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1月,國際奧委會恢復了中國奧委會的合法地位。從此,我國每位運動員心中都燃著一團火,那就是以最好成績報效祖國。正是因為這團不滅的信念之火,讓速滑名將葉喬波努力拼搏,一次次克服傷痛與困難,不斷突破極限、超越自我、報效祖國。
1974年,葉喬波進入長春市業(yè)余體校速滑小班,當時滑冰和滑雪在我國都屬小眾項目,主要是黑龍江、吉林等寒冷地方的專業(yè)隊在訓練,訓練環(huán)境和條件都非常艱苦。沒有室內(nèi)滑冰場,夏天就做基礎訓練,冬天就追著冰跑,黑河、漠河、海拉爾,哪兒冷去哪兒。零下三四十度,不用說衛(wèi)生間、更衣室,訓練場地連個板凳都沒有。葉喬波所在的小班不算正式隊員,在本來條件就艱苦的業(yè)余體校中更是飽嘗艱辛。白天上課,下午4點到晚上8點訓練,晚飯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冰鞋、運動服也要自己解決。為了保證葉喬波的身體健康,父母拿出每月合起來不足110元工資的一半,給葉喬波買雞蛋、“細糧”增加營養(yǎng)。
葉喬波憑借著向逆境挑戰(zhàn)的勇氣與自信,懷揣著冠軍夢和家人的期待,訓練起來活像只小老虎。一年后的吉林省兒童組比賽,葉喬波包攬了全部比賽的3項冠軍。突出的成績使葉喬波不到13歲就被特招入伍,成為八一速滑隊的專業(yè)運動員。在八一隊,葉喬波與隊友們每天接受8-10個小時的職業(yè)訓練,沖破極限,適應極限,再沖破極限,周而復始……今天脈搏達到每分鐘180次,明天就要超過182次,葉喬波的極限最高竟然達到了232次;今天蹲起100公斤杠鈴,明天就要蹲起105公斤,直到最后,葉喬波能深蹲起150公斤,與此相伴的是淚水和汗水一起灑落在訓練場上……
速滑一年四季都要進行大運動量訓練,三九寒天運動員卻要身著薄如蟬翼的連身服,在寒冷的室外長時間進行動作單一的訓練。為在有限時間里高標準完成訓練計劃,葉喬波經(jīng)常自找苦吃,有時甚至近乎殘酷。1983年在準備參加南斯拉夫世界青年比賽前,根據(jù)賽前需要,她主動和教練制定計劃。進行強度訓練時,她在4個半小時內(nèi),完成了25個800米和15個1200米跑的超負荷訓練。這個訓練量,創(chuàng)下當時國內(nèi)最高紀錄。
1990年夏季訓練,葉喬波練習場地自行車時,車座意外脫落,把她從高速行駛的自行車上甩落到水泥地上,頓時半個身子被蹭得血肉模糊,膝關節(jié)積水囊腫,醫(yī)生每天3次針灸仍一時難以見效。為盡快恢復,不誤寶貴的夏季訓練時間,平生從未學過針灸的葉喬波,自己憑感覺在膝部用針,數(shù)日后,囊腫竟然痊愈。
多年的艱苦付出終于有了回報。1991年世界短距離速度滑冰錦標賽500米比賽上,葉喬波贏得她冰雪生涯的第一枚金牌。同年3月,她在德國因策爾贏得了世界短距離速度滑冰錦標賽5個項目的5枚銀牌。
1992年2月,已具備奪冠實力的葉喬波終于迎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冬奧會——第十六屆法國阿爾貝維爾冬奧會。當?shù)貢r間2月10日15點30分,已經(jīng)做好賽前準備的葉喬波突然被告知:比賽順延一小時。為了這個順延,一小時后,她還得重新活動,而第一次活動所消耗的能量,足以使最后的成績發(fā)生微妙的變化。一小時后,比賽終于開始了。隨著發(fā)令槍響,葉喬波像旋風般沖出起跑線。100米滑過去了,一切正常,滑入彎道,葉喬波的身后留下了極漂亮的弧形切線。出彎道后,離勝利只有半步之遙了。然而,當她滑過外圈跑道,準備變道進入內(nèi)彎道時,同組對手獨聯(lián)體的依蓮娃卻剛剛出內(nèi)彎道,正欲進外跑道。于是,她倆在換道區(qū)相遇了。依蓮娃在一瞬間擋住了葉喬波,至少影響了葉喬波0.2秒的成績。比賽結果,葉喬波以40.51秒獲得女子500米速滑銀牌,這枚葉喬波本人并不太滿意的銀牌,卻是我國冬奧會歷史上第一枚獎牌,實現(xiàn)了我國冬季項目獎牌“零的突破”。在3天后舉行的1000米速滑比賽中,葉喬波為中國再添一銀。而這一次,她與冠軍布萊爾僅僅只有0.02秒的微弱差距。
長期以來超負荷的艱苦訓練給葉喬波帶來成績的同時,也帶來難以想象的傷痛。1993年8月4日,葉喬波躺在手術臺上,她的膝關節(jié)髕骨已滑向左邊,半月板、軟骨支離破碎,側幅韌帶裂痕累累,混濁的血水中散落著多塊游離體……被破例允許進入手術室的教練肖漢章禁不住淚眼模糊,他怎么也沒有想到,葉喬波的腿傷竟嚴重到如此程度。
手術后的第3天,葉喬波就下地練習走路,第4天就費力地騎自行車,第5天就扛著20公斤的杠鈴練習靜蹲……過大的運動量,使她的膝傷加重了,膝蓋兩側經(jīng)常鼓著乒乓球大小的兩個包,她用膠帶使勁牽拉髕骨,再用繃帶左一層、右一層地纏住。訓練間隙,她用隨身攜帶的5種不同規(guī)格的銀針自己針灸,最多時每晚竟達98針,這還不算長期在皮下的30多個埋針,久而久之,她的左腿竟比右腿細了3.5厘米。
1994年2月,膝關節(jié)才動過大手術5個多月的葉喬波帶傷參加了第十七屆冬奧會。由于腿傷太重,她在自己最擅長的500米速滑項目上排在了第13位。此后幾天,除了冰上訓練和接受治療外,葉喬波把自己關在屋里,這個堅韌頑強的姑娘并沒有氣餒,而是在調(diào)整情緒,做另一場大賽的“意念訓練”。當時,那屆冬奧會賽程過半,中國隊卻連一塊獎牌都沒拿到,所有的壓力都在葉喬波心里轉化為巨大的動力。接下來的女子1000米速滑比賽中,她忍受嚴重傷痛,堅持參加比賽,最終奪取銅牌。雖然只是一枚銅牌,卻是中國隊在本屆冬奧會上的第一枚獎牌,它的分量毫不遜色于金牌。
冬奧會過后,葉喬波不得不再次接受手術,醫(yī)生吃驚地發(fā)現(xiàn)她左膝蓋的兩側韌帶和髕骨早已斷裂,腔內(nèi)有8塊游離的碎骨,骨骼的相交處呈鋸齒狀。“帶著冰刀出征,坐著輪椅回國”“葉喬波精神”傳遍了大街小巷。
1979-1994年,葉喬波共參加國內(nèi)國際速度滑冰比賽34次,獲金牌52枚、銀牌36枚、銅牌12枚,榮立一等功3次,多次被評為全國冰雪十佳運動員、全國體育十佳運動員、全國新長征突擊手和全軍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巾幗建功先進個人。為了表彰她的卓著功績,沈陽軍區(qū)1991年3月授予她“勇攀高峰的運動員”榮譽稱號。1998年6月,中央軍委授予葉喬波“體壇尖兵”榮譽稱號。
退役后,葉喬波沿用她在運動場上的拼搏精神,以小學四年級的基礎在13年里攻讀完清華大學的碩士學位和中央黨校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她對退役運動員生存與發(fā)展的建議,被納入中央財政支出計劃;她積極參與籌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一路跟隨奧運圣火前行;在她的積極推廣和不懈努力下,四季冰雪運動由北京逐步向紹興等南方地區(qū)擴展。葉喬波在人生的另一條跑道上,續(xù)寫著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