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麗
葛文榮的小說我看的是“浮生記系列四篇”和“草原短篇小說“兩篇,總體感覺他的創(chuàng)作基礎不錯,小說有自己的地域特色,草原,牧場,都是自己熟悉的東西。也明白了小說的技巧,從故事設置看,起承轉(zhuǎn)合都不錯,最大的問題是有不少故事核,卻沒能講好故事。
比如第一個短篇小說《石頭》,讓我想起了小時看的戲《墻頭記》,大意也是講的兄弟三人不愿養(yǎng)老人,老父親把石頭鎖在柜子里,兩家搶著養(yǎng)老人。后來,父親去世了,兒子們才發(fā)現(xiàn)箱子里裝的是石頭。當然,此故事有別于戲劇故事的是找到石頭時,石頭碎了。從故事講,不錯,可是為什么我不喜歡呢?故事講得不巧,閑筆太多,議論太多、枝節(jié)太多,細節(jié)與細節(jié)之間沒有推力,影響了故事發(fā)展的張力。比如一會兒是兒子,一會兒是孫子,一會兒又是張阿爺講的故事,這個故事跟后面要發(fā)生的情節(jié)沒有多大聯(lián)系,至少作者沒有表現(xiàn)出來,雖然我能看出作者想表達三娃對爺爺?shù)母星椋蛇@個感情因為沒有內(nèi)容,顯得空洞虛弱,使人物的動機缺乏說服力。張阿爺撿的孤兒在結(jié)尾出現(xiàn)更突兀,前面沒有鋪墊硬是為了故事而設置出來的,如果從張阿爺給孫兒們講的故事中暗示一下,就會顯得自然些。
幾個主題到底哪個是重點,沒交代清楚。短篇小說講一個故事,或者一個感覺就可以了,一定要集中。
好小說一定是給人力量的,讓人跟著主人公痛苦或喜悅,可是我看了整篇小說,既沒為老人傷感,也沒為作者特意設置的那個三娃感動,為什么?他們沒有在小說中鮮活起來,或者說只是一個臉譜化的角色存在。也就是說作者設置的細節(jié)沒有能為主題服務,雖然有些細節(jié)獨立來看,還是不錯的:在等父親回家時,三兒子在捏自己的手指,二兒子揪草,大兒子蹲在地上劃??墒沁@樣的細節(jié)在故事中,沒有發(fā)揮大的作用,只是說他們等待父親給他們帶錢財?shù)钠惹行那榱T了,既不新穎,又顯得拖沓。好的細節(jié)不能一用,還應一筆做三四筆。間三帶四,攢花簇錦。
如果我寫這篇小說,我會把重點放在這個三孫子三娃身上。比如在爺爺講的進藏故事中,他體會到爺爺一路做生意的不易、回家的艱難,甚至可能有生命危險。讓他體會到爺爺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使他感覺到親情比所有的錢財都可貴。然后在叔叔和爸爸為錢財把爺爺心愛的石頭砸碎時,他無力抵抗后,望著一堆碎石,含著淚用水泥或者其他東西,把碎石澆鑄成一塊與原來一樣完整的石頭。這樣小說就有了力量,也新穎。
相比較而言,《狼所長》,是我看的幾篇小說里寫得比較成熟的一篇,故事、選材都不錯,故事也緊湊。不足:沒有寫出狼所長與狼斗爭的最細微的最動人的細節(jié),沒寫出狼所長跟常人不一樣的特質(zhì),而這恰是我們文學要解決的問題??傆^,故事和人物都顯平淡,沒有寫出有難度、智慧的小說。建議看看《老人與?!?,細細琢磨老人與鯊魚搏斗的過程,就明白好作品應該怎么寫了。寫作細節(jié)一定要飽滿、豐沛,否則就不能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就會顯得太假。
一篇好的小說必須給讀者提供一個觀察社會和人性的新的東西,讓他害怕、期待,或者感動。讓讀者時時感到真相迎面而來,逐漸逼近,可讀者永遠不知道作者下一步要干什么,讓讀者的心時時懸著。所有的線索會不斷打開,合攏,糾結(jié),直到敘述的終點。也就是說要給予讀者陌生的閱讀體驗,這是優(yōu)秀小說及魅力所在。望繼續(xù)努力!期待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