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艷(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網絡綜藝節(jié)目是隨著新媒體應運而生的節(jié)目,相對于電視綜藝而言,網絡綜藝節(jié)目更加大眾化,其所包涵的東西也更加多維,更加符合廣大受眾的需求。和電視綜藝節(jié)目相比而言,網絡綜藝節(jié)目的表達更加的隨意性?!锻虏鄞髸罚ㄏ挛姆Q《大會》)顧名思義就是一群人在一起對于某一件事情進行自己觀點和看法的表達,這種表達就好像我們幾個朋友坐在一起開茶話會一樣,將自己的一些情感,還有自己的、別人的黑點槽點說出來,在這哈哈一笑當中進行自我解放,同時也會對他人進行解放。雖然看起來吐槽并不是多有趣的事情,但是當你通過戲謔的方式將自己曾經難過的事情或者耿耿于懷的事情表達出來以后,自己就會自然而然的放下,這對于現(xiàn)時代的快節(jié)奏來說,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解壓方式。
巴赫金的理論中,所謂的無等級性就是每一個人無論其地位如何,不論高低貴賤都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參加。[1]這里的無等級性就是指節(jié)目的嘉賓褪去了自己身上的明星的光環(huán),通過“脫冕”放下了自己的偶像包袱,在舞臺上把自己還原成一個普通的人,僅僅就自己的生活中的瑣事來就行吐槽。在《大會》中,有一期邀請的嘉賓有papi醬,葉璇、劉謙等人,他們三個人一個是網紅、一個是演員、一個是魔術師看起來三個毫無交集的不同圈子里的人,在褪去了他們生活在屏幕上的外表后,他們站在了《大會》就僅僅是作為一個吐槽人的形象出現(xiàn)在我們受眾的視野。網紅、演員、魔術師僅僅是他們的一個外在的稱呼,他們在其他舞臺上是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在這個節(jié)目說出自己想說的話,無論是說自己還是說別人,說尷尬的事情還是難過的事情,那么這些嘉賓他們之間的相互吐槽,其實就是以大眾的身份對各自進行吐槽。他們雖處于不同的圈子,但是到了這個舞臺上交流就是無等級性的?!洞髸返倪@種無等級性和后現(xiàn)代主義有著很大的類似之處,這一點我們會在談到顛覆性的時候進行詳細的論說。
在巴赫金的理論中,所謂的宣泄性是指在狂歡節(jié)中主角可以各種各樣的笑。無論是縱情歡悅的笑還是尖刻譏諷的笑,或者是自我解嘲的笑,都表現(xiàn)了人們?yōu)榱藬[脫現(xiàn)實重負的心理宣泄。[2]那這一點在本節(jié)目中恰恰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個節(jié)目是一個解壓的節(jié)目,通過對周邊人的吐槽或者自黑來達到宣泄。比如在papi醬做主咖的這一期節(jié)目中,她作為主咖不僅別人可以吐槽她,相應的她也可以吐槽別人。當她自己吐槽自己作為一個網絡博主,她曾在拍賣會上先是獲得了邏輯思維兩千萬的投資,邏輯思維過后又撤回了融資,這件事情對于大眾來說是一個不錯的談資,因為投資是一件謹慎的事情,其實對于本人來說就是一個自我宣泄的過程,通過這種方式讓人們看到,在大火到慢慢放下腳步的過程中,雖然有人會對papi進行譏諷,但通過對自己的吐槽,從而達到這種自我宣泄的目的,在這種自我宣泄的過程中,人們用自嘲的語氣,通過比較娛樂化的手法將其表達出來,在哈哈一笑的過程中獲得自我的釋放。
所謂的顛覆性是指,在狂歡節(jié)中,人們可以無拘無束的顛覆現(xiàn)存的一切,重新構造和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2]狂歡化的顛覆性和后現(xiàn)代主義的某些特點具有相似性。在《大會》中反權威就非常明顯,我就是要另辟蹊徑,難過的事情、尷尬的事情那些讓人聽著不舒服的嘲諷的話,我都要嘻嘻哈哈的講述出來。在這里反權威就是一種態(tài)度,否定權威的我就不好好說話,就要讓你在這種尷尬的歡樂中獲得自身的解放。再就是去中心化,在《大會》沒有中心,每一個人都是中心,每一個人說的話都是中心,那么這種沒有中心和之前的中心化就是一種顛覆,主持人張紹剛是中心嗎?顯然不是,他僅僅作為一個主持人起到了串場的作用。制作人李誕是中心嗎?顯然也不是,他僅僅是一個常駐嘉賓。那每一期請的嘉賓是中心嗎?也不是。在這個節(jié)目里就沒有中心,每個人都是中心,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所謂狂歡的大眾性是指,狂歡化是指全民的狂歡,不是個人的狂歡。[3]在被網絡侵蝕的今天,我們在網絡中體驗到的最大的大眾式的狂歡就是互動。在互動中大眾可以盡情的參與節(jié)目中,在《大會》中的大眾性就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1.彈幕的處理上,在彈幕中,我們可以隨意發(fā)表自己的言論和觀點,對于某位嘉賓的吐槽啊,對于某位嘉賓提到的事情進行評論,在彈幕中大眾積極的表達自己的看法。2.微博話題,引發(fā)熱度。在微博的話題中,大眾可以自由的用吐槽大會這個話題自發(fā)的進行討論,這些話題都是經過大眾參與的,那么這種互動性就形成了大眾性。
當代社會人們的壓力不斷增加,從心理角度上人們都渴望一個宣泄口來宣泄自己的壓力。對于參與者來說,這種壓力的釋放是自嘲和他嘲式的,參與者都是常常出現(xiàn)在大眾視野的公眾人物,作為公眾人物,只有在特定的場合才可以將特定的情緒發(fā)泄出來。那么《大會》這個特定的場所,就可以讓明星將自己在其他地方不能說的話,不能表達的情感表達出來。比如在最新一期談到了劉謙變魔術的時候,大家用戲謔的語氣說出了劉謙從14年上過春晚以后就再也沒有上過春晚的舞臺,這自然也是劉謙心中的難以言說的情感;對于華少,他的點就是雖然他有著一個快舌頭,但是他在講完廣告詞以后,人們之記得他的舌頭語速很快,但是不記得廣告的內容是什么。自嘲自黑只是一種方式,他嘲也是一種解壓方式,就在這相互吐槽相互宣泄中,參與者的情感得到宣泄,壓力的到釋放。
那對于觀看者來說,同樣可以宣泄自己的情感。作為普通人的大眾,有些情緒的宣泄有時候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表露出來,我們需要到虛擬的網絡世界來尋找慰藉,在彈幕中,有的人會對節(jié)目的吐槽內容進行評價,在彈幕中觀看者會互動,同時也會對熒幕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就這樣在互動中,自己的情感得到發(fā)泄,壓力達到釋放。
這個節(jié)目本身他的價值觀導向是正確的,在節(jié)目中,他們把吐槽當做藝術來看待,并不僅僅把吐槽定義為抱怨。該節(jié)目的口號是“吐槽是門藝術,笑對需要勇氣”。papi醬被撤資后的尷尬,但是papi醬拿著融資的錢為她的母校中央戲劇學院捐了一座劇院,叫勿忘劇院;劉謙在14年上過春晚以后就沒有再上過春晚,但在這期間劉謙獲得了魔術界的諾貝爾獎。等等這些事情都向我們昭示著,在娛樂化高度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往往記住的是那些娛樂的新聞,卻把真正的傳遞價值觀的事物拋之腦后,所以這個節(jié)目在吐槽中也包涵了正確的價值觀。
《吐槽大會》作為一個娛樂類的脫口秀節(jié)目,用其獨特的表達方式帶來了一場全民的狂歡。在狂歡中我們釋放自我,獲得自身的壓力的解放,同時,我們也獲得了一些正確的價值觀導向。但過度狂歡就會給我們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傊?,對于這個節(jié)目,喜愛大于討厭,希望其能一直注意把握制作和創(chuàng)作的度,做出更多期精彩的吐槽節(jié)目。
注釋:
[1]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195頁.
[2]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195頁.
[3]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年,1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