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彩云
(雷州市人民醫(yī)院,廣東湛江524200)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的腦部血管疾病,主要病理作用機制是患者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動脈管腔狹窄和動脈易損斑塊破裂或潰瘍形成,從而引起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導致心、腦血管發(fā)生栓塞而缺血[1]。主要特點為發(fā)病率、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且復發(fā)后的病死率、致殘率均進一步提高,嚴重威脅患者健康[2]。因此急需理清該病復發(fā)危險因素,防范于未然,從源頭干預或阻斷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復發(fā)。目前已有研究均重點考察或研究血脂水平與該病發(fā)病相關性,其中高密度脂蛋白更是研究熱點,但實際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我國腦卒中患者以低密度脂蛋白血癥為主[3],且復發(fā)率逐年增加。因此,本文將通過實例對比研究,探討引起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復發(fā)的危險因素,并分析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對腦卒中復發(fā)的預測價值。
選取我院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男44例,女46例,年齡35~76歲,平均年齡 (50.03±8.21)歲。入院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均經過嚴格篩選,符合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中修訂的腦卒中診斷標準[4],且患者發(fā)病在24 h以內,無遺留的神經功能缺損及意識障礙,發(fā)病前1年以內患者未接受降脂或者抗凝治療。排除標準[5]:(1)心、肺、肝、腎功能障礙者; (2)心源性、腦腫瘤、腦外傷或其他原因的腦栓塞者;(3)入組前1個月服用影響脂代謝藥物;(4)顱腦外科手術后出現(xiàn)的梗死或出血;(5)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以及其他疾病引起中樞神經系統(tǒng)血管壁損害而導致的梗死或出血。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該方案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隨訪及觀察:從患者發(fā)病時開始到復發(fā)或者失訪為止,對所有患者進行1年時長的隨訪[6]。通過自行設計的統(tǒng)一表格,以問診或電話的形式收集以下四個方面的資料: (1)一般資料: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等基本信息; (2)相關歷史:酗酒史、吸煙史和基礎疾病史等;(3)指標信息:血壓、血脂等; (4)生活能力 (BI)量表評分:隨訪結束時對患者的生活能能力各項指標進行評估。
AIS復發(fā)診斷標準[7]:(1)患者入組后再次出現(xiàn)新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 (CNS)功能異常癥狀;(2)患者頭顱經CT掃描或者核磁共振確證產生了新的病灶或原有病灶擴大;(3)隨訪期間發(fā)病與入組前發(fā)病時間相距1個月以上,并排除出血性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腦卒中。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方法進行多因素分析,采用Spearman檢驗進行相關性分析,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復發(fā)病例為19例,未復發(fā)病例為71例,未出現(xiàn)失訪病例。單因素分析顯示,AIS復發(fā)的危險因素為吸煙、高血壓、高尿酸血癥、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其比值、生活能力評分,其中患者復發(fā)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顯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生活能力評分顯著降低,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AIS復發(fā)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s)
表1 AIS復發(fā)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s)
影響因素 未復發(fā) (n=71)復發(fā) (n=19) t值 P值性別男23 8女48 11 1.672 0.312年齡≤60 10 4>60 61 15 2.542 0.279吸煙無59 12有12 7 8.642 0.012高血壓病無36 6有35 13 14.853 0.006糖尿病無53 12有18 7 2.231 0.283高尿酸血癥無56 13有15 6 15.252 0.006血脂TG(mmol/L) 1.24±0.32 1.53±0.46 3.753 0.021 LDL(mmol/L) 2.98±0.87 3.59±1.21 21.453 0.003 HDL(mmol/L) 2.14±0.63 1.62±0.24 22.749 0.003 LDL/HDL(mmol/L) 1.45±0.39 2.22±0.47 19.631 0.004生活能力評分31.12±6.37 25.82±4.32 26.738 0.002
AIS復發(fā)與LDL、HDL、LDL/HDL的相關性、特異性、敏感性分析顯示:AIS復發(fā)與HDL水平呈負相關,而與LDL水平和LDL/HDL比值呈正相關,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LDL、HDL比值的檢測相比兩種指標單獨檢測,具有更高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測價值,兩者比值的特異性、敏感性分別為84.81%、92.96%,見表2。
表2 AIS復發(fā)與LDL、HDL、LDL/HDL的相關性、特異性、敏感性分析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作為一種由腦組組缺血、缺氧,直至水腫、壞死的腦部神經功能性缺損的疾病[4]2420-2422,如不及時治療,往往會導致患者病灶周圍缺血半暗帶的形成,甚至引起細胞凋亡,加重病情,延長病程,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危及患者生命。由于復發(fā)性腦卒中的致殘、致死率均高于首次發(fā)病[7],因此對AIS患者病情加重或惡化的危險因素探究,可用于指導臨床治療或護理,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延緩或阻滯病情的惡化,爭取治療時間,改善患者預后。
此次研究表明,吸煙、高血壓、高尿酸血癥、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水平及其比值等是AIS復發(fā)的危險因素,且AIS復發(fā)與HDL水平呈負相關,而與LDL水平和LDL/HDL比值呈正相關,兩者檢測指標比值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預測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與文獻報道相符[2]694-697。脂蛋白水平的變化可準確預測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復發(fā),可能原因主要包括脂蛋白參與動脈粥樣硬化過程,從而促進動其的斑塊形成;由于脂蛋白與纖維蛋白溶酶原結構相似,可能參與血栓的形成以及纖維蛋白的溶解;以及與靜脈血栓形成、血管內皮功能障礙以及促炎因子的分泌或作用存在一定關系。除了以上危險因素外,動脈粥樣硬化[1]659-66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8]、高脂血癥病史及C反應蛋白導[4]2420-2422也是導致AIS復發(fā)的獨立危險因素,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檢測更是可以在早期識別導致腦缺血癥狀發(fā)生的易損性頸動脈斑塊,預測AIS 的發(fā)生[1]659-662。
綜上所述,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比值可以預測AIS的復發(fā),有利于醫(yī)護人員在復發(fā)早期進行干預和預防,改善臨床治療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