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淡如
我認識一對兄弟。哥哥是知名企業(yè)的科學家,弟弟是攝影師。
兄弟倆的個性、口才截然不同。哥哥很會說話,很有領(lǐng)導能力,書也一直讀得很好,各方面都很突出。弟弟跟哥哥念同一所學校,比哥哥低一個年級,壓力一直很大,老師們都會跟他說:“啊,你是那個誰的弟弟,對吧,你哥哥……”
更糟的是哥哥還長得比他帥呢。
他不只在學校有壓力,在家里也一樣有壓力。闖了一點小禍,媽媽會不經(jīng)意地說:“跟你哥哥學學,你哥哥從不讓我操心的?!蹦昧恕爸胁涣锴铩钡某煽儐位丶?,爸爸也會搖搖頭說:“咦,你哥哥沒怎么用功,成績就很好呀,書有那么難念嗎?”
他不是不努力,可是無論他怎樣努力,就是沒有辦法贏得“你跟你哥哥一樣優(yōu)秀”的贊美。青少年時,他有點憤世嫉俗,變得越來越不喜歡哥哥。有一陣子他不太講話,心里暗譏哥哥:“哼,有一天你會聰明反被聰明誤?!?/p>
不過,他心里還是很以哥哥為榮的。
哥哥一直光芒萬丈,像一座明亮的燈塔,而他只是一星虛弱的燭火罷了。哥哥考上重點高中,大學也念了第一志愿填報的學校。他則很糟,竟然連一所公立高中都考不上。
爸爸說:“好吧,家里只要有一個人念大學,我就不算辜負老祖宗了。”他便選了他唯一感興趣的美術(shù)類高職院校。
后來,哥哥又念了碩士,進入一家電子公司,成為科技新貴,讓父母引以為豪;他高職畢業(yè)后發(fā)現(xiàn)自己對攝影比較有興趣,就應聘了幾家公司,成為一個攝影師的助理。爸媽對于他,形同“放棄”似的,只要他“現(xiàn)在可以養(yǎng)活自己,將來可以養(yǎng)活妻小就好了”。
后來,他當上了某電視公司的攝影記者,每天為了追逐新聞,沖來沖去,很少和哥哥聯(lián)絡。他29歲,哥哥30歲那年,有一天,平常在科技園區(qū)忙得沒日沒夜的哥哥,忽然回到家來,對他說:“喂,爸媽要拜托你照顧了,我辭了職,想到法國去學現(xiàn)代藝術(shù)?!?/p>
哥哥說,他已經(jīng)攢了足夠多的錢,前一陣子,他因為過度加班忙到暈倒,被人從公司送到醫(yī)院,差點“過勞死”,這使他悟到,人生有限,他不能一直沒有自己,30歲了,自己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積蓄,留下來的股票也夠給爸媽養(yǎng)老。他想了很久,想要“為自己活”,選擇一條他真正想走的路。
“???”他吃驚得嘴都歪了——哥哥的夢想是學現(xiàn)代藝術(shù)?
“為自己活?”難道,英明、不可一世的哥哥,不是一直都在為自己活嗎?哥哥那么優(yōu)秀,一直有許多選擇的權(quán)利,不是嗎?
“不,我一直活在別人的期望下,沒有辦法做我自己?!备绺缯f,“我一直很羨慕你可以念美術(shù)類高職院校。以前看你在趕美術(shù)作業(yè)時,我都一邊在念教科書,一邊在嫉妒你。你真幸福,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你那么自由,那么快樂?!?/p>
聽了這話,他三分驕傲,七分心酸。驕傲的是,他竟然曾經(jīng)讓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暗暗羨慕過;心酸的是他了解,如果不是因為哥哥比他優(yōu)秀那么多,承擔了那么多父母的期望,他哪能安安穩(wěn)穩(wěn)地做自己?
“原來,不被注意,也有不被注意的舒適和快樂?!彼f,“我一直是在你的陰影下乘涼,卻只會抱怨你遮住了我的陽光,并沒有想到,因為你的存在,我才沒有被曬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