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 朱時飛 徐曉珺
但丁曾經(jīng)說:“愛是美德的種子。”這句話,在萍鄉(xiāng)市武功山風景名勝區(qū)萬龍山鄉(xiāng)華云學校八年級學生劉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不管人們什么時候遇到劉桐,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他燦爛的笑臉、熱情的話語。大家都說他嘴甜,像抹了蜜一樣;更讓人驚訝的莫過于他的舉動——他總是小跑著。小跑著上學,小跑著放學,甚至連上廁所,都是小跑著。他忙著干嗎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筆者走進了劉桐的家。了解到的情況令人驚嘆!
劉桐出生于一個貧困之家,2016年,劉桐家被上級組織認定為脫貧建檔立卡戶,但劉桐父母不等不靠,硬是舉債建起了一棟新宅。在舊債未了的情況下,當年5月份,本就精神不正常的爺爺不慎摔倒癱瘓在床。為了賺錢還債和給老人治病,劉桐父母迫于生活壓力,外出打工,留下劉桐和年近80歲的爺爺在家。
今年14歲的劉桐,本該像同齡人一樣,享受更多的關愛,可他卻過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劉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飯,服侍爺爺洗漱,幫助爺爺處理大小便,為爺爺擦洗身體、洗衣服,喂爺爺吃飯,忙完這一切之后,自己再匆匆地吃過早飯去上學。中午放學,很多同學都是在學校食堂用餐,然后自由活動,可劉桐得趕緊回家給爺爺做飯、喂飯,然后自己吃飯,再趕回學校上課。劉桐是學校的體育苗子,參加了學校的體訓隊,每天下午放學后,他得在訓練完以后,才能匆忙趕回家。當別人家的孩子端起碗吃飯或在燈下做作業(yè)的時候,劉桐還在做飯,他還要陪爺爺聊一會兒天,收拾屋子的衛(wèi)生……當別的同學進入夢鄉(xiāng)的時候,劉桐才有時間靜下心來做作業(yè)。
劉爺爺說:“癱瘓兩年來,我每天最高興的事就是看到劉桐回家。我喜歡聽劉桐說學校的事情,我盼望劉桐早點幫我處理弄臟的衣物。碰到節(jié)假日或雙休日,如果時間充裕、天氣好,劉桐還會推著我出去透透氣?!?/p>
劉爺爺告訴我們,每當聽著劉桐在廚房忙碌的聲音,他總是既覺得滿足,又覺得慚愧、內(nèi)疚。別人家的孩子可能還在爸媽面前撒嬌,可劉桐卻要料理這個家,而且從無怨言。
劉桐雖然是個男孩子,但做事非常細心、耐心,做起家務來有板有眼,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井井有條。
劉桐在爺爺眼里是小小的頂梁柱,在學校也是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作為一班之長,他不僅工作認真負責,還常常助人為樂,而且學習成績也是名列前茅。同學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把劉桐當成他們的榜樣。有一次,語文課上口頭作文《我最敬佩的一個人》,班上有一半同學都選擇劉桐作為他們的描寫對象。
兩年時間雖然不長,劉桐孝老愛親的事跡卻傳遍了遠近鄉(xiāng)鄰。街坊鄰居說: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孝順懂事的孩子。劉桐父母偶爾回家看到兒子把老人和家里都照顧得這么妥帖,就放心地外出掙錢了。
是啊,在劉桐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孝與愛,看到了責任,看到了一個少年的自立自強,看到了一個民族的希望和未來……但愿這棵好樹苗努力抗擊生活的風雨,同時能夠得到更多人的呵護,繼續(xù)茁壯地成長,長成祖國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