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艷
摘 要:教學目標設計準備的高與低、實與虛、死與活、偏與準,直接關系到一節(jié)課的成與敗,作為教師,每當你對一節(jié)課進行教學構想設計時,每當你落筆編寫教案時,每當你走進課堂的一瞬間,給學生上課時,環(huán)繞在你頭腦中的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應該是十分清晰的,這也許是你保障一節(jié)課能獲得成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先決條件。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重視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設計,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又是課堂教學的歸宿,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教學目標需要明確課堂上的具體教學任務,而又不同于教學任務,教學任務是以教師為主體,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觀期望,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則是需要“以學定教”,其設計要始于體現(xiàn)學生學習需求,其主體是學生,但又需要通過教師、學生、教材之間的多向互動來實現(xiàn),需要不斷地充實和完善。教師根據(jù)自己的目標教學,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目標學習。
為什么要重視教學目標設計?有一則寓言中的哲理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南轅北轍”,從走路來講,最怕走錯了方向,雖然我們已經(jīng)很努力了,但卻距離目的地越來越遠!課堂教學也是如此。想象一個老師在課堂上,還完全不清楚教學任務以及重點和難點,那么,盡管他在備課和上課中,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用盡了各種方法,其教學效果又會是怎樣呢?所以,方法的困惑往往源于目標的迷失,許多教師教學效果不佳,不僅要從教學設計方法上找原因,更應該從教學目標上找原因,以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為例,在把握課堂教學的方向、教學內(nèi)容以及選擇教學方法時,要按照課程標準的精神確定以下四項任務。
1.以指導學生讀課文,要讀的正確、通順、流利、繼而讀出感情;
2.認字學詞積累語言;
3.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注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初步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4.有條件的時候向課外拓展。
明確小學閱讀課程的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為主攻方向,在考慮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時,都注意不偏離目標和方向,解決學生遇到的各類問題,形成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案。
二、教學目標的編寫技術
編好教學目標的前提是學好課標及鉆研好教材。教師在備課中,最多的是編制課時教學目標,那么教師在編制各課時教學目標時應注意些什么呢?
1.體現(xiàn)系統(tǒng)全面的多元性。所謂全面多元,就是在設計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如下面的案例:
小學語文《翠鳥》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可以識別13個新學漢字,寫出本節(jié)課生字表中的11個漢字?!按澍B、蘆葦、腹部、襯衫、清脆、逃避”等詞語,要能夠讀準字音和正確書寫。
(2)流利地朗讀課文,要讀的有感情,選擇你喜歡的部分進行背誦。
(3)抄寫突出翠鳥外形和動作特點的句子,體會比喻、擬人的表達作用,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課堂教學中,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的引導為輔,通過組詞造句、擴詞擴句等多種練習,幫助學生增加詞句的積累,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以讀代講,在朗讀的過程中感知課文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以及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在考慮教學目標編制的全面性時,還需要注意一下兩個問題:
第一,在編制三維目標的過程中要注意滲透與整合。在備課時,設計編寫的教學目標雖然是分開列舉,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三者之間不可能完全的獨立,在重視小學生知識與技能提升的同時,也要重視情感和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引導,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有意識地做出安排,才能夠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整體的提高。
第二,教學目標多元化不能死板教條、生搬硬套。由于教材特點不同,所面對的小學生也不同,在教學目標編制上,側重點自然也要有所不同,但如果教師為了追求教學目標的全面性,為某一節(jié)課編制的教學目標共有十幾項,猶如天女散花一樣,多而散,顯然也是不妥當?shù)摹?/p>
2.體現(xiàn)因此施教的層次性。教學目標靈活多樣,具有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教學內(nèi)容相同,但面對具有不同特點的學生,就要有不同的要求,設計有層次的教學目標。小學語文教學中,通常會要求學生“背誦課文”,在此項目標編制時,教師就必須要考慮的,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能夠顧忌到無法完成整體背誦的個別學生,要求他們能夠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他們喜歡的詞語、句子、段落,如果學生能做到其中的某一點,那也都是一種進步,體現(xiàn)了個性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基礎的,必須達到的,而靈活運用則是彈性的,體現(xiàn)差異性的特點。
3.體現(xiàn)明確具體的可操作性。所謂具體就是教學目標編制不籠統(tǒng)抽象,不模糊不清,要清楚明白,有針對性,便于操作,如:解釋“一心一意”、“三心二意”的意思,改寫為“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口頭解釋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就比較具體且有操作性;再如:《威尼斯小艇》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如果只是“認識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麗獨特的風情,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的話,就顯得過于籠統(tǒng),為了體現(xiàn)“學”的目標,可以編制為“運用繪畫法理解小艇的特點,運用朗讀法理解小艇在水域中的作用,體驗威尼斯美麗獨特的風情,學習作者運用打比方,并借助描寫其他事物寫出小艇特點的手法”。盡量使用可測的行為化動詞,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編制,以便于操作和考查教學效果,包括設計編制“自主交流”環(huán)節(jié)時,也需要具體指出交流的內(nèi)容,提高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見解和看法能力;體會合作學習、交往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4.體現(xiàn)靈活多變的生成性。小學語文課堂最應是靈動的,是一種動態(tài)的、多樣的課堂教學;性格迥異的、有著不同生活經(jīng)歷與體驗的師生們,共同在課堂中品味優(yōu)美的詩詞、文章,體悟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總會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當各種“節(jié)外生枝”的請況發(fā)生時,教師就要敢于突破備課時預設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利用實時生成的教學資源開展有效的探究,把學生置于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核心地位,以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為主要內(nèi)容。有一位教師談了這樣的體會,上《松鼠和松果》這節(jié)課時,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光摘松果,一棵松樹怎么可能一天不見了?”原來,在學生的心目中,長松樹將繼續(xù)生長,因為他們認為只有老年人會死去,孩子不會老。這樣的問題并不在預設的教學目標中,但如果還不清楚,學生們怎么能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呢?顯然,教師必須讓學生從他們的經(jīng)驗世界中來看待課文,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