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剛 沈陽急救中心渾南一分中心 (遼寧 沈陽 1100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究車載呼吸機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與轉運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3年4月~2016年10月接診的128例急危重患者,并按照出診救護車有無配置車載呼吸機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予以鼻塞式吸管供氧+急救處理,觀察組予以車載呼吸機管理+急救處理,對比分析2種轉運方法對患者的救治效果、轉運前后動脈血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后心率與呼吸頻率水平的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救治嚴重創(chuàng)傷、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轉運后動脈血氧分壓水平明顯高于轉運前,二氧化碳分壓水平明顯低于轉運前(P<0.05);且觀察組轉運后動脈血氧分壓高于對照組,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P<0.05);轉運后兩組心率與呼吸頻率水平均低于轉運前(P<0.05);且觀察組轉運后心率與呼吸頻率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車載呼吸機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與轉運中的臨床效果顯著,確?;颊叩脑呵凹本刃Чc轉運安全性。
在對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主要治療原則為建立有效通氣,促使患者的呼吸較順暢,為患者的治療提供有利基礎。急危重患者予以呼吸機機械通氣,可使患者的氧輸送情況明顯改善,使患者的呼吸作用與氧耗明顯減少,進而維持其呼吸機的循環(huán)功能[1]。本研究探究了車載呼吸機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與轉運中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納入本院2013年4月~2016年10月接診的128例急危重患者,并按照出診救護車有無配置車載呼吸機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64例患者中,有男42例,女22例,年齡13~77歲,平均(47.36±2.51)歲;觀察組64例患者中,有男40例,女24例,年齡15~79歲,平均(47.45±2.63)歲。兩組性別等基本資料方面的對比(P>0.05)。
對照組予以鼻塞式吸管供氧+急救處理;觀察組予以車載呼吸機管理+急救處理,首先,呼吸機管理操:呼吸機采用美國鷹牌多功能便攜式容量呼吸機,呼吸機檢測參數(shù)包括峰值壓力。供電模式以及氣道壓力等;呼吸機的工作模式包括輔助空氣通氣以及同步間歇指令通氣等。其次,急危重患者轉運過程中的救治措施:與患者的病情有效結合,準備好相關搶救器械與搶救藥物,確保插在電源供電、氧氣瓶以及電池氣源充足,按照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與呼吸情況,對呼吸機的工作模式與相關參數(shù)實時調整,利用心電氧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血氧飽和度、動態(tài)心率以及血壓等,按照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呼吸機參數(shù)進行實時調整。
密切觀察2種轉運方法轉運前后動脈血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后心率與呼吸頻率水平的變化情況。
患者接診時或院前急救時呼吸微弱或停止,通過搶救與治療,并與呼吸道管理有效結合后呼吸恢復到正常水平,缺氧癥狀顯著緩解表示有效;通過院前急救與呼吸道管理者,呼吸功能依然沒有顯著好轉,或出現(xiàn)死亡現(xiàn)象表示無效。
借助SPSS21.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如動脈血氧分壓等表示用(±s)、t檢驗,計數(shù)資料如有效率等表示用%、χ2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救治嚴重創(chuàng)傷、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轉運后動動脈血氧分壓與二氧化碳分壓水平優(yōu)于轉運前,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轉運后兩組心率與呼吸頻率水平均低于轉運前,(P<0.05);且觀察組轉運后心率與呼吸頻率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呼吸機作為臨床治療方法的一種,就是通過人工裝置輔助呼吸運動,促使呼吸功能顯著增加與改善。在院前急救過程中,因為情況十分緊急,附近沒有大型搶救設備,再加上轉運時間較長等,會對院前急救效果產(chǎn)生直接影響[2]。車載呼吸機的設備為急危重患者的搶救條件,特別是呼吸功能不全與沒有自主呼吸者,爭取了搶救時間,為患者進行更有效的治療提供有利條件[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救治嚴重創(chuàng)傷、神經(jīng)、循環(huán)、呼吸系統(tǒng)疾病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轉運后動脈血氧分壓水平、動脈血氧分壓、心率與呼吸頻率水平均優(yōu)于轉運前,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4]。
表1. 兩組患者救治有效率(n=64)
表2. 動脈血氧分壓與二氧化碳分壓水平(n=64,±s,mmHg)
表2. 動脈血氧分壓與二氧化碳分壓水平(n=64,±s,mmHg)
分組 動脈血氧分壓 二氧化碳分壓轉運前 轉運后 轉運前 轉運后觀察組 58.56±11.45 96.75±12.48 52.85±9.57 40.95±8.47對照組 59.48±12.36 77.63±13.62 49.86±8.63 47.63±7.85
表3. 心率與呼吸頻率(n=64,±s,次/min)
表3. 心率與呼吸頻率(n=64,±s,次/min)
分組 心率 呼吸頻率轉運前 轉運后 轉運前 轉運后觀察組 112.63±78.65 92.42±10.52 28.74±5.54 20.47±4.46對照組 114.85±19.06 98.63±13.17 29.85±4.86 24.63±5.78
車載呼吸機在應用過程中需要對如下幾方面充分重視:①出診醫(yī)生需要對車載呼吸機的操作流程與適應證充分掌握,可快速、準確的操作呼吸機的選擇模式與調節(jié)相關指標;②對應用車載呼吸機過程中,所有功能與參數(shù)值都需要充分掌握,對調試程序較熟練,可及時準確判定呼吸機應用過程中產(chǎn)生的問題,并可以及時進行有效處理;③對人機對抗的原因與發(fā)生機制充分了解,在產(chǎn)生人機對抗過程中,可以及時進行有效判定與處理;④轉運過程中需要強化生命體征的監(jiān)護與調整呼吸機參數(shù),因為不同外界因素的影響,引發(fā)監(jiān)護指標受到直接干擾;⑤心率增快屬于病情變化的一種常見情況,在患者產(chǎn)生躁動或心率增快癥狀時,應該對呼吸機參數(shù)及時調整,防止人機對抗情況的出現(xiàn)[5]。
總而言之,車載呼吸機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與轉運中的應用,可確?;颊叩脑呵凹本刃Чc轉運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