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 藏年 份 14 年
題名:【玉龍】
石種:來賓石
規(guī)格:57cm×70cm×36cm
收藏:來賓市·陳義夫
傳 承記 錄
2004年陳義夫典藏至今。此石曾刊于《寶藏》雜志2010年第7期。
題 記
這方來賓石石質(zhì)堅硬,質(zhì)地細(xì)膩,表面有金屬光澤,黃褐色的石膚,顯得古樸沉穩(wěn)。它的紋理清晰,造型尤為奇特,整體呈“C”字形,又似半環(huán)形,恰是紅山文化之C行玉豬龍。它的身前蜷,尾部向前彎曲,頭部較大,能看到清楚的五官:唇部前伸,嘴微微上翹、緊閉,雙眼凸起。身體光滑自然,有油脂光澤,曲線優(yōu)美,神采飛揚,給人以一種昂揚向上騰飛之美感。一般來說,來賓石石形整體變化不大,較難出形,像這樣一方惟妙惟肖、形神兼?zhèn)涞拿朗瑢崒匐y得一見的精品,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收 藏年 份9 年
題名:【華聚穎珠】
石種:黃龍玉
規(guī)格:56cm×20cm×33cm
收藏:韶關(guān)市·翁培鋒
傳 承記 錄
2009年翁培鋒典藏至今。此石曾刊于《寶藏》雜志2010年第7 期。
題 記
這塊黃龍玉有和田玉的溫潤、田黃的色彩、翡翠的硬度,且色澤鮮亮,黃色如金,綠色如翠,而綠色在黃龍玉中極為少見。觀之晶瑩欲滴,撫之溫潤細(xì)膩,外形飽滿圓潤,有招財聚寶之意。雖說“玉不琢,不成器”,但是經(jīng)歷幾億年漫長歲月,由大自然打磨出的精致美麗,是人類藝術(shù)加工品永遠(yuǎn)無法比擬的。詩人李白有句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黃龍玉的原石賞玩就是貴在自然天成,這也是玉石玩賞的最高境界。黃龍玉雖是玉石界的后起之秀,但近年來可以說是炙手可熱,深受藏家的喜愛,像這樣的一塊黃龍玉原石,的確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收 藏年 份11 年
題名:【董永拜槐】
石種:青花石
規(guī)格:23cm×22cm×13cm
收藏:樂昌市·邱才郁傳 承記 錄
2007年邱才郁典藏至今。此石曾刊于《寶藏》雜志2010年第7期。
題 記
樂昌青花石被稱為石界的“青花瓷”,它的石形完整,石質(zhì)油潤細(xì)密,水洗度好,手感圓滑,線條流暢,層次清晰,圖案鮮明。而且其花紋深入石中,難以造假。這方題名為《董永拜槐》的石頭,面畫中間一棵高大的槐樹昂首挺立,半球形的樹冠,枝繁葉茂,好像一把巨大的綠傘。在碧綠的葉子的襯托下,白色的槐花顯得分外的美麗,一枝枝槐花,像一串串誘人的葡萄,每一朵槐花都像一個穿著芭蕾舞裙的小姑娘,而含苞欲放的槐花則像灰姑娘她那只女晶鞋。樹下有一個人,長跪不起,不正是孝子董永嗎?傳說老槐樹能開口講話,勸董永莫錯過天賜良緣,這就是黃梅戲中《天仙配》的故事在石頭上的展現(xiàn)。
收 藏年 份12 年
題名:【醉里乾坤】
石種:烏江石
規(guī)格:42cm×26cm×30cm
收藏:北海市·花杰光
傳 承記 錄2006年花杰光典藏至今。此石曾刊于《寶藏》雜志2010年第7期。
題 記
這方人物象形石,雖說結(jié)構(gòu)較為簡單,形體不甚明朗,但石體底部平坦,并呈現(xiàn)出右高左低的態(tài)勢,與斜倚姿勢的人物形象相符。石體皮色為蟹青與棕黃相間,斑駁的色塊似袈裟上的紋飾;肌理分布自如,尤其是在身體卷曲處,皺褶密布;奇譎之處在于石體右上部,肩、胸處突起一橢圓形的褐色結(jié)構(gòu),為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難得的素材條件;其身軀塊面變化幅度大,且恰恰在胸腹與膝腿之間產(chǎn)生了明顯的凹陷;后肩向前朝下有一緩慢過渡,按照人物常態(tài)分析,其頭部應(yīng)為低垂?fàn)睢?/p>
鑒于此石的外形特征,其自然構(gòu)象看似簡單,實際卻別有一番意蘊,富有個性。為了明確“醉里乾坤”的主題,藏者將此石置于寬闊的板形底座上,身后托一臺板,使得懵懂大醉的人物,在簡約含蓄的安頓下,進(jìn)一步展現(xiàn)了它的藝術(shù)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