嚎叫列車
暴力提竿
我小時候釣上第一條“大魚”時就把鞋跑飛了,那時我沒有魚竿,感到手上有分量就拽著魚線撒丫子往后跑,哪管身后是一片稻田地。直到那條半斤多的鯉魚被我硬生生地拖到岸上,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摔了好幾個跟頭,滿身的泥巴,兩只鞋不知所蹤?,F(xiàn)在作為過來人,我理解菜鳥們上魚之后的大呼小叫和不由自主的暴力拉扯,他們的腦袋里當時只有一個念頭——絕不能讓這條魚跑了!
結果,稍小的魚很可能直接被掄到身后,大一些的魚則會讓你成為一個嶄新的魚竿殺手。
釣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那是本能的反應,就算你傍邊佇立一位大師以口令指揮也是枉然,那不是外力所能干預的,只有閱歷豐富到了一定程度的釣手才能冷靜下來。凡是經(jīng)歷過大魚的人,上魚的瞬間都會歷歷在目,并會在腦中反復回放;失誤的那一刻也都會印象深刻。我們不妨每次回憶起這樣的經(jīng)歷時都做一次總結,不斷做心理暗示——要冷靜、要按正確的操竿手法操作,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能夠指導下次出釣實踐的理論知識,形成一種行為方式。
抬竿時機不當
咦?魚餌這么快就被吃沒了?
頻繁抬竿是新手的另一特點,是新手期待魚快點咬鉤的一種急躁表現(xiàn),他們在浮標剛立穩(wěn)沒一會兒就抬竿子,每每發(fā)現(xiàn)魚餌丟失都以為是被魚偷吃掉了,其實魚餌未必是被魚吃掉了,而是掛餌不正規(guī)、不牢固,在抬竿子時被水涮掉的居多。
若是有人告訴他那是被水涮掉的,小菜鳥們往往會用同樣的一句話回答:“這魚餌也不行啊,不結實還釣啥!”這時候的老鳥都會被噎得瞬間無語。掰餑餑說餡吧,沒那個時間,不從源頭上解釋還真說不清。
還有一類新手則正相反,他們把釣組拋進去后做手托香腮狀,就開始了專心致志的等待。這個姿勢若沒人提醒可以堅持數(shù)小時。在他們的意識中,釣魚就是耐心地等。其實,除了用玉米粒之類的固態(tài)餌,用面餌只有頭幾分鐘的等待是有意義的,其余的等待都是浪費時間。
為了避免上述兩種極端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小菜鳥們一定要注意換餌周期,也就是所說的頻率。至于這個節(jié)奏該怎么掌握,我倒是有個建議。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由一個有一定經(jīng)驗的釣友“傳幫帶”是最好的辦法,用同樣的魚餌模仿對方的節(jié)奏,哪怕是生硬地模仿,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
若是沒有這個可供參考的對象,新手朋友不妨把自己的餌料搓成釣餌大小,放入水盆計時,融化一半的時間為一個換餌周期就可以了(這是在沒有小魚鬧鉤的前提下,比如目前這個季節(jié);若是有小魚鬧鉤,那么浮標安靜了可能就意味著釣餌徹底消失了)。
血拼釣具
新手的裝備也是個問題。在我的釣魚生涯中,我遇到過很多新漁友,他們一被拉下水就熱情高漲,別人有的自己一定也要有,寧可自己抽旱煙也要買買買。
新手如何買裝備,這真是個難題,幾句話說不好。但是我的觀點是,新手買裝備不要貪多,別以為可以一步到位,最科學的做法是眼前需要什么就暫時買點什么。這樣做的目的是省錢。
為啥不能一步到位呢?因為每個人的發(fā)展方向不一樣,對漁具的需求就會不一樣。比如在水庫釣著釣著發(fā)現(xiàn)黑坑更好玩了,那么水庫用的東西可能就會不趁手。就算是還在玩野釣,有的人會發(fā)現(xiàn)鯽魚好玩,就會把鯽魚作為主要目標,有的人則喜歡釣鯉魚、鰱鳙等大體型魚。目標魚發(fā)生了變化,所需的裝備也就不盡相同了。
此外,不同的漁具對應不同的釣法,比如海竿釣就是和手竿釣截然不同的兩種釣法。即便同為海竿,還有普通海竿、遠投竿、送線釣之分。所以,新手們在未來發(fā)展方向尚不明確的情況下不要追求一步到位,需要什么就添置什么。當然,土豪除外。
急于求成
我發(fā)現(xiàn),新手都有種急于求成的心態(tài)。到了水邊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下竿子再說,表現(xiàn)為非常激動和急躁。他們有的還比較照顧鉛墜的感受,簡單地挑一支看上去差不多的浮標,插到標座上就開釣了。他們不是不懂沒經(jīng)過調配的浮標會大大降低上魚率,但是他們都按捺不住急迫的心情,其結果一定是最終的收獲差強人意。所以,耐心才是第一步,一定要把該做的功課做好,磨刀不誤砍柴工嘛。
還有基本功的練習,這不是別人能夠教得了的,不要以為餌在鉤上、鉤在水里就是釣魚了,準確地拋投才是另一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這是練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
我認識兩個去過南海油田海釣的北方朋友,他們裝備不差,技術也沒問題,但是到了釣場發(fā)現(xiàn),最大的問題是體力不濟。于是,這二位回家后硬是狠命練了兩年啞鈴后才再次出海。
當然了,淡水釣對體力的要求沒那么高,不過不論海竿還是手竿,釣餌落點是否準確是個重要的指標,嚴重地影響著魚獲,新手一定要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