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珍芳
【摘 要】隨著當前我們國家教育的不斷成熟,幼兒教育作為當前我們國家教育環(huán)節(jié)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已經成為了全民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幼兒教育在正確樹立幼兒的身體健康觀的前提之下,還要對幼兒心理健康進行充分重視,讓兩個健康齊頭并進。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把身心發(fā)展以及磨合作為重點來抓,滲透到幼兒本身的一日活動當中。比如幼兒的進餐教育,我們不但要從身體健康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研究,還要審視在進餐教育當中的心理教育問題。
【關鍵詞】幼兒進餐;問題;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8)11-0246-01
幼兒期是成長階段中重要的時期,大部分的生活習慣都會在這個時候定型。因此,在幼兒期就應該對孩子的諸多習慣進行培養(yǎng),比如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以及進餐習慣等等。在這其中,進餐習慣對于幼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幼兒期是當前孩子生長發(fā)育的最重要時期,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是幼兒身體健康發(fā)展的最關鍵前提之一。養(yǎng)成文明的用餐習慣首先可以保證幼兒的健康成長,其次可以對幼兒的生活質量進行提升,讓幼兒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教會孩子的良好進餐習慣就是我們幼兒教師的研究課題之一[1]。
一、幼兒進餐的不良習慣探索
根據我們執(zhí)教的經驗,幼兒的不良進餐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沒有胃口,吃飯的速度很慢,并且經常不想吃飯,然后是進餐的時候注意力無法集中,邊吃、邊玩、邊講話,不喜歡吃的菜就直接給別人,對飯菜挑挑揀揀;吃完自己的飯菜會弄得全身都是,全身上下臟兮兮;不會主動漱口,也不會擦嘴等等。
二、不良進餐行為的主要原因
首先關鍵的就是家庭因素的影響?,F(xiàn)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二胎政策剛開放沒有多長時間,因此大部分的家長都對孩子十分溺愛,在吃飯這方面對孩子寬容,根據孩子的愛好來定制食譜。比如,很多小孩子不吃動物的內臟以及蔬菜水果,家長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不想吃就不吃,孩子喜歡吃的就大量購買。在這樣的環(huán)境構建下,孩子的偏食毛病就直接被嬌慣出來了。很多孩子平時吃了很多的零食,直接導致了孩子吃飯的時候沒有胃口,吃飯節(jié)奏受到嚴重影響;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并不夠重視,允許孩子邊看電視邊吃飯,影響孩子們的進餐節(jié)奏。
三、幼兒進餐教育的主要思路探索
首先,合理組織幼兒進餐活動,讓幼兒有良好的用餐情緒。每天進餐的時候,教師需要和幼兒一起進行談天活動,教師給孩子們講解蔬菜的好處,用熱情的語氣給孩子們介紹蔬菜的名字和蔬菜的營養(yǎng),讓他們明白當前的食物對于身體的重要性,并用各種夸張的方式告訴孩子只要吃了菜就會變強壯變漂亮。同時幼兒園廚師要學會用色香味俱全的方式烹飪菜肴,讓孩子們看看顏色聞聞香味就可以被激發(fā)起食欲。
其次,通過情緒感染的方式來讓孩子喜歡進餐。幼兒的情緒十分不穩(wěn)定,非常容易受到大人的情緒感染。在進行用餐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吸吸鼻子,用大喊大叫的夸張表演說出來“哇!今天的菜肴味道真好!”之類的臺詞,同時還可以樹立榜樣,比如“看,小紅和老師一樣,也聞到香味啦!吃的真香??!”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們產生吃飯的欲望。
再次,榜樣示范的方式。教師是幼兒進行直接模仿的對象之一,因此作為老師就需要讓幼兒看到自己吃飯有多么好,讓幼兒看到老師吃飯的時候非常安靜,食物殘渣收拾得干干凈凈,這樣幼兒就會被言傳身教。除了教師進行親身示范之外,還可以讓那些吃飯非常干凈整潔、吃飯時候不說話的幼兒在前面給大家做示范并及時提出表揚。在這樣的榜樣帶動下,幼兒就可以受到正向的刺激,向榜樣學習。
最后,家園配合糾正幼兒的不良進食習慣。如果想要對幼兒的生活習慣進行對應的培養(yǎng),只靠每天在幼兒園進行午餐的時間是絕對不夠的,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進行家園教育的互相配合。只有家園可以做到有統(tǒng)一的標準和要求,孩子才可以形成一個十分良好的進餐習慣。對于幼兒本身的不良進餐習慣,教師可以在每天家長對孩子進行接送的時候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探索,并且通過家訪或者是電話短信、微信的方式及時對家長進行反饋。通過家園聯(lián)系欄,幼兒園還可以對家長進行幼兒的進餐習慣溝通,以及對應的營養(yǎng)學常識介紹。同時家長要努力做到孩子在家沒有挑食的空間,也沒有浪費糧食的空間,幼兒平時不吃零食或者少吃零食,調整健康飲食結構。
幼兒的進餐教育是幼兒最關鍵的教育之一,需要從每天午餐開始,形成常規(guī)的制度,這種常規(guī)并不是對自由天性的一種束縛,而是孩子在集體當中所形成的一種自覺行為。在合理教育的培養(yǎng)下,讓每一個孩子都可以擁有健康的體魄并且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胡曉紅.幼兒一日生活中美術教育的滲透探析[J].教師,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