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摘 要:繪本,英文為“picture books”,在日本譯為“繪本”,直譯為圖畫書。本文通過經(jīng)典繪本《愛心樹》的閱讀指導,闡述了小學低年級繪本閱讀的價值分析,提出了低年級繪本作文的指導策略:激發(fā)閱讀興趣,展現(xiàn)繪本的魅力;品味圖文韻味,展開想象的翅膀;挖掘創(chuàng)作熱情,讓文字變得靈動。
關鍵詞:繪本閱讀 指導策略 繪本作文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备鶕?jù)小學低年級學生生理、心理特征,應大力倡導繪本閱讀。繪本閱讀符合低年級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實際水平,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有著獨特和不可替代的教育價值,也符合心理學家查爾迪尼提出的門檻效應。
因此,我選擇了《愛心樹》、《猜猜我有多愛你》、《母雞蘿絲去散步》等繪本,進行低年級繪本閱讀以及作文教學的初步嘗試。以下就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的策略以及繪本作文方面的嘗試,談談自己一些粗淺的認識。[1]
一、多感官相結(jié)合,縱橫式閱讀
繪本是視覺化效果的作品,可以說是“賞心悅目”。“賞心”指圖文互為補充,互相交融,體現(xiàn)了一種既高深又輕淺的兒童哲學,衍生出精神上的享受。“悅目”因為繪本表現(xiàn)形式使人眼前一亮,難以忘懷。閱讀時通過調(diào)動人原始的感覺系統(tǒng):多感官相結(jié)合,立體式閱讀繪本,能給人深刻的震撼。[2]
謝爾·希爾弗斯坦以簡單俐落的線條和充滿詩意又帶有嘲諷幽默的文字,為各個年齡讀者創(chuàng)造了一則令人心醒動容的故事《愛心樹》。如何讓低學生體會到其中的情愫呢?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體驗繪本中大樹的細膩感情的。[3]
《愛心樹》教學片段
師:小男孩兒愛這棵樹,他緊緊地撲到大樹懷里。大樹很快樂。
師:觀察大樹的樹枝、樹葉,你哪里感受到了大樹的快樂?
生:它們都會變的。
師:大樹的哪個部位發(fā)生了變化?請說詳細些。
生1:大樹的樹枝、樹葉會變的。
生2:男孩跑來的時候,大樹遠遠的伸出樹枝。爸爸抱我的時候也是這樣伸出雙手的![4]
生3:我猜大樹一定是找到男孩躲藏的位置了,但大樹不忍心捉到男孩,所以悄悄的用手指到男孩。
二、多種閱讀方法交叉,立體式分享繪本
優(yōu)秀的繪本能給學生提供無限的想象空間,在閱讀繪本時,根據(jù)繪本的不同類型選擇不同閱讀方法。
1.感悟生活式閱讀
通過閱讀繪本,兒童不斷進行情感體驗。憑借閱讀,情感得到升華。如:在《猜猜我有多愛你》的閱讀中,孩子們通過觀看圖片、對話,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當閱讀把快樂帶給兒童時,就把無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財富帶給了他們,如美國詩人惠特曼一首詩中所說:“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
2.游玩嬉戲式閱讀
當閱讀引起強烈情感共鳴時,學生常常會以角色扮演和身體動作等方式對繪本作出回應。在游戲的情境中,學生的角色往往會從一個聽眾變成一個游戲者。如,在《猜猜我有多愛你》教學中,老師和家長扮演大兔子,小朋友扮演小兔子。
3.合力聯(lián)想式閱讀
學生在看一本書時,不僅會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的生活、其他的文學作品、還會把自己想象成這個作品中喜歡的角色,這就是由年齡特征所引發(fā)的。如執(zhí)教《母雞蘿絲去散步》繪本時,學生自然而然把自己想象為蘿絲。
《母雞蘿絲去散步》教學片段
師:魔法魔法變變變!現(xiàn)在你就是蘿絲啦,你還會去哪里呢?
生1:蘿絲到了山上,那里有一座大水塔。蘿絲小心的走了過去,狐貍剛要走過去的時候,就被水噴到了天上。蘿絲走后,水還在一直噴,狐貍有可能要永遠留在那里了。
生2:蘿絲知道狐貍在跟它,把狐貍引到火車上,讓司機把狐貍拉走。從此,狐貍再也不敢傷害蘿絲了。
三、筆與紙的結(jié)合,開創(chuàng)繪本作文
繪本作文作為繪本閱讀的延伸,已經(jīng)成為習作教學富有趣味的補充。繪本作文在視覺上具有吸引力,圖文互補的形式給原本枯燥的習作注入無限情趣。繪本作文與“看圖作文”相比,增添了更多的畫面空間、想象空間,畫面不再是單一、靜止的,而是延展、活動的。有利于引領學生走進故事情境,讓學生在鮮活的情境中體驗、表達。那么,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該如何挖掘繪本優(yōu)勢,開辟習作教學新視點呢?
1.選擇適合的繪本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币岳L本為載體進行習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用好圖畫,提升孩子觀察力,豐富孩子想象力,激發(fā)學生以繪本內(nèi)容為材料,在習作過程中表“真情”、寫“實感”。
如執(zhí)教《蚯蚓的日記》繪本時,班里的小淞同學把自己想象為小蚯蚓。寫到:“我終于長大了,爸爸媽媽把我送到了小學一年級。我在認認真真地讀書、寫字,我不能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
2.落實語言訓練點
我們可以利用畫面來讓學生想象故事情節(jié),也可以通過文字豐富故事內(nèi)容;我們可以通過第一幅畫面讓學生來續(xù)寫故事,可以通過最后一張畫面的結(jié)局來補充故事的過程,也可以通過中間的一幅來補寫續(xù)寫……而這些教師教學中的“導”與“引”,對學生“觀察”和“討論”會起到推波助瀾、水到渠成的作用。
3.使文字與線條相融合
在習作過程中,讓學生及時品讀繪本語言,抓故事脈絡,將故事連貫串通,對畫面文字進行藝術(shù)“補白”。使繪本中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讓繪本中角色對話、心理刻畫、動作語言靈動起來,讓細節(jié)描寫逼真生動……在同伴的幫助下,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寫作思路漸漸寬廣起來,成為孩子一種快樂的享受。
繪本閱讀的開展給學生閱讀提供理性經(jīng)驗,也為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繪本它獨特的魅力,讓孩子愛不釋手,讓學生在閱讀中被感動著、陶冶著,也快樂著、享受著……繪本作文的探討空間十分廣闊,在語言訓練中夯實“本”的訓練,再讓“繪”給習作以增色,繪本作文的“游戲”才會情趣盎然!但在實踐中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深入研究,比如閱讀繪本時其他領域的活動如何整合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在今后工作我將做進一步探討,爭取獲得更多繪本作文創(chuàng)作指導的策略。
參考文獻
[1]楊再隋.《語文課程的目標理念策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導讀》.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02.
[2]彭懿.《圖畫書-閱讀與經(jīng)典》.21世紀出版社.2006.09.
[3]余耀.《由圖畫書愛上閱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3.
[4]朱慕菊主編、馬以念.《入學前讀寫教育》.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