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萍
器樂進課堂是深化音樂教學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作為音樂教學重要輔助工具的豎笛,是學生普遍喜歡的小樂器,它有助于解決學生唱歌的音準,能夠幫助學生掌握音高、音值、節(jié)奏、視唱等音樂知識,能夠快速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可以通過豎笛的演奏,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樹立學生的自信,使他們在小樂器演奏中發(fā)揮自己才能與特長優(yōu)勢,讓學生在自由和愉快的音樂實踐中,自覺、主動地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以及在自己動手演奏音樂中獲得學習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從器樂臺階走向神奇多彩的音樂殿堂。
一、學習豎笛能夠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
1.音樂老師應該認真落實好每堂課的練習時間、練習力度,努力提高學生練習的整體效果。在教學中,我事先認真?zhèn)湔n,搜集資料,爭取上好每一課。在每一堂豎笛課上,我遵循趣味性、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采用講解示范法、分解法、綜合訓練法、合奏指導法、趣味游戲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學好豎笛。
2.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可以通過演示的方法,將所要學習的曲目用優(yōu)美的曲音演奏出來,使學生能夠陶醉其中,深深地愛上豎笛這種樂器,以此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此外,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豎笛的掌握情況,音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建立課外興趣小組,以小組互動學習的方式,共同進行豎笛的學習,進而提升小學生豎笛演奏的水平。
3.豎笛作為一種小樂器既可以獨奏,也可以進行合奏,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在進行獨奏時如果演奏的不好,就很容易出現(xiàn)怯場的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我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會采取合奏的方式來進行。同時,我還針對器樂教學開展了一些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上臺表演的機會,比如學校畢業(yè)晚會、元旦、六一節(jié)等藝術節(jié)讓學生上臺進行表演,帶領學生參加區(qū)里舉辦的豎笛比賽等活動。通過這一系列的表演活動,不但提高了學生欣賞水平,也直接提高了學生的豎笛的演奏水平,最關鍵的是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學習豎笛能夠提高音樂教學的質(zhì)量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的源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但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許多喜歡音樂的學生卻不喜歡上音樂課,究其原因,是學生學習中沒有感到快樂,因此,音樂教學中,利用豎笛的形式,積極地創(chuàng)設課堂情景,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增強學生音樂表現(xiàn)的自信心,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音樂課堂中體會音樂美感。
1.豎笛這種樂器雖然簡單,但是其中也包含了很多的樂理和演奏技巧,例如音值、音強、五線譜等等,教師可以巧妙地通過豎笛教學,來使學生在學習豎笛的同時熟悉甚至掌握這些樂理知識和技巧,尤其是五線譜,五線譜對于小學生來講是十分困難但又十分重要的,它是學習其他音樂的基礎,只有掌握了五線譜,學生才能初步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五線譜的入門學習比較枯燥乏味,小學生很難靜下心去學習,但是通過豎笛來學習五線譜,通過五線譜來練習豎笛,會使兩者共同進步,為之后的音樂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豎笛吹奏能夠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2.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沒有形成較固定的音高和音準的感覺,在識譜教學中,初接觸音樂的小學生的音準問題是老師的一個棘手問題。而豎笛有固定音高,學生在吹奏中聽到了音高,自然就培養(yǎng)了他們的音準感。因此豎笛吹奏對識譜教學是很有幫助的,讓學生在唱不準的地方用豎笛來吹一吹,聽一聽,就找到了準確的音高。在練習時,可讓學生自己先練習,也可以用豎笛來吹奏樂曲中的音高不好把握的難點,還可以分組,用一組唱譜一組吹奏豎笛的方法來進行練習。
3.小學生的嗓子嫩容易疲勞,唱歌教學中不能過多地練習,所以在唱歌教學中可以把豎笛的樣不但能減輕學生的聲帶負擔,保護學生的嗓子,又能調(diào)節(jié)課堂的氣氛,取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一些適合吹奏的歌曲時還可以進行分組,一組吹奏一組唱,交替進行,也可以讓學生進行齊奏、伴奏等。
三、學習豎笛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學生在童年時期通過學習豎笛,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與技能,能夠使他們的音樂天分與潛能得以表現(xiàn),進而可以有機會去接受專業(yè)音樂學習,為未來的音樂專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學習豎笛還可以使人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有音樂素養(yǎng)的人對音樂的欣賞、理解、評價都會有較高層次的感受,從而在陶冶自身情操的同時提高生活質(zhì)量。
1.如果小學生的生活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大舞臺,那么課余生活就是這個舞臺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是課外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活動內(nèi)容,音樂更多的時候還是在生活中,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豎笛名曲的賞析讓學生感知不同的豎笛演奏技巧、音色特點以及豐富而多變的藝術表現(xiàn)力,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即興表演等活動,在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之間對音樂感知與審美能力的交流。
2.學生能夠演奏其它樂器的畢竟是少數(shù),所以課外的能涉及音樂的活動中,就可以讓學生演奏豎笛,或是獨奏、合奏、伴奏等,也可以在開課前先讓學生欣賞一些比較受學生歡迎的豎笛曲子,像當下正流行的《千里之外》《茉莉花》等。還可以開展些小型的豎笛演奏競賽,“小小音樂會”“比誰的樂曲多”等活動。這些活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演奏水平,使學生學豎笛的興趣不斷得到了發(fā)展,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3.音樂教育家貝雷特·雷默在《音樂教育的哲學—推進愿景》提出:“音樂教育的基本價值是由音樂藝術的本質(zhì)和價值所決定的”。學生的審美能力并非與生俱來,而是通過后天在生活實踐過程中的審美實踐逐漸培養(yǎng)出來的。因此,我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有機地將豎笛教學融入其中,通過學生的合奏、伴奏提高了學生的豎笛演奏的水平,讓他們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了豎笛的作用,培養(yǎng)小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與審美體驗價值,也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豎笛的熱情,而這也恰恰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音樂教育的本體價值。
當然在音樂教學中,要做好豎笛教學還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要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豎笛對提高自己的音樂知識和技能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能夠運用豎笛演奏出富有美感的音樂,受到美的愉悅和熏陶,這是最關鍵的,是我們誰都不應該忽略的,否則,就是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