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令
現(xiàn)在我確切地知道,我是沒有多少寫作天賦的。
直到目前,我仍然一直很羨慕別人寫下的文字,驚嘆有天賦的人,居然能幻化出那么宏大的場景,構(gòu)造出那樣精致的句子,描寫出那么美麗的事物,勾勒出那么細膩的情感,并且恰如其分附加上幽默、調(diào)侃、機智等等元素。
而審視自己的文字,總覺得它們笨頭笨腦,絕少有嚴肅中的灑脫、絕少有習慣里的跳躍,絕少在不經(jīng)意間能轟鳴一響,當然,更談不到行云流水、洋洋灑灑、一泄千里。更多的時候,我不過是枯坐在電腦前,一支一支地吸煙,一杯一杯地喝茶,一直一直地發(fā)呆,半天寫不出一個字。
那么,我為什么要寫作?
我曾經(jīng)就這個問題與我的女兒商討,問她為什么要寫作?女兒說她從小到大,做什么事都不成功,得到的批評總是多于贊揚,唯有寫作卻是贊揚多于批評,所以喜歡寫作。那么我,為什么要寫作呢?女兒的回答不出我的意料,她說,大概是為了你小時候的夢想!
的確,我初開始寫作,是為了夢想。讀小學的時候,我有幸遇到了一位知識淵博、責任心又特別強的老師,課余時間,他給我們朗讀文學作品,介紹作家的生平逸事,因為老師的講述聞所未聞和過于精彩,我覺得成為一個作家實在太了不起,于是幼小的心萌生了一個夢想,等我長大了,也要當一個作家!
二十多年前,或者更早,我開始嘗試文學寫作。那時的寫作,功利占了很大的成分,寫了一篇小文章,到處拿給別人看,恨不得讓天底下的人都知道我在寫作,萬一有人贊揚一兩句,就愈發(fā)覺得了不起,裝了信封,貼了郵票,寄到雜志社、報社,滿心歡喜地等待,就這樣,10年20年過去,回頭一看,不要說寫成了幾篇,連退稿信都沒有幾封,于是知道,自己不是這樣一塊材料。
就扔下了,不寫了。可是扔下了,不寫了,卻又覺得缺少了點東西。喝酒的時候,打牌的時候,吹牛聊天的時候,熱鬧非凡,尚不覺得什么,可是喧囂散去,夜幕降臨,獨處一室的時候,就淡淡地遺憾,覺得生活中缺了一點味道。看見有人哭了,有人笑了,有人荒唐了,就心里頭一跳一跳的癢癢。重新?lián)炱饋韺?,才又知道,十多二十年的重復沒有讓我成為一個作家,卻讓我喜歡了文學寫作。
我喜歡這樣的狀態(tài)——安安靜靜地坐在電腦前,抽煙、喝茶,慢慢地敲下幾行文字,然后,喝茶、抽煙,再慢慢地敲下幾行文字,若是敲出幾行自己感覺還不錯的文字,不自覺來回朗讀,倘若敲不出文字,就在小小的房間里走來走去。如果不是這樣,如果每天不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nèi)做屬于寫作的這些事,我不知道干什么好,即使抽煙喝茶,卻覺不出煙的醇厚、茶的清香。
我喜歡這樣的尋找——走到20年前、10年前、或者幾年前的他們的身邊,看著他們的汗水打濕了衣襟,看著他們充滿激情向著未來前行,我為他們在月夜下的私會攥著一把汗,也替他們獲得了一個好的收成而高興,我原諒他們的荒唐,批評他們的放縱,但也與他們一起為了生活的艱辛、命運的不濟而流淚。我當然知道他們的結(jié)局,美好的或者悲慘的,可我還是努力想象著他們會不會有另外一種結(jié)局?假如……
我喜歡這樣的相遇——做完一件小事情的時候,走在林蔭道里的時候,剛剛打完一個哈欠的時候,他或者她,或者他們突然從塵封的歲月里走出來與我相遇,講述他們的故事,講述時代的變遷,講述被我忽略的細節(jié)。讓我領悟,歲月的長河里,泛起的不僅僅只是一朵浪花,黑暗中的堅守,有時候是一個人,但更多的時候可能是一群人。
我甚至還懷念那樣的時光——為了一篇文章的命題,我與友人坐在馬路邊,從半夜一直談到了天亮,為了表達自己固執(zhí)的見解,我把友人的手稿當著他的面扔到地下。我知道那個時候,我遠比今天純真,盡管這樣的純真足以讓人嘲笑和不解。
人到中年,終于知道了天高地厚,我已經(jīng)不再有年輕時強烈的功利愿望,不會到處向大家吹噓我寫了什么文章,更不會指望能夠在寫作上達到什么目標。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在這條道路上還會奔波。因為我只是喜歡寫作,喜歡把笑容和淚水,把感嘆和無奈,把失眠和戰(zhàn)栗悄悄地落在一行行的文字里。
有作家說過,“寫作是奢侈生活的必需,是讓靈魂安睡的催眠曲?!边@,或者也是我喜歡寫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