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
坐落在北京西郊的圓明園,是一個承載了諸多歷史記憶的地方。歷史已然過去,而今圓明園留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一堆歷經(jīng)歲月洗禮的殘門斜柱,似乎在訴說著那段讓人不能忘卻的歷史。
我是一個十分宅的人,雖然向往北京的諸多美景,但自己一個人總是懶得四處游玩,以至于來北京快要兩年的時間,我還沒有去過這個世界聞名的園林。趕著北京悶熱的時節(jié),正好父親來北京看望我,想著清代的皇帝都在圓明園避暑,我倆一拍即合,決定到圓明園去避避暑。
我們從家出發(fā),正好有公交直達(dá)圓明園,在去的路上看著車窗外兩旁的景色,不禁感慨圓明園所在的位置可謂人杰地靈。附近就是清華、北大、北航、北林等著名的一流高等學(xué)府。與之遙相呼應(yīng)的還有我國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因海淀這一帶園林眾多,植被覆蓋率高,一下車我聞著空氣里的味道都與市內(nèi)不一樣,一股沁人心脾的青草香撲鼻而來。深深地吸一口,我和父親一對視,同時脫口而出“爽”!
我們從圓明園南門進(jìn)入,正準(zhǔn)備排隊買票的時候,看見入口處有一處寫著一卡通通行處,原來圓明園是可以刷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進(jìn)入的,父親還和我說:“北京真是帶給市民越來越便捷的生活體驗?!?/p>
有些東西放到紙面上其實并沒有多么深刻的感受,就像沒到圓明園之前,我光從字面上看圓明園占地5200余畝,并沒有深刻的體驗,但這次親自走了一趟,才對這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萌生出了深深的敬佩之情。我和父親從上午逛到下午,才僅僅逛了圓明園三園中的兩個園子——綺春園和長春園,全園最大的圓明園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我們并沒有逛到。
來到圓明園最重要的就是要看當(dāng)年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的西洋樓遺址,所以我們的游覽路線也就是奔著西洋樓去了。從新宮門進(jìn)園后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綺春園,這里處于整個園子的東南方位。往前走便是月牙河,河上有一座橫跨兩邊的漢白玉石橋,過橋后是一座規(guī)模略小于新宮門的穿堂門殿,進(jìn)入后是一座開闊的宮殿。此殿在嘉慶朝前稱為“勤政殿”,道光時改為“迎暉殿”,外檐掛著道光帝御書“迎暉殿”三字匾額。迎暉殿以北是后殿,面闊七楹,掛有嘉慶帝御書“中和堂”三字匾額。中和堂與迎暉殿的東西兩側(cè)有長廊相連,自道光朝以后,迎暉殿成為皇太后接受眾臣及嬪妃朝賀的地方。
出了殿門繼續(xù)往里走我越發(fā)感覺到,繼承了中國3000多年優(yōu)秀造園傳統(tǒng)的圓明園是多么吸引人,僅僅走了40多分鐘的路程,我就已經(jīng)看到了大約有十幾個大小不同的湖泊和島嶼,既有縱橫蜿蜒的山巒,又有曲折回環(huán)的水系,每一眼看去都給人以驚奇之感。走得累了在湖邊的長椅上坐坐,看著湖面上成片的蓮花、看著眼前成片的綠色、望著遠(yuǎn)處無邊的美景,仿佛把一切煩惱都拋在了腦后,閉上眼睛,這一刻的心情無比舒暢。
沿著湖邊一直走,我們來到了三園交界處,這里是個三岔路口,分別通往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時,這里也是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展覽處所在的位置。
十二生肖獸首銅像最早是圓明園噴池塘中“水力鐘”的噴頭,“水力鐘”的全稱叫作“十二生肖報時噴泉”。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呈“八”字形,羅列在噴池塘兩旁的人身石臺上。每個動物便是一個噴泉組織,每到一個時辰,響應(yīng)的動物口中就會噴水兩個小時。由于古時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十二個時辰恰好是24小時。
大家一定都知道當(dāng)年被英法聯(lián)軍掠奪到海外的獸首,最近幾年多次出現(xiàn)在拍賣會上都拍出了不菲的價格。上億元的拍賣價格,給這流失海外的國寶又添上一抹色彩。我一直就在好奇,這十二獸首除了是國寶之外,還有什么值得拍出上億元的高價?這次在展廳我找到了答案。
修建圓明園的時候正處于清王朝的盛世時期,不管是造園工藝還是手工藝均處于頂峰時期,圓明園十二獸首所用的材料是銅,但并非普通的銅,而是工匠專門為宮廷所煉制的合金銅。這種銅含有諸多貴重金屬。所呈現(xiàn)的色彩深厚,內(nèi)蘊(yùn)精光,歷經(jīng)風(fēng)雨都不會銹蝕,堪稱一絕。
十二獸首的銅像雖為報時所用,但工藝卻毫不遜色任何精致小巧的手工藝品。銅像上動物的絨毛等細(xì)小之處都清爽傳神,鼻子、眼睛、耳朵等重點部位及頸部的褶皺都十分逼真。
感受完十二生肖獸首的魅力,我們就前往今天來這里的重頭戲——最著名的西洋樓遺址。西洋樓景區(qū)位于長春園最北邊,是我國首次仿建的一座歐式園林,整個園林充滿西式氣息。著名景觀有諧奇趣、黃花陣、養(yǎng)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yuǎn)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線法畫等10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總占地面積約7公頃。
在西洋樓遺址中最為壯觀的就是大水法,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在圖片中看到的門洞樣式的建筑。大水法原先是一處噴泉,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它的整體造型類似于石龕,樣子比較像門洞。門洞下方有一頭大型的獅子在噴水,有7層之多。正前方還有一橢圓形噴水池,池中有一只梅花鹿,從鹿角的地方可以噴出8道水。兩側(cè)還有10只銅狗,從口中噴出水柱直射鹿身。這也就叫作“獵狗逐鹿”。
據(jù)說當(dāng)噴水池中所有的噴泉全部開放的時候,巨大的聲音可以傳到數(shù)里之外,聲音宏大無比。相傳皇帝想要與身邊的人講話都需要打手勢,其壯觀程度就可以想象得到了。
除了大水法,整個西洋樓遺址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有黃花陣,黃花陣的建造是仿照歐洲迷宮而建。整個方陣為南北向的長方形,陣中心為高臺圓基八方西式亭。陣墻總長1600余延長米,墻高約1.2米,因為鑲字雕花青磚墻面,所以也被叫作萬花陣。
每年到了中秋節(jié)的時候,皇帝都會坐在花園迷宮中央的亭子里,宮女們手持黃色彩綢扎成的蓮花燈從迷宮入口進(jìn)去,誰先到達(dá)亭子,就可以得到賞賜,所以這里又稱“黃花陣”或“黃花燈”?,F(xiàn)存我們所看到的是在1989年按照原貌重新修建而成的。
這些壯美的景觀也是后人根據(jù)書籍記載而得出,而如今我們看到的也就只剩些殘垣斷壁。但就是這些殘缺不全的廢墟也依稀可以看到這些建筑曾經(jīng)的輝煌。一路走過,看著這些被毀壞后殘存的遺址,我尤能感受到圓明園當(dāng)時的盛況。
整個圓明園在清王朝150余年的不斷建設(shè)和經(jīng)營下,曾以其宏大的占地規(guī)模、杰出的建造技藝、多樣的建筑景觀、豐富的文化收藏、博大的文化內(nèi)涵聞名于世,集古今中外造園藝術(shù)之大成,被稱作“一切造園藝術(shù)的典范”。
一天的游覽我既感受到了圓明園中宮廷建筑的雍容華貴,又感受到了江南水鄉(xiāng)園林的委婉多姿。既看到了歐洲的園林建筑形式,又感受到不同風(fēng)格的園林建筑融為一體的魅力。這時候我就想起了一句話“雖由人做,宛自天開”!我覺得用它來形容圓明園是最合適不過了。
將近5個小時的游覽中,我并沒有完全感受完這座世界園林史上的頂峰之作全部的魅力。圓明園的故事不僅講述著一座皇家園林的前世今生,更訴說著落后就要挨打的社會法則。
在北京的你,有機(jī)會一定要去感受一下這座世界聞名的園林真正的魅力。
(編輯·劉穎)
5149847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