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
“過去種五谷雜糧,一年下來只能賺兩千多元,遇上旱天溫飽也保證不了。去年我種上了第一書記引進的甜菜,一年收入就過萬,腰包鼓起來了,發(fā)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奔易∝S鎮(zhèn)市沙溝沿村的王有千激動地說。
說起為什么種甜菜,村民們特別感激第一書記楊孝堂。楊孝堂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2000年成為沙溝沿村的帶頭人。自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就把“增加村民收入,讓村民過上城里人生活”作為奮斗目標。
當年,沙溝沿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常住人口1400多人,建檔立卡貧困戶79戶。村民長年種植黍子、胡麻等農作物。
如何在祖祖輩輩耕種的土地上增收?楊孝堂和村里的黨員絞盡腦汁想招數(shù),四處學習找辦法,最終發(fā)現(xiàn):調整種植結構是關鍵。2010年開始,楊孝堂大刀闊斧地走上了調整之路。從試種甜菜開始,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沙溝沿村確定了菜單式產業(yè)扶貧思路,讓沙溝沿村村民嘗到了產業(yè)扶貧的甜頭。
走進五棵楊民俗體驗園,左手邊一排是依次掛著供銷社、豆腐坊、磨坊等牌子的鄉(xiāng)村文化體驗作坊,右手邊是提供餐飲、住宿的農家院,園外的采摘園也已經規(guī)劃完畢?!包h支部商量好了,體驗園全部建成后,就把8個體驗作坊、10戶農家院全部承包給貧困戶經營,每戶交1000元承包費,經營收入歸貧困戶?!睏钚⑻谜f。
從去年起,沙溝沿村開始養(yǎng)殖訂單獺兔,現(xiàn)有獺兔400只,其中貧困戶有125只,其余均為集體所有。貧困戶的獺兔由村集體代為集中飼養(yǎng),一次性投資2000元,每年有2000元的穩(wěn)定分紅。為了后續(xù)產業(yè)發(fā)展有保證,4年合同期滿后,黨員不但將兔舍、獺兔交還給貧困戶,還負責將技術和經驗教授給他們。楊孝堂說:“這樣做的好處,一是為貧困戶規(guī)避了風險,獺兔養(yǎng)殖風險大,有損失了就由集體經濟進行補償。二是集中管理有效防止扶貧資金流失,還能幫貧困戶積累養(yǎng)殖技術和經驗。”獺兔養(yǎng)殖業(yè)今年收入將突破11萬元。
除此之外,他們還扶持有能力的貧困戶發(fā)展黃牛散養(yǎng),依托當?shù)仄髽I(yè)進行生豬托養(yǎng)。沙溝沿村的目標就是要做到“家家有產業(yè),人人有措施”。再過1個月,政府幫扶購買的“扶貧?!本鸵∨倭?,這讓常年患病的邸明旺特別高興。從他家的《烏蘭察布市精準扶貧貧困戶手冊》可以看到,去年,除了政府發(fā)放的化肥、地膜等農業(yè)種植補貼外,他家還托養(yǎng)生豬1頭、獺兔5只,各種扶貧產業(yè)和補貼加起來,全年人均純收入達到4551.5元,實現(xiàn)了穩(wěn)定脫貧。
楊孝堂介紹:“我們還發(fā)展庭院經濟,無償為貧困戶提供新疆大棗、雪菊等幼苗,種植出成果之后,黨支部再回收,解決了銷路問題?!?/p>
2016年,楊孝堂被任命為駐村第一書記,成為村里“一肩挑”的頂梁柱。他說:“干部就得一心一意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我把給群眾辦事當作是享受,每辦一件就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看到群眾溫暖的眼神,我心里也更加溫暖。”
隨著收入的逐年增加,楊孝堂帶領村民修路、通自來水、整改供電線路,讓沙溝沿的面貌煥然一新。順著寬闊平坦的水泥馬路望去,藍天、白云、綠樹,炊煙裊裊,一排排整齊的紅瓦白墻新居掩映其中,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花香,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畫卷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