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鄭亞鴻
蔡氏古名居曾留下我童年的足跡。
我的故鄉(xiāng)在南安市官橋鎮(zhèn),我們村距漳里村只有幾里路,我的童年是和奶奶在故鄉(xiāng)度過的。那時,我們都稱漳里村為“漳州寮”。我的一個小伙伴,也是我的遠房堂弟“烏番”,外婆家就在漳州寮,與蔡氏古民居相鄰。他到外婆家作客時,總是拉我作伴。印象很深的是,我們經(jīng)常和那里的小伙伴一起在蔡氏古民居里玩捉迷藏的游戲,雖然我們大喊大叫、吵吵嚷嚷,可里面的主人從不干涉,任憑我們?nèi)鰵g。古民居里蕩漾著孩子們的笑聲,也讓我留下難忘的回憶。那時(20世紀(jì)50年代中期),我們這些五六歲大的孩子,只覺得這里的房間、巷子很多,就像一個大迷宮,很好玩,也聽說它的主人叫蔡淺,但當(dāng)然不了解這座建筑群的歷史,不懂得它的文化藝術(shù)價值,更料想不到幾十年后它會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童年,我看到的只是蔡氏古民居的外觀。
后來,我離開了故鄉(xiāng),被父母親接到身邊上學(xué)。雖然每年都回故鄉(xiāng),可是,幾十年時間都沒機會再到漳州寮的蔡氏古民居看看。
盡管如此,我還是通過有關(guān)資料介紹了解到蔡氏古民居的歷史。清同治年間(1862年),僑居菲律賓的富商蔡啟昌回到家鄉(xiāng)漳里村,相中村邊那片叫“漳州寮”的風(fēng)水寶地,于是斥資買地,大興土木,于同治四年(1865年)開始興建蔡氏豪宅。其后,其子蔡資深(乳名淺)繼承父業(yè)續(xù)建,歷時40多年,至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竣工,共建成15座宅第和1座宗祠,占地15300平方米,大小房間近400間。此民居群坐北朝南,分5行排列,每行2至4座,每座三進五開間,旁有護厝。東邊還附建書軒、梳妝閣、醉經(jīng)堂。整個建筑群規(guī)模宏大,布局嚴(yán)整,雕梁畫棟,富麗堂皇。閩南獨具魅力的雕刻藝術(shù)和裝修風(fēng)格,加上從菲律賓海運過來的建筑裝修材料,構(gòu)成了一幅中西合壁的建筑美圖。
相隔幾十年后,泉州市攝影家協(xié)會組織到蔡氏古民居采風(fēng),我終于又來到古民居。
精美的雕刻窗欞
徜佯在古民居內(nèi),如同走在一座建筑藝術(shù)博物館。無論是高翹的屋脊或是飾墻的浮雕,也無論是窗欞欄干上的鐫花或是雕刻于門墻廳壁上的字畫,都體現(xiàn)出主人較高的文化品味和崇尚風(fēng)雅的心理。古民居不僅集中表現(xiàn)了閩南成熟的雕塑藝術(shù),而且反映出受印度佛教、伊斯蘭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藝術(shù)的影響,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難怪有人將它稱為閩南建筑的“大觀園”,將它與閩西的永定土樓一并譽為福建的兩朵民居奇葩,也難怪專程到此參觀考察的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官員迪安博士稱:“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壯觀的古民居建筑群,它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p>
時間有限,對蔡氏古民居,這次我也僅僅只是有個大概的認識。要真正讀懂這座古民居,短時間是不可能的,何況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
其實需要認識的還有古民居的主人。蔡資深作為華僑富商,不只是關(guān)心自己的“大觀園”,還熱心公益、慈善事業(yè)。他參與收育棄嬰、辦團防衛(wèi)鄉(xiāng)里、平息地方械斗;泉州籌辦中學(xué)堂,本縣籌辦小學(xué)堂,他帶頭捐出巨款;五里橋等名勝古跡維修需要經(jīng)費,他慷慨解囊資助;光緒三十年(1904年)晉江、南安、安溪三縣遭受水災(zāi),他率先獨捐萬金,又集款數(shù)萬金賑濟難民,翌年被誥封為“資政大夫”。他的樂善好施,為古民居增添了光彩。
在古民居寬敝的石埕上,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小時候的伙伴?!盀醴毖刂拜叺淖阚E,后來也到了菲律賓,并在那里定居。記得前些年我到菲律賓探親時,事先打了個電話給他。他女兒接電話,說他和他夫人到北京旅游,過幾天就回家。我到達馬尼拉的第二天,他們夫妻倆就開車來看我。一見面,他就嚷道:“你這老兄,給我家里打電話還講普通話!”我說,我擔(dān)心你女兒聽不懂閩南話?!昂伲}南話講得比普通話好!”是的,在菲律賓的華僑,他們的第2代、第3代雖然是在菲律賓出生的,但都能講一口流利的閩南話,他們始終沒有忘記故鄉(xiāng),沒有忘記自已的根。蔡氏古民居就是華僑這種情懷的最好見證。換句話說,古民居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也包含著華僑愛國愛鄉(xiāng)精神。在這里,也許專家們讀到的更多的是建筑美、藝術(shù)美,而作為鄉(xiāng)親,我讀到的更多的是海外赤子的祖國夢、故鄉(xiāng)情。
如果“烏番”回家鄉(xiāng),我將邀他一起再回他外婆的漳州寮,重新好好認識蔡氏古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