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昆
【摘 要】從調查情況來看,高中物理是學生比較不喜歡的學習科目之一。除了教材編寫呆板外,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也是其主要原因。高中物理課標中提倡以探究性學習來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注重從生活角度出發(fā)來進行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
【關鍵詞】高中物理 問題教學 物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5.060
高中物理與初中物理相比,無論在知識基礎上還是思維方法上,都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造成了學生高中物理學習的障礙。素質教育改革注重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樽灾鲗W習、提問、探討,在討論和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幫助學生突破學生學習的障礙,實現(xiàn)綜合能力的提高和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經過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通過問題引領學生的自主學習,對于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有很大裨益。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高中物理問題教學中,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物理教學目標的要求,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把所要講的物理知識與生活場景進行有機結合。這樣,不僅可以使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直觀形象,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獲取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有效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習題課中,教師可結合生活創(chuàng)設以下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對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這部分知識的掌握。問題情境:南方某地發(fā)生了洪水災害,消防官兵進行抗洪搶險救援工作。在某次執(zhí)行任務中,一名村民被洪水圍困在中央地段并且在水流的方向100m的位置就是瀑布所在,如果該村民掉下瀑布就會出現(xiàn)生命危險。消防戰(zhàn)士要前去營救,此時洪水的流動速度是10m/s,消防戰(zhàn)士平時的游泳速度是3m/s。下面請你思考一下消防戰(zhàn)士能否把村民安全地救上來。消防戰(zhàn)士應該帶著村民向哪個方向游才能安全地到達岸上?假如村民被安全地救上岸,二人將會在何處上岸?物理問題夾雜生活場景,一下就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去思考,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這樣,拉近了物理知識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促進學生愛學、樂學物理。
二、創(chuàng)設物理問題情境要注意的問題
教師在創(chuàng)設物理問題情境時要抓好兩頭:一是學習的主體——學生,二是學習的對象——物理內容。即“問題情境”既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反映學生原有的物理基礎知識與認知水平,又能反映或引出將要學習的物理知識。具體來說,要注意下面三個方面:
(一)物理問題的復雜程度
物理問題情境中所蘊含的問題不能過于簡單,而是需要學生通過收集資料、檢驗假設才能加以解決。因為這樣的問題能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對學生具有智力上的挑戰(zhàn)性。
(二)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jù)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物理問題情境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內在動機,這樣才能構成有意義學習。如果物理問題情境中含有一個和學生原有觀念相矛盾的現(xiàn)象,引發(fā)認知沖突,就能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問題就會像星星之火點燃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生欲罷不能的感覺。通過能夠使學生意識到矛盾存在的體驗與活動,他們的觀念框架開始動搖,繼而重新思考自己的看法,形成新的理解。
(三)學生的物理知識和能力水平
根據(j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物理問題情境中所蘊含的問題不能太難,而應當與學生的物理知識背景與能力發(fā)展水平相適應,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物理知識與技能要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要讓學生嘗到“跳一跳能夠摘到桃子”的喜悅。物理問題還要與學生所學習的物理內容相關,這樣學生通過解決物理問題不僅體驗到問題解決的過程、獲得問題解決技能,還能夠建構物理知識,否則是行不通的。
三、合理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認知矛盾,搭建問題探索平臺
課程教學要從單純的知識性教學轉變?yōu)橹R與應用并重,由知識接受轉為知識探究,這樣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以致用。物理既是邏輯性與嚴謹性并重的課程,又與數(shù)學等高度抽象化的課程不同,物理知識是很容易通過學生的直接生活經驗得以體驗的。因此,物理課的問題教學就可以從學生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問題入手,從而合理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作為教師而言,具體來講就是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深入挖掘每節(jié)課的問題產生點,將這些問題通過實際問題情境加以體現(xiàn)并呈現(xiàn)給學生,以激發(fā)學生的認知矛盾和探究興趣,讓學生一下子就將注意力集中到問題情境中,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想象和思考。例如:在加速度的教學中,用視頻展示不同機動車的啟動速度,進而引入速度變化的不同,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有助于學生對“加速度”這一概念的理解。而且對于學生進一步探究“加速度跟哪些因素有關”提供素材和參考。良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搭建起有效的問題探索平臺,為接下來學生有方向性的進行問題探究提供基礎。物理問題的解決,依賴于學生發(fā)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緊密結合,這就要求我們課堂教學情境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產生問題的同時要為學生提供思索的方向,從而便于學生進行合理的邏輯推理。
四、問題情境層次化,循序發(fā)展學生的認識
從認知規(guī)律看,學生知識的構建是從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設置問題情境時就需要遵從這個規(guī)律,一步步地引導學生構建知識。 如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電動勢與內阻的概念,教師用串聯(lián)的兩節(jié)電池(每節(jié)的電壓為1.5V)給三個并聯(lián)的相同的小電珠(額定電壓為2.5V)供電,三個支路中都串聯(lián)有開關。首先進行第一個實驗——只閉合開關S1時,小電珠L1比正常發(fā)光時更亮,以問題“這是為什么?”來引導學生得出“電源的電壓比一個小電珠的額定電壓要大”。接著提出問題:“接著閉合開關S2,小電珠L1的亮度會有什么變化?”學生根據(jù)過去所學的知識會認為:“電源兩端的電壓不會變化,L1和L2是并聯(lián)的,故L1的亮度不會變化?!比缓笠缘诙€實驗——閉合S2,觀察L1的亮度變化來檢驗以上觀點。當結果顯示L1會變暗時,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最后用第三個實驗——再閉合S3后,看L1和L2的亮度變化,讓學生理解實際電源兩端的電壓是會變化的,其原因可能和電源本身有關系。
總之,要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引導學生思考,循序漸進地不斷發(fā)展認識。
參考文獻
[1]高岳東.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J].西部素質教育,2018(17):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