保證,以及必須使用這一技術的原因。同時重點的向家屬等人強調(diào),這個技術實際上有著非常多的優(yōu)點,安全、快捷就是比較顯著的內(nèi)容。同時在對置管的過程進行介紹的時候,如果需要可以選擇已經(jīng)接受治療的患者,詳細的分析自己接受治療的感覺,以及整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性內(nèi)容,通過同樣疾病的患者講述,為即將接受治療的患者帶來信心,保證患者能夠按照積極主動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治療。
在給予患者進行置管的過程中,也要求護士能夠傾聽患者傾訴的內(nèi)容,并且重點對患者置管感受進行分析,與患者時長的溝通,一旦其心理存在問題,給予良好的疏導。在開始置管階段,需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避免其出現(xiàn)緊張的情況。同時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也需要給予合理的巡視和觀察,并且適當進行健康指導,鼓勵親友盡可能多的給予患者關心,這樣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的不良心理感受,幫助患者提高疾病的改善效果。
(2)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處理。
①穿刺點滲血。PICC置管時易發(fā)生穿刺點滲血現(xiàn)象,主要因為穿刺鞘直徑較粗,穿刺點血管損傷較嚴重。為預防或減少滲血,穿刺時不直接刺入血管,而是在其下方2~3cm處進針,進而減少滲血。置管成功后使用小紗布對折并覆蓋針眼,使用透明敷料貼和彈力繃帶分別進行敷貼、局部加壓包扎,并適當調(diào)整繃帶松緊度。加壓包扎時注意觀察穿刺上肢末梢血運,并防止包扎過緊,預防上肢血液循環(huán)障礙。置管24h后去除繃帶、更換敷料。平時密切觀察有無滲血、滲液情況,及時更換敷料貼,換藥時嚴格無菌操作,以防局部感染。
②機械性靜脈炎。多見于PICC置管后1周內(nèi),主要因?qū)Ч茉傺軆?nèi)移動損傷血管內(nèi)膜所引起,局部使用75%酒精濕敷,每日1次,每次30min??墒褂萌缫饨瘘S散與醋、麻油調(diào)成糊狀敷于患處,出現(xiàn)機械性靜脈炎后協(xié)助提高患肢,并避免劇烈運動。
③導管堵塞。沖管、封管正確與否是預防導管堵塞的關鍵。輸液前應使用注射器(10ml以上)抽取生理鹽水脈沖式?jīng)_管,輸液結束后先進行脈沖式?jīng)_管,然后以稀釋肝素液(10~100u/ml,3ml)封管,剩余1ml液體時一邊推注射器一般拔出針尖,以實現(xiàn)正壓封管。輸注化療藥物、血制品、脂肪乳等均需進行脈沖式?jīng)_管,防止因藥物沉淀堵塞管腔。導管堵塞或因檢查導管是否有扭曲、打折等現(xiàn)象,觀察患者體位是否正確。如非以上原因,則使用三通管連接空注射器、含100u/ml稀釋肝素液的注射器。首先使用空注射器回抽負壓,然后注入肝素液,反復數(shù)次直至導管再通為止。如上述方法均無效,可使用尿激酶稀釋液(5000u/ml)替代肝素液,回抽負壓后注入尿激酶稀釋液,保留30min后重復上述操作。如回抽可見血性液體,表示導管再通成功,需抽出尿激酶溶液和少量血液,然后使用生理鹽水進行脈沖式?jīng)_管,以徹底沖洗管道。如仍無法使管道再通則需考慮拔除管道,勿暴力強行推注液體,以免管道爆裂。
(3)活動及鍛煉指導。置管成功后指導患者鍛煉其置管側上肢,以防深靜脈血栓發(fā)生。指導患者開展伸指、做置管側上肢握拳、腕關節(jié)屈伸運動等鍛煉,每日訓練3~4次,每次20~30min,以促進并改善血液循環(huán)。囑患者平時不可使用置管側手臂提重物,不能做托舉啞鈴、引體向上等鍛煉。避免泡浴、盆浴,淋浴時勿弄濕3m透明敷貼,使用保鮮膜包裹置管周圍上肢約3~4層,均采用膠布貼緊,淋浴時高舉手臂,結束后檢查敷貼是否浸濕,如有則需立即更換。平時不可劇烈咳嗽,勿用力大便,可適當從事掃地、洗衣、洗碗等家務勞動。
統(tǒng)計穿刺成功率、置管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采用簡易健康生活量表(SF-36)評估其生活質(zhì)量,共包括軀體疼痛、生理機能、生理職能、精力、一般健康狀況、社會職能、精神健康、情感職能8個維度,均總分100分,分支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好[4]。
主要使用的就是SPSS21.0,與統(tǒng)計學有關的軟件,針對本次研究能夠得到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性的相關內(nèi)容分析,其中有關計量的資料,利用(±s)形式表示,計數(shù)的資料采用的是x2表示,在這其中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67例,成功率為95.71%,穿刺靜脈:貴要靜脈51例,一次穿刺成功50例,占98.04%;肘正中靜脈7例,一次穿刺成功6例,占85.71%;頭靜脈13例,一次穿刺成功11例,占84.62%。置管時間為(158±12)d。
置管后主要有機械性靜脈炎(2例,占2.86%)、導管堵塞(2例,占2.86%)、穿刺點滲血(2例,占2.86%)、導管脫出(2例,占2.86%)、穿刺局部感染(1例,占1.43%)和導管飄移(1例,占1.43%)等并發(fā)癥,經(jīng)處理后均取得良好效果,無非計劃性拔管病例。
實施護理干預后患者SF-36量表評分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見表1。
表1 本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量表評分比較(±s,分)
表1 本組患者干預前后SF-36量表評分比較(±s,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aP<0.05
維度 干預前 干預后軀體疼痛 64.30±11.40 89.14±15.47a生理機能 61.24±11.06 83.77±15.46a生理職能 62.37±10.57 85.14±16.17a精力 63.27±11.24 90.04±13.90a一般健康狀況 63.72±11.08 89.24±15.37a社會職能 61.03±11.52 88.14±16.35a精神健康 61.17±11.54 88.55±17.12a情感職能 63.20±10.48 87.42±15.73a
目前,手術聯(lián)合化療、放療是臨床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方案,但化療藥物會對患者的血管、組織造成強烈刺激,長期外周靜脈輸液則會損傷靜脈,加之乳腺癌患者僅可選擇健側靜脈,因此其靜脈保護尤為重要[5]。PICC是一種深靜脈置管技術(從周圍靜脈導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靜脈),其操作簡單,可有效保護外周靜脈,能長期留置,減輕患者痛苦,改善其生存質(zhì)量,臨床上常用于腫瘤患者的中長期治療、間歇化療治療和營養(yǎng)支持,該技術被認為是目前乳腺癌長期化療的最佳選擇[6]。但PICC置管后存在一定風險,對護理工作有較高要求,如何通過護理保證治療順利進行,提高安全性,減少并發(fā)癥,減輕乳腺癌患者的痛苦,顯著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是護理工作的主要目標[7]。
本研究結果顯示,貴要靜脈置管成功率高達98.04%,其次為肘正中靜脈、頭靜脈,其原因在于貴要靜脈自下而上逐漸變粗,且靜脈瓣和分支相對較少[8]。心理護理是乳腺癌患者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患者患病后心理波動很大,治療過程中多需行乳房切除和(或)卵巢切除,且化療時常有嚴重反應,患者多感覺自我殘缺不全,甚至出現(xiàn)心理障礙[9]。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自身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采用心理疏導、鼓勵、幫助等方式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時耐心細致的向其講解可供選擇的治療方式,及時答疑解惑,獲得其理解和支持,使其及早擺脫心理困擾,配合治療,最終達到治愈目的。
受疾病自身特點影響,導管留置的時間通常較長,導管相關并發(fā)癥的防治成為護理中的工作重點。我院從置管操作、導管維護等多環(huán)節(jié)入手,對常見并發(fā)癥加強預防和處理,結果顯示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均較低,提示實施針對性護理能有效減少并發(fā)癥。本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干預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顯著改善,這可能與實施護理后有效提升了患者對PICC置管的認知程度,提高了自護能力等因素有關[10]。
綜上所述,PICC置管安全、易維護、方便、留置時間長等優(yōu)點,可減輕乳腺癌患者術后長期化療的痛苦。對乳腺癌術后化療行PICC置管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能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保證術后化療順利實施,改善其生存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