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心
我的記憶里散發(fā)著老家泥土的香味。
——題 記
周末,我寫完作業(yè)后,在媽媽的催促下,我匆忙地跟她去商場采購一周的“口糧”。超市的一樓,蔬菜正在打折,出現(xiàn)在我眼前的是紛亂的人群、促銷的標語以及琳瑯滿目的商品。突然,我發(fā)現(xiàn)了它——在高高的貨架上,被橘黃色的燈光籠罩著,顯出一副安然的樣子。我的心,突然就安靜下來了。
那是一只青色的碗,碗身上有兩朵小花,很像牽?;?;彼此勾連的藤蔓作為花的點綴,有烘云托月之效;碗口還有深褐色的包邊。碗的質(zhì)地不是特別細膩,有點兒像爺爺家里的瓦盆,很厚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我不顧媽媽的反對,堅決要將它買下來。一路上,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里。我想把它送給爺爺,用來盛開胃的小菜。瓷質(zhì)的碗盤、勺子,碰到一起便叮當作響,能喚醒一個清新的早晨。
爺爺?shù)募以诖遄拥淖畋边?,再往北就是廣袤的田野。黃河在田野的邊上默默地向東流。爺爺?shù)姆孔邮乔啻u做的地基,土坯壘的墻體。經(jīng)過多年的風吹雨打,墻面已經(jīng)有了孔洞。院子里有兩棵樹,一棵是槐樹,一棵是榆樹。到了夏天,整個院子都被樹蔭遮得嚴嚴實實的。
清冷的早春,爺爺從壇子里夾出一碟咸菜。一碟咸蘿卜丁、一個饅頭加一碗玉米粥,往往就是爺爺?shù)囊活D早餐。咸蘿卜丁里摻著一些黃豆。腌過的蘿卜有什么好吃的呢?好吃的就是那一點兒黃豆,拌干糧下飯罷了。如果我跟爺爺一起吃早餐,爺爺就會把黃豆給我吃,自己吃蘿卜丁??次医赖孟?,他就一臉滿足的樣子。當然,我也有被爺爺訓斥的時候。從他那口大鐵鍋里拿出來的饅頭上有水汽,我把被泡糟的饅頭皮剝下來扔掉。吃完飯收拾“殘局”時被爺爺看見了,他瞪了我一眼,教訓道:“這么不愛惜糧食,你爸怎么教育你的?”爺爺一邊教訓我,一邊把那些被泡糟的饅頭皮塞進自己嘴里。
烏沉沉的壇子被爺爺放在那張四腳桌上,壇口用一只瓷碗壓著。四腳桌放在窗戶邊上,再往里就是爺爺?shù)耐量?。不記得爺爺冬天是怎么取暖的,屋里好像沒有炭爐。小屋里,永遠彌漫著一股陳年糧食的氣味;窗臺上,胡亂堆放著爺爺在路邊撿的雜物,鐵質(zhì)的、塑料的、玻璃的,幾穗高粱、一團紅色頭繩等都在里面。
另外還有一個壇子,也是土瓷的,上了綠釉,是用來放鵝蛋的。爺爺家背靠池塘,但他不養(yǎng)鴨子。鴨子太野,經(jīng)常把蛋下在外面,讓人操心。爺爺喜歡養(yǎng)鵝。幾只鵝的羽毛白白的,看起來很精神。白天,它們在池塘邊吃野菜,吃草芽子,也吃魚蝦,傍晚就自己回來,很讓人省心。春天下蛋的時候,爺爺會給它們喂加了玉米面的野菜。大白鵝幾乎一天下一個蛋,蛋殼也是白色的,晴天里干干凈凈,有時雨天會裹上一點兒絨毛或者泥巴。撿鵝蛋的任務爺爺一般都給我留著,不讓別人跟我搶。等鵝蛋存夠了大半壇子,爺爺就拿到集市上去賣。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爺爺會打電話囑咐爸爸帶我回家。煮好的鵝蛋,他已經(jīng)給我們晚輩一人一個袋子裝好了,可他自己卻不舍得吃。
又一個周末,我趕去爺爺家送碗,路上順便折了一枝杏花。誰知家里沒人,門鎖著,隔著窗戶看進去,四腳桌上的壇子在時光里靜默著。爺爺呢,也許趕集去了吧。一只灰鴿子站在房頂“咕咕”地叫,我朝著它揚了揚手里的杏花枝,“撲棱”一聲,它飛走了。我笑著,把杏花枝別在了爺爺家的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