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賓
在我的少年時代,故鄉(xiāng)沒有丁點兒污染,純屬原生態(tài),僅在山路上徜徉觀察,就能領(lǐng)略許多蟲趣,令你興致盎然,儼然在閱讀一部精彩的童話。
大雨過后,雨水順路而流,在低洼處淤下一些細沙,蟻獅捷足先登,在上面弄出漏斗狀的小窩兒,這是它精心設置的陷阱。它就潛伏在下面,專等螞蟻或其他小蟲兒落入圈套,一旦獵物中計,便將其獵獲。自古以來,蟻獅家族就是依靠這種“請君入甕”的狩獵方式而繁衍生息。你若想見其尊容,可用草莖撥拉“漏斗”下端,它便暴露無遺。它不足豆粒大,頭頂上有兩只觸角,那便是它的武器。因不會前行,它只能蠕動屁股向后退,若把它置入掌中,會弄得你怪癢癢的,故人們?yōu)槠渚幜艘粍t謎語——頭頂雙叉六條腿兒,東西不大會鬧鬼兒。
金龜子屢見不鮮,顏色分黑黃綠三種,嗜好吃黃檗葉子。你要想捉它們,只要觸動枝葉,它們立馬警覺,紛紛墜地,仰面裝死,紋絲不動,稍等片刻,便“起死回生”。
蜣螂終生與牛糞打交道,是出名的“清道夫”。蜣螂夫婦在清理路上的牛糞時,總是將糞球做得圓圓的。滾動時,一個撅著屁股用后腿蹬,另一個則直立身子用前腿往懷里扒,若遇到上坡,自然吃力,下坡時,雙雙抱定糞球,借慣力滾出老遠。蜣螂把卵藏在糞球里,冬天再冷,也凍不壞的,糞球原來是蜣螂孩子的襁褓呢。
蜥蜴在山路上舉目可見。它們不怕人,見了你先是打個愣怔,很友好地望著你,然后為你讓路。有時農(nóng)活攆人,需在山里吃飯,屆時便有蜥蜴嗅味而來,在食者身邊轉(zhuǎn)悠,倘若扔點食物給它們,它們便大喜過望,競相品嘗。
在山路上時常碰見小花蛇,它天生怕人,見有人來,趕緊逃竄。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了一條“白帶子蛇”,故意攆它,它慌不擇路,居然爬上路邊一棵海棠樹,我趕上前尋找了許久,怎么也找不到,我站到高處察看,只見它爬到了樹梢的葉子上。
大雨到來之前,會有小蛤蟆橫過山道。小家伙比核桃略大,皮膚松弛,黑不溜秋的,你若用手指彈其脊梁,它會氣得肚子鼓脹脹的,你越逗弄它,它的肚子愈發(fā)鼓脹,竟如氣球一般。它這一招,常令小蟲們望而膽怯,退避三舍。但是,它遇上了人,這一招就失靈了,好在人們有惻隱之心,與它玩耍一番,便予以放行。
山路上的螞蚱較多。有一種紅蹬兒小螞蚱,一蹦老遠,倘若昆蟲們舉辦運動會,跳遠冠軍非它莫屬。“沙打蟲”也是一種螞蚱,每當日暮西山嵐氣升騰,它便開始飛行,雙翅振動時,透出黃綠相間的顏色,如同在跳彩扇舞,并發(fā)出“沙沙沙”的聲音,它的名字便緣此而得。大油螞蚱通體碧綠,身強力壯,兩只大腿蹬力特強,故別號“蹬大山”。它喜歡在山路上曬太陽,于是就有了歇后語:大油螞蚱蹦到大道上——混充大洋馬。
…………
大自然的原創(chuàng)之作,總是這么情節(jié)離奇,引人入勝。山路蟲趣是其中的一章,細細解讀,好像在欣賞《動物世界》。啊,故鄉(xiāng)的蟲趣,多么令人愉悅!啊,故鄉(xiāng)的原生態(tài),多么令人眷戀!
(摘自《青春歲月》2014年第5期)
賞析
這是一篇回憶故鄉(xiāng)的散文。作者以故鄉(xiāng)的山路為觀景點,給我們介紹了故鄉(xiāng)山野間的十多種有趣的昆蟲,行文中運用了擬人修辭,把一個個小小的昆蟲描寫得栩栩如生,作者筆下的故鄉(xiāng)顯得生機盎然,透露出作者對故鄉(xiāng)的熱愛之情。作者把故鄉(xiāng)比喻成一部情節(jié)離奇、引人入勝的精彩童話,新穎別致。
(孟慶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