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愛鳳
[摘 要] 分數(shù)實際問題在整個小學數(shù)學中地位突出,運用廣泛,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在解決分數(shù)實際問題中合理、巧妙運用學過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化難為易,讓學生學得輕松、扎實,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策略;畫圖;一一列舉;假設
分數(shù)問題在小學數(shù)學問題解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生活中的運用也很廣泛,由于它的題型變化多樣,算理理解難度較大,很多學生感覺困難重重,掌握不好,經常出錯。但是,如果解題時巧用策略,很多難題都能化難為易,簡單易懂。
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已經學過多種解題的策略,比如一一列舉、列表、畫圖、假設、轉化、舉例等,而這些策略大都可以運用到分數(shù)問題的解決中去。
一、畫圖的策略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數(shù)學課程中,應當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shù)據(jù)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其中的幾何直觀是指利用圖形描述和分析問題。借助幾何直觀可以使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它在整個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畫圖的策略就是幾何直觀的最好運用。
畫圖的策略就是運用線段圖表達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要真正發(fā)揮好圖的作用,首先要會畫圖,因此,畫圖方法的指導非常重要。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本人總結出分數(shù)問題的畫圖四步法:一讀、二畫、三看、四做。
一讀:讀懂題意,找準單位“1”,確定第一根線段畫哪個數(shù)量,需要用幾根線段表達題意。
分數(shù)問題的題型雖然很多,但可以把它們分為兩大類:單位“1”已知的、單位“1”未知的。當學生找到了單位“1”以后,也就確定了第一根線段畫哪個數(shù)量了。如果題目中的數(shù)量之間是部分與總數(shù)之間的關系,一般情況下畫一根線段就可以了,如果是不同的數(shù)量之間的比較就要畫多根。
二畫:根據(jù)題意確定畫幾根線段,把單位“1”畫第一根,比較量畫第二根,第二根的長度需要根據(jù)與單位“1”的分數(shù)關系畫出,如遇特殊情況的可能還要畫出第三根等。這一步的難點就是準確畫出第二根線段,由于分數(shù)問題當中包含百分數(shù),在確定把單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時,數(shù)據(jù)偏大,建議學生把百分數(shù)化簡,可以減少平均分的份數(shù),降低繪畫難度。比如例題:馬山糧庫要往外地調運一批糧食,已經運走了60%,還剩48噸。這批糧食一共有多少噸?根據(jù)“已經運走了60%”教材中就用大概示意圖標出60%,教學時除了教學教材中這種畫法,我讓學生把60%化簡為■,根據(jù)分數(shù)的意義,學生馬上就知道要把單位“1”平均分成5份,運走的用其中的3份表示,剩下的用2份表示。圖中信息更清晰。
三看:圖畫好后,引導學生認真看圖,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重要信息,迅速找到解題方法。比如上面的例題,當學生把圖畫好后,幾乎不用教師指導,絕大部分學生馬上就看出48對應的是2份的量,想到了用48÷2×5來解決,這種求一份的量的方法簡單多了,對于方程解法不甚明了的部分學生來說難度大大降低了,全班解題正確率達100%。這就是線段圖的作用,學生借助線段圖不僅可以用方程來解,還可以用算術方法解決,并且算理簡單,計算難度也大大降低。
四做:通過看圖得到信息,想出解法后,指導學生列式表達出解法,由于觀察視角不同,學生可能會列出不同的解法。上面例題學生呈現(xiàn)了四種方法:①48÷2×5②■x=48③x-■x=48④48÷(1■)。
線段圖為學生提供了思維的平臺,這種直觀化的解題策略降低了思維的難度,很受學生喜歡,在他們的作業(yè)中,一張圖的旁邊會有三種甚至三種以上的方法出現(xiàn),連平時對應用題具有畏怯心理的學生也能輕松完成解題,可見運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分數(shù)問題效果十分明顯。
二、一一列舉的策略
對于難度較大的分數(shù)問題,畫圖的策略有時作用不明顯,這時可以根據(jù)題目的特點靈活選用其他策略進行解題。而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復雜的分數(shù)問題,是源于學生的一次解題活動。在復習解決問題的內容時,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道思考題:甲乙兩個倉庫,甲倉庫的貨物是乙倉庫的■,從甲倉庫調出3噸貨物到乙倉庫,這時甲倉庫的貨物是乙倉庫的■,甲乙兩個倉庫原來各有多少貨物?這道題的單位“1”雖然都是乙倉庫的貨物,但由于有調動,前后乙倉庫貨物的數(shù)量已經發(fā)生變化,單位“1”是2個,而不是1個了。這種情況學生接觸不多,剛開始都不知如何入手,畫圖也不太好畫。在他們獨立思考近5分鐘之后,正準備講解,有一名學生舉起了手,他的解法讓我們都很驚訝:■→■ ■→■ ■→■=■
答:甲倉庫原有貨物15噸,乙倉庫原有貨物18噸。
他的解釋:這兩個分數(shù)都有可能是約分得到的,先假設原來甲乙兩倉庫的噸數(shù)就是5噸和6噸,他們的分數(shù)關系就是■,從甲倉庫調3噸給乙倉庫就變成■,沒有變成■,假設不成功,再假設■是用2約分得到的,原來的分數(shù)就是■,從甲倉庫調3噸給乙倉庫就變成■,又沒成功,繼續(xù)假設是用3約分得到的,原來的分數(shù)就是■,從甲倉庫調3噸給乙倉庫就變成■,而■=■,成功,所以甲倉庫原有貨物15噸,乙倉庫原有貨物18噸。
這種解法聽起來比較繁瑣,但很容易理解,理難度降低,大部分學生都聽懂了。這種策略對于這種題型還真是一種獨特的解法,是值得肯定的。
三、轉化的策略
對于一些稍復雜的分數(shù)問題,有時用轉化的策略也能化難為易,例如上面這道思考題,除了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也可以通過轉化的策略,把不變量變成單位“1”,這道題中不變量是兩倉庫的貨物總噸數(shù),把它定為單位“1”,運用轉化策略,得到甲或乙倉庫前后兩次占它的分率,根據(jù)等量關系:甲原有的減去甲后來的等于3噸或乙后來的減去乙原有的等于3噸,列出方程解答。
總之,在分數(shù)問題解決中巧用策略,能化難為易,讓每一名學生都能輕松解題,感受到問題解決的快樂,這既是每位數(shù)學教師所追求的,也是新課標理念所倡導的。
參考文獻:
[1]姜建亭.一個都不能落——小學數(shù)學后進生的轉化[J].新課程導學,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