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迪 黃 宇 翁杰鋒 黃子圣 麥振豪 張 強 張漢意 張 帥 古維立
肝纖維化的發(fā)生發(fā)展是一種多途徑、多因素參與的過程,主要病理改變是細胞外基質(zhì)(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過度合成與異常沉積。肝星狀細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是參與肝纖維化形成最重要的細胞,HSCs的活化、增殖被認為是肝纖維化發(fā)生發(fā)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1],而抑制HSCs增殖、誘導其凋亡成為抗肝纖維化的重要策略。逆轉(zhuǎn)素(Reversine)作為一種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嘌呤衍生物,已被證實具有誘導成熟細胞去分化的作用,它能夠讓高度分化的細胞回復到祖細胞狀態(tài),而這些回復到祖細胞的狀態(tài)的細胞具有分化為不同類型細胞的潛力[2-3]。Reversine的這種促使細胞返老還童的特性的發(fā)現(xiàn)為抗肝纖維化藥物的研發(fā)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已證實在大鼠肝纖維化模型中,Reversine可以通過降低肝纖維化中升高的α-SMA的表達而起到抑制肝纖維化程度的效果[4]。明確Reversine對HSCs的具體影響以及相關機制對于防治肝纖維化有重要意義。因此,本實驗通過流式細胞術、細胞免疫熒光相結(jié)合的方法,在體外細胞水平探討Reversine對HSCs細胞增殖、凋亡作用以及與肝纖維化相關蛋白質(zhì)表達的差異,為進一步揭示肝纖維化的發(fā)展機制及Reversine抗肝纖維化提供理論依據(jù)。
肝星狀細胞(中山大學動物實驗中心細胞庫); Reversine(Sigma公司);cck-8試劑盒(東仁化學科技有限公司);DMEM培養(yǎng)基干粉、胎牛血清、DMSO(Sigma公司);anti-TGF-β1(SAB4502954)、ANTI-SHC1(AB-427)(SAB4300557)、ANTI-RGN(HPA029103)(Sigma公司);caspase-3 antibody(#9662, Cell Signaling公司);mAb anti-Aurora B antibody(NB110-55480,Novusbio公司);ANTI-CDKN2A/p16INK4a[2D9A12](ab54210,Abcam公司);SMAD2/3 Antibody(BA1395,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FITC標記羊抗鼠IgG(H+L)、FITC標記羊抗兔IgG(H+L)(Abbkine公司);FACS Calibur流式細胞儀(BD公司);Annexin-V-FITC/PI 凋亡試劑盒(凱基生物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生物安全柜、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CCL-170A8(ESCO藝思高公司);多功能酶標儀(香港基因有限公司);IX51倒置相差顯微鏡(Olympus)。
1.2.1 細胞培養(yǎng) HSCs用體積分數(shù)為10%胎牛血清加1%雙抗的高糖DMEM培養(yǎng)基,于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37 ℃,5%CO2)中培養(yǎng),細胞換液時間為1~2 d,傳代時間為3~5 d,傳代前用2.5 g/L的胰酶消化。
1.2.2 實驗分組 以加入DMSO的HSCs作為正常對照組;加藥組:加Reversine干預,終濃度分別為5、10、20、40 μg/mL,每組藥物干預時間為24 h。
1.2.3 CCK-8法檢測HSCs增殖情況 取對數(shù)期生長的細胞,胰酶消化后,調(diào)整細胞密度為1×105個/毫升,接種于96孔板中,每孔100 μL,棄周圍一圈改加1×PBS 100 μL保持濕度,不做測量,每組做5個復孔。待細胞長至80%滿后,棄掉原培養(yǎng)基,以1×PBS輕輕沖洗一遍,按照分組情況加入藥物干預,同時設立空白對照組(加培養(yǎng)基100 μL)作為調(diào)零用途,24 h后加入CCK-8試劑,與培養(yǎng)基按1 ∶10的比例加入,于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1 h后,多功能酶標儀檢測波長為450 nm處的吸光度OD值。實驗重復7次。細胞抑制率計算方法:R抑制=1-(A加藥-A空白)/(A對照-A空白)×100%。
1.2.4 FACS Calibur流式細胞儀檢測HSC的凋亡 取對數(shù)期生長的細胞,胰酶消化后制成細胞懸液,接種于3.5 cm培養(yǎng)板中,待細胞長至80%滿后,棄掉原培養(yǎng)基,以1×PBS輕輕沖洗一遍,按照分組情況加入藥物干預,24 h后胰酶消化收集細胞,1×PBS洗滌細胞兩次,制成細胞懸液,用300目濾網(wǎng)過濾,收集濾液,計數(shù)取1×105個細胞,離心后用500 μL的 Binding Buffer重懸細胞,加入5 μL Annexin V-FITC以及5 μL PI,混勻,室溫避光反應15 min, 1 h內(nèi)完成檢測。每組實驗重復7次。
1.2.5 細胞免疫熒光法檢測TGF-β1、caspase-3、Aurora B、collagen-I、SMAD2/3、Desmin、p16INK4a、SMP-30、p66SHC等蛋白的表達情況 按分組情況制成細胞爬片后,新鮮配制的4%多聚甲醛固定20 min, 0.5%Triton X-100對細胞透化處理10 min,5%BSA封閉1 h后加入一抗(用1%BSA 1∶100稀釋),4 ℃孵育過夜,次日加入熒光標記的二抗(用1%BSA 1∶100稀釋),室溫避光孵育1 h,加入0.5 μg/mL DAPI染核10 min,每做一項處理后都用1×PBS洗滌3次,封片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
運用SPSS 13.0軟件,多組間均數(shù)差異性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LSD-t檢驗,數(shù)據(jù)均以mean±SD 表示,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未加入藥物處理的情況下,HSCs增殖明顯,當分別加入不同濃度(5、10、20、40 μg/mL)Reversine后,HSCs增殖受到抑制,其抑制率分別為38.03±9.05、44.97±5.85、55.33±2.40、64.19±3.66,F(xiàn)=27.356,P=0.000,兩兩比較p<0.05,可見Reversine對HSC增殖抑制呈現(xiàn)劑量對應關系,見圖1。利用SPSS 13.0軟件測得Reversine在24 h對HSC的IC50值為13.45 μg/mL。
注:*表示P<0.05,***表示P=0.000圖1 不同濃度Reversine處理24 h對HSC增殖的影響
經(jīng)Calibur流式細胞儀檢測顯示,對照組僅有少量細胞發(fā)生凋亡,總凋亡率為(2.36±0.61)%;而不同濃度Reversine干預HSCs 24 h后存在不同程度的凋亡(見圖2)。其中,Reversine濃度為5 μg/mL的總凋亡率(13.14±1.87)%與對照組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當濃度上升到40 μg/mL時,總凋亡率為(21.24±1.07)%,凋亡效果更佳明顯,說明Reversine可以誘導HSC凋亡,且呈現(xiàn)劑量效應關系,見表1。同時我們將早晚期凋亡情況分開分析發(fā)現(xiàn),同一濃度Reversine作用HSCs,晚期凋亡細胞要多于早期凋亡細胞。但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凋亡,隨著Reversine濃度的增加,HSCs凋亡也隨之增加(見圖3)。值得注意的是,Reversine的劑量從20 μg/mL增加到40 μg/mL時,其凋亡率并沒有隨之顯著增加,兩組相比P=0.295,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其原因可能為在達到一定濃度后,Reversine使得HSCs的周期停滯在某個時期,而并不是直接引起HSCs的凋亡。
圖2 不同濃度Reversine處理24 h對HSCs凋亡的影響
組別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總凋亡率(%)對照組0.50±0.441.86±0.722.36±0.615 μg/mL組5.36±1.231)7.79±1.041)13.14±1.871)10 μg/mL組7.63±0.921)2)8.22±0.921)15.85±1.001)2)20 μg/mL組8.99±1.251)2)3)11.58±0.591)2)3)20.57±0.901)2)3)40 μg/mL組9.60±1.381)2)3)11.64±0.591)2)3)21.24±1.071)2)3)
注:1)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1,2)表示與5 μg/mL組比較,P<0.01,3)表示與10 μg/mL組比較,P<0.01,n=7
注:*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1,#表示與5 μg/mL組比較,P<0.01,Δ表示與10 μg/mL組比較,P<0.01,n=7
圖3不同濃度Reversine處理24 h對HSCs凋亡的影響
在熒光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正常對照組HSCs的細胞核染色及大小較均一;當用Reversine處理HSCs后,HSCs凋亡細胞逐漸增多,表現(xiàn)為細胞核大小不均、核濃縮、裂解、凋亡小體及多倍體的形成。于是,我們利用細胞免疫熒光法定性檢測了在20 μg/mL的Reversine干預HSCs后對TGF-β1、caspase-3、Aurora B、SMAD2/3、Desmin、p16INK4a、SMP-30、p66SHC等蛋白的表達的影響,見圖4,發(fā)現(xiàn)Reversine干預HSCs后,可以檢測到caspase-3、TGF-β1、SMAD2/3、Aurora B蛋白的熒光表達,而Desmin、p16INK4a、SMP-30、p66SHC等蛋白未見相關熒光表達。
肝星狀細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在肝纖維化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正常情況下肝星狀細胞處于靜止狀態(tài),當致肝病因子造成肝細胞損傷時,激活的Kupffer細胞、竇內(nèi)皮細胞及損傷的肝細胞等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和化學介質(zhì)共同作用于HSCs,使HSCs激活并轉(zhuǎn)化為肌成纖維細胞,激活的HSCs通過自分泌和旁分泌,促進HSCs增殖,合成大量ECM并在肝內(nèi)沉積,導致肝纖維化[5]。因此,HSCs的活化是肝纖維化形成的關鍵,是肝纖維化發(fā)生發(fā)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那么阻斷HSCs活化并促進活化HSCs的凋亡對逆轉(zhuǎn)肝纖維化具有實用價值。
我們前期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大鼠肝纖維化模型中,Reversine可以通過降低肝纖維化中升高的α-SMA的表達而起到抑制肝纖維化程度的效果[4]。但是,我們?nèi)圆磺宄eversine抑制肝纖維化的具體機制。鑒于HSCs對于肝纖維化的重要性,我們通過不同濃度的Reversine處理體外培養(yǎng)的HSCs,探究Reversine對HSC細胞的影響。通過CCK-8法增殖試驗發(fā)現(xiàn),在體外5 μg/mL的Reversine即可明顯抑制HSC細胞的活性,其24 h抑制率達(38.03±9.05)%,當劑量增至40 μg/mL時,抑制率增加至(64.19±3.66)%,呈現(xiàn)一種劑量效應關系。通過計算,我們得出Reversine在24 h的半數(shù)抑制濃度(IC50)約為13.45 μg/mL。流式細胞術作為檢測細胞早期凋亡的首選方法,是目前最為理想的凋亡定量檢測方法[6]。我們通過流式細胞術檢測了Reversine對HSCs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情況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一定濃度下Reversine作用HSCs后,晚期凋亡細胞要多于早期凋亡細胞,但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凋亡,隨著Reverssine濃度的增加,HSCs凋亡也隨之增加,且呈現(xiàn)劑量對應關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實驗Reveersine的劑量從20 μg/mL增加到40 μg/mL時,其凋亡率并沒有隨之顯著增加,而是達到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究其原因可能是在達到一定濃度后,Reversine使得HSCs的細胞周期停滯在某個時期,而并不是直接引起HSCs的凋亡。
注:A表示Caspase-3;B表示TGF-β1;C表示SMAD2/3;D表示Aurora B
引起HSCs激活和凋亡的分子機制十分復雜,包括TGF-β1/Smad 介導的信號轉(zhuǎn)導途徑、MAPK介導的信號轉(zhuǎn)導途徑、PDGF 介導的信號轉(zhuǎn)導途徑、PPAR信號途徑、NF-κB 信號通路、Wnt 信號轉(zhuǎn)導通路等。本實驗利用細胞免疫熒光法定性檢測了在5 μg/mL的Reversine干預HSCs后對相關蛋白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Reversine干預HSCs后,可以檢測到TGF-β1、caspase-3、Aurora B、SMAD2/3蛋白的熒光表達,而Desmin、p16INK4a、SMP-30、p66SHC等蛋白未見相關熒光表達。肝纖維化反應的是細胞外基質(zhì)的合成與降解的失衡,表現(xiàn)為細胞外基質(zhì)合成大于降解。在肝纖維化的過程中,細胞外基質(zhì)的主要成分包含各種膠原蛋白,其降解過程受到金屬蛋白酶及其抑制劑(MMPs/TIMPs)的調(diào)控相關。TGF-β1既是HSC啟動階段分子調(diào)控最強的促進因子,同時也是持續(xù)激活階段的細胞因子。TGF-β1是肝臟中呈高表達的亞型,通過與Smads結(jié)合而發(fā)揮生物學活性,能直接和間接刺激HSC的活化和增殖。TGF-β1的表達水平與肝纖維化的嚴重程度呈顯著正相關。由此我們推測Reversine引起HSCs凋亡可能和TGF-β1/Smad介導的信號轉(zhuǎn)導途徑、caspase-3蛋白途徑有關,其中具體相關蛋白的定量表達情況,本研究組將在下一步實驗中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本實驗通過Reversine體外干預HSCs細胞,證實了Reversine能抑制肝星狀細胞的增殖,誘導其凋亡,并且影響肝星狀細胞TGF-β1、caspase-3、Aurora B、SMAD2/3等蛋白質(zhì)的表達,其相關機制可能與TGF-β1/Smad 介導的信號轉(zhuǎn)導途徑、caspase-3蛋白途徑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