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薇薇
摘 要: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用來反映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因此,屬于語文課程一部分的語文作業(yè),完全可以在新課程指導下實現(xiàn)作業(yè)內(nèi)容生活化,讓學生在作業(yè)中感受生活氣息,引入具有探究性與發(fā)現(xiàn)性的作業(yè)形式,在合作探究中完成具有生活化的作業(yè),使語文教學獲得“生活實踐”這一“源頭活水”,也讓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作業(yè) 生活化 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痹趯φn標的解讀中也提到:我們要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寬語文學習的內(nèi)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F(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基本在課堂里實施,語文教材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可以從生活教學的載體——作業(yè)出發(fā),設計生活化的作業(yè)內(nèi)容,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何聯(lián)系“生活實踐”激活語文教學,筆者經(jīng)過多年的探索,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具體闡述。
一、開放性作業(y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有聲有色的生活化作業(yè)能激發(fā)學生熱情和動力,靈活開放的作業(yè)內(nèi)容,給學生一片自由發(fā)展的天空,為學生插上創(chuàng)新思維的翅膀。比如,學生在上學路上或者逛街時看路邊店鋪招牌、廣告語、標語,收集錯別字、好店名、好廣告和標語等,將所得整理成冊。寒假期間,讓學生查閱“年”的由來,了解各地、各民族人們慶賀新年的風俗習慣,編輯新春小報,在班上交流展示。假期里讓父母帶著外出游玩,歸來后,將旅途見聞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記錄在PPT里,與同伴分享。這樣不僅豐富知識、陶冶情操,開闊視野,還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靈活開放的作業(yè),帶給學生的是新鮮的感覺和勞動的喜悅,既能培養(yǎng)語文素質(zhì),又能汲取生活真諦。
二、實踐性作業(yè),積累習作素材
語文反映的是生活,孩子們的自然生活就是語文實踐的平臺。語文作業(yè)能夠以自身的生活內(nèi)容為素材,學習的內(nèi)容變得豐富和簡單起來,也更容易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比如教學習作《我的發(fā)現(xiàn)》之前,布置學生選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去戶外走一走,觀察平時沒有留意過的事物,看一看草木吐出的新綠,聞一聞花兒綻放的芬芳,找一找草地上爬行的昆蟲,追一追飛舞的蝴蝶,感受春的氣息和生命奇妙,學生在撰寫作文時,便文思如泉涌,一氣呵成。比如一天下午突下暴雨,我停下講課,讓學生一起看窗外,觀察天空,觀察暴雨下的屋頂、植物、馬路,觀察暴雨下的行人和車輛,思考暴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寫下來。設計一系列作業(yè):1.調(diào)查一下雷電和暴雨是如何形成的;2.暴雨來臨的時候我們需要采取哪些應對措施;3.根據(jù)你的研究,請寫一則應對暴雨的公益廣告;4.把你的觀察所得結(jié)合你的思考記錄下來。在這一作業(yè)中,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暴雨,并以此為素材撰寫作文。把語文作業(yè)置身于這些生活實踐中,學生有感而發(fā),有感而思,日常的生活就充滿著濃濃的語文味。
三、調(diào)查性作業(yè),提升交往能力
教學中可以精心設計調(diào)查研究性作業(yè),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思考、發(fā)問,獲得體驗,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結(jié)論。在學習《師恩難忘》一課后,可以設計一個主題為“我最難忘的老師”的采訪活動,采訪老師、同學、家長、鄰居等,要求學生列好采訪提綱,做好記錄,寫出感受。同學們興趣濃厚地完成了采訪,并整理了采訪記錄。有的進行了采訪匯報,講出了采訪的樂趣和收獲;有的講述了采訪過程中感人故事,說起來頭頭是道;有的寫出了從靦腆害羞不敢開口到大方互動的轉(zhuǎn)變過程;有的聽完被采訪人的講述后,聯(lián)想到自己的老師付出的辛苦;有的說自己從老師和同學身上學到很多;還有的同學領悟到生活就是一本書,每個人都是一本書。通過這樣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學生的組織策劃、口語表達,人際交往等能力得到提升,還能引起情感遷移,豐富生活體驗。
四、綜合性作業(yè),整合學習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立足于整體和終身發(fā)展,學科知識的多元化和交叉性,決定了我們在設計作業(yè)時必須注重滲透跨學科知識和整合語文學習資源。學習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前,布置學生欣賞肖邦的《革命交響曲》,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音樂意境的體會相輔相成,同步提高。上《七律·長征》前,去了解紅軍長征的歷史原因、艱難過程、意義等,歷史知識有助于學生理解詩歌。學完《春聯(lián)》,學生收集春聯(lián),選擇春聯(lián)送人,自己書寫、張貼在家門上。寒暑假里將一學期的作文編輯成冊,配上插圖或照片,取個創(chuàng)意的名字,設計封面,寫上編者的話,體會當編輯的感受,鍛煉學生的分析、思考、設計能力。還可以結(jié)合各大節(jié)日,布置生活化作業(yè)。如過年,嘗試微信編輯短信,給老師、同學、親人發(fā)送不同的新年祝福。教師節(jié),布置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設計一張電子賀卡送給老師,要求賀卡上要有一個富有文采的排比句。學生興趣濃厚,設計也各有創(chuàng)意,讓人欣喜。
五、選擇性作業(yè),尊重個性差異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能力、性格、習慣、興趣等都不相同的個體,這就要求教師結(jié)合生活,多為學生提供充滿趣味、形式多樣、可供選擇的作業(yè)。學習詩歌《秋天》一課,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如下選擇作業(yè):走進秋天,用眼去欣賞,用耳去聆聽,用心去感受這個奇妙的季節(jié)。1.愛閱讀的你,與同學分享一些有關秋的小短文。2.愛寫作的你,寫寫你對秋天的感受。3.愛朗誦的你,去深情地贊美秋天吧。4.愛繪畫的你,找一處動人的秋景去寫生。5.愛唱歌的你,試著將詩改編成歌曲唱給大家聽。6.愛攝影的你,用鏡頭去記錄秋天。7.愛科學的你,查查資料,探究一下秋季是怎樣形成的。8.愛觀察的你,去找找秋天的其它特點。以上題目要求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興趣任選若干題完成。不同類型的作業(yè),豐富了作業(yè)的內(nèi)容,既密切聯(lián)系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使不同類型的學生的不同智能得到發(fā)展,深受學生的歡迎,何樂而不為呢?
語文作業(yè),直面學生多姿多彩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睂W生每日親歷的生活實際,是他們語文學習不竭的源泉,只有引入“生活實踐”這一“源頭活水”,語文學習之渠才會如許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