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杏玲
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最難學的就是古文、作文和閱讀,而古文首當其沖。因此,教師在進行古文教學的時候,很難提高語文教學的成效,同時也影響了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古文是我國文化傳承的一種載體,古文不僅能夠對學生的思想產(chǎn)生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高中語文教學所采用的方式仍舊是說教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導致古文教學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古文,不論是教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都是一大難點。說教式教學一般都是教師先對古文的作者和寫作背景進行介紹,然后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和總結等,這就使得教師總會感覺有些吃力不討好。這種教學模式的結果是不僅教師很辛苦,而且學生感到很厭煩。長此以往,學生沒有了古文學習的熱情,古文知識的積累就非常不扎實。最后,學生對于古文就只能是敬而遠之了。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對古文教學的模式進行擬極探索。
一、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提高教學質量
在高中古文教學中,想要提高教學質量,最重要的就是教師在上課之前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高中古文教學,不僅對于教師教學來說有很大難度,而且對于學生來說,也像學習另一種語言。同時,學生對于古文認識的基礎也不統(tǒng)一,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的方案進行優(yōu)化。
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時,首先要對學生的古文學習基礎進行了解與分析,進而以此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教學設計。其次,教師應該對教學模式進行調整,對于教材中的選文要分出輕重緩急,那些學生可以自己進行學習的,教師只需要進行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讓學生自己進行古文學習。除此之外,教師也要使用先進科技,利用多媒體動感與多彩的特點進行古文教學,從而促進學生古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古文。
二、反復誦讀,強化理解
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閱讀,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講的這個道理。對古文進行閱讀,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誦讀能力,而且學生在誦讀中,還可以對古文的脈絡進行記憶,也有助于提高對古文所表達思想感情的領悟能力。
因此,教師在進行古文閱讀教學時,首先應該讓學生反復誦讀,提高語感,以此來熟悉古文中講述的內容。例如,“望晚日照城郭”,通過反復誦讀,理解句意,句讀就清楚了。其次,學生在閱讀之前,教師可以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進行思考,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誦讀中對古文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可以對文章脈絡進行整體把握。
三、比較分析,增強記憶
在高中古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已經(jīng)擁有的知識體系與新知識進行聯(lián)系,同時可以將新舊知識中的共同點以及不同點進行對比分析。在對比教學中,學生不僅可以對古文進行有效的學習,同時可以加深對古文的理解程度。特別是古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對于這些詞詞義的準確把握,是學習古文的關鍵。
以“數(shù)”為例,《觸龍說趙太后》中有一句話:“愿得補黑衣之數(shù)?!逼渲小皵?shù)”字譯為數(shù)目、數(shù)量。而在《寡人之于國也》中的“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中,“數(shù)”字則譯為幾、若干?!冻啾谥畱?zhàn)》的“蒙沖斗艦乃以千數(shù)”中,“數(shù)”譯為計算,而且在這里讀音也有所不同。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些異同點,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根據(jù)這些異同點進行比較分析,從而提高學生古文學習的效果。
四、創(chuàng)設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高中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古文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一定的學習活動,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有足夠的空間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討論分析,并就無法解決的問題向教師提問。如講解《段太尉逸事狀》時,教師不給學生講解字詞,也不翻譯課文,而是要求學生自行解決這些問題,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共同研討,并在研究討論中得出結論。
五、激發(fā)情感共鳴,提升理解水平
古文是中華民族文學的精華,我國數(shù)千年所積累的歷史文化都集中體現(xiàn)在古文中。因此,教師在古文教學中,應該結合古文中所包含的歷史情感,讓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加深學生的感悟與理解。教師也可以根據(jù)古文所表達的情懷,不論是詠物還是抒情,配以影視資料,提高學生對古文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學生在這種情境中進行學習,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進而提高學習質量,最終提升古文理解水平。
綜上所述,高中古文教學仍舊存在著較大的難度,但是只要教師能夠設計出有效的教學方案,并對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就能使高中古文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培英高級中學(52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