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俏梅
(新疆阿拉爾市一師八團醫(yī)院外科,新疆 阿拉爾 843016)
本次選擇我院接診治療度的86例慢性膽囊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循證護理對慢性膽囊炎患者痛苦度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本次研究對象選擇我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9月接診治療度的86例慢性膽囊炎患者,將86例患者通過抽簽法平均分為43例實驗組(實施循證護理干預)與43例參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
參照組患者中最長病程為4個月,最短病程為2個月,平均病程(3.5±0.3)個月;最大年齡75歲,最小年齡43歲,平均年齡(60.1±0.3)歲;其中女性20例,男性23例。
實驗組患者中最長病程為5個月,最短病程為1個月,平均病程(3.2±0.3)個月;最大年齡76歲,最小年齡44歲,平均年齡(61.1±0.3)歲;其中女性21例,男性22例。
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中未出現(xiàn)差異,P>0.05,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可比。
2.1.1 常規(guī)護理干預
參照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予以患者藥物指導、病情監(jiān)測、環(huán)境護理等干預。
2.1.2 循證護理干預
實驗組患者接受循證護理干預,具體方法為;①詢證問題提出。選擇本科室經(jīng)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循證護理小組,分析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及疼痛的原因,進而提出循證問題,例如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原因主要與患者心理狀態(tài)、認知程度、體制差異、氣腹殘氣、氣體體積、濕度、腹腔內弱酸環(huán)境有關,疼痛原因與患者膈神經(jīng)牽拉有關。②文獻查閱。根據(jù)提出的循證問題查詢相關資料,使用萬方、知網(wǎng)及國外數(shù)據(jù)庫對相關資料進行檢索。③保守治療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對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疾病發(fā)病因素、藥物治療方案、藥物不良反應、護理方案及相關注意事項,針對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患者開展對癥治療;針對存在心理障礙的患者予以心理疏導,耐性傾聽患者訴求,并予以針對性心理干預,以此消除患者心理問題,提高治療依從性。④手術治療護理方案。對行手術治療的患者予以心理干預,向患者講解成功案例,緩解患者緊張情緒,術中予以肢體或眼神鼓勵,術后予以患者心理支持,提高患者配合度,進而提高治療效果;術后對患者予以吸氧處理,血氧飽和度控制在100%,吸煙時間持續(xù)6h;術后予以患者肩背部與肋部按摩,一日三次,一次10min,持續(xù)2~3d;患者麻醉清醒后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開展慢深呼吸,一日三次,一次5min,持續(xù)3d;術后絕對休息6h,之后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開展早期下床活動。⑤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對吃富含纖維素的水果、新鮮蔬菜等,禁止食用雞蛋、肉類、牛奶等食物。⑥疼痛護理干預。針對疼痛較為強烈的患者需根據(jù)醫(yī)囑予以患者止痛藥物,以此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觀察兩組患者疼痛情況及生活質量評分。通過世界衛(wèi)生組織疼痛分級標準評估患者疼痛情況,分為Ⅰ、Ⅱ、Ⅲ、Ⅳ四個維度,重度疼痛發(fā)生率等于Ⅲ度疼痛發(fā)生率加上Ⅳ疼痛發(fā)生率。通過生存質量綜合評定問卷評估患者生存質量,即物質生活、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及軀體功能四個維度,患者分數(shù)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高。
使用SPSS20.0軟件對本文86例慢性膽囊炎患者的指標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卡方檢驗,以%形式展開患者重度疼痛發(fā)生率,t檢驗,以 形式展開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兩組患者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展開。
參照組患者重度疼痛率為32.50%(13/30),實驗組患者重度疼痛率為7.5%(3/43),由此可見,實驗組患者重度疼痛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明顯,P<0.05。
實驗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分, )
循證護理干預較常規(guī)護理具備較強的針對性,可針對循證問題進行檢索,并對檢索出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分析、討論、總結,以此提出全面的護理方案。根據(jù)相關醫(yī)學研究顯示,循證護理在慢性膽囊炎患者中應用,可有患者重度疼痛發(fā)生率[1-4]。通過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明顯優(yōu)于參照組患者,組間差異明顯,P<0.05;參照組患者重度疼痛率為32.5%,實驗組患者重度疼痛率為7.5%,組間差異明顯,P<0.05。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在慢性膽囊炎患者中應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降低患者痛苦發(fā)生率,因此,值得臨床使用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