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慶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6-084-01
摘要 小學高年級學生,處在生長發(fā)育快速期,身心差異逐步明顯,力量等素質普遍增強,伴隨有點青春期的萌動,心理上半懵懂半成熟,對教學內容喜歡新奇且有挑戰(zhàn)性。傳統(tǒng)教學很難滿足這個時期學生發(fā)展需求,因此,針對學生差異,我們要公平、人文對待課堂教學,堅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原則。采用分層教學,最大限度培養(yǎng)每位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參與態(tài)度。提高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促進體育課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 小學 高年級 體育課 分層教學
一、符合學生身心特點,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
高年級學生,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對教學內容的掌握不再滿足簡單、表面、粗略,而是喜歡追求動作內在關系及有深度和挑戰(zhàn)。為了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針對不同學生個體差異,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實踐中,要處理好幾個關系。
(一)處理好教學目標的統(tǒng)一性與靈活性關系。這個階段采用分層教學,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制定要處理好學生不斷發(fā)展的需求,教學目標的靈活性要在統(tǒng)一性的基礎上“拔高或就低”,在學習目標上對于優(yōu)等生可以適應拔高;對于待進生適當降低些;中等生則按正常目標學習。區(qū)別對待,才能體現(xiàn)目標制訂的人文性。例如前滾翻教學,將學習目標分成:1.基本目標,粗略完成各種滾動及滾翻;2.達成目標,較順利完成前滾翻動作;3.發(fā)展目標,完成有一定難度的前滾翻動作,如高處跳下接前滾翻等;4.創(chuàng)新目標,完成幾個串聯(lián)動作。如“前滾翻直腿坐墊接后倒成肩肘倒立接跪跳起”等,難度有所提高,學生才能不斷探索求新。
(二)處理好教學內容的連續(xù)性與發(fā)展性關系。小學高年級分層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合,—定要得當適宜。過于簡單了,是在重復著“以往的故事”,激發(fā)不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安排內容要考慮它的前后連續(xù)性,對于高年級學生,還是要側重于它的發(fā)展性,要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例如:籃球教學內容,應側重于對抗與競賽,與實戰(zhàn)相結合。如果依然停留在“原地運球、繞桿運球”等,學生的興趣往往不高。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學會:積極防守下對抗的運球與突破,學生學習的興趣定會更加濃厚。
(三)處理好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的關系。分層教學促進教師課前一定要精心準備。備課時預設的方案要考慮兩種以上,面對不同學清、紀律表現(xiàn)、身體素質、學習、運動能力等,針對性采取的措施也有所區(qū)分。例如,仰臥起坐教學中,對于1分鐘做不到10次的同學,允許他們“兩臂加擺”不抱頭。練習次數(shù)的安排,“待進生或超胖者”每組完成3~5次;“基本組”每組6~8次;“優(yōu)等生”每組8~10次;分別各練三~四組;區(qū)別對待。對于這樣的設計,還要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個別調整,激勵學生不斷挑戰(zhàn)自我,因為分層分組是動態(tài)的和相對的。分層中不允許把學生絕對化、固定化。
二、符合《新課程標準》理念突出師生主導主體地位
(一)處理好分層教學中放和收的關系。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強,自我表現(xiàn)不斷突出。分層教學中,為了更好發(fā)揮學生的特長,教師要適當放手,當學生體育學習行為欠缺有必要提醒時,又要有收攏教育的果斷力。讓學生學會服從紀律,聽從指揮。這也是體育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之一。課堂上管控得當,方顯課堂人文。既要放得開,也要收得住。如:籃球課分層教學,學生較熟練掌握傳接球、運球、投籃技術后,適當放手,讓學生自發(fā)組織“三對三”半場比賽,教師則加強個性指導、評價等。
(二)處理好分層教學中集中學習與個別指導的關系。高年級學生,運動習慣有了較好的養(yǎng)成,體育情感體驗不斷深入,分層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集中學習與個別指導相結合。針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學法指導要集中講解、示范,面向全體學生,而在練習中適當關注優(yōu)等生及待進生時,進行個別指導。如跳山羊教學中,先集中學習:分腿立撐、推手挺身跳—上步助跑單跳雙落練習;再個別指導:撐駱駝練習—保護下完成跳山羊動作。層層遞進,逐步增加難度,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三、有利于優(yōu)化教學組織突出個別性針對性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集體學習不容易關注到每個學生的情況,通過分層教學,教師施教的針對性、個別性相對加強。體育課學生運動基礎、身體素質、學習能力出現(xiàn)“兩頭尖,中間多”的情況較多,本著“抓中間,促兩邊”的原則,教師對各組的學習目標制定有所側重,輔導措施會更加具體。
教師更有時間關注“待進生”的進步,有利于幫助“待進生”樹立信心;對于“優(yōu)等生”的學習可以安排更多的動作,或協(xié)助教師指導幫助其他同學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優(yōu)等生”精進拔高;對于“正常組”的學習安排,則按正常的教學進度和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教學讓基礎差的學生能“接受”,也讓基礎好的同學能“表現(xiàn)”,讓有特長的學生能“創(chuàng)新”。各組在“樂學、會學、善學”的氛圍中不斷進步。
四、促進教師綜合能力提升加大課堂紀律管控
體育課大多在室外,對課堂的組織難度較大。教師如果分層分組,不能顧及個別性格、心理,會讓一些調皮學生有機可趁,把學習紀律搞亂。所以要善于觀察和了解各班學生近期學習表現(xiàn),有所側重,眼觀六路,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有的放矢。針對這一情況,主要采取骨干學生協(xié)助管理的方法,通過“幫扶結對”的形式,用“同齡法則”帶動進步。課堂是動態(tài)的,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斷變化的,教師要根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酌情調整。整個課堂學習氛圍應該是積極主動、探究體驗的,教師要留心觀察,不能注意力只停留在幾個學生身上。
綜上所述,小學高年級分層教學,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需求,符合新課標精神,有利于優(yōu)化分組教學,促進教師組織能力的提高。只要教師精心準備,抓住這一時期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善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充分利用目標升降、收放結合、幫扶結對、同齡法則等措施,就一定能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