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帶一路”背景下留學生的生源國多元化使得留學生的國際稅收教學面臨四大挑戰(zhàn):學生的英文水平良莠不齊、先修課程的缺失導致部分留學生毫無稅收學基礎,國情差異和所學專業(yè)及其職業(yè)規(guī)劃的多元化使得教學案例的選擇面臨挑戰(zhàn)。本文基于問卷調查結果,提出解決路徑:依據(jù)中國與這些國家的經貿投資往來及其該國的資源稟賦選擇稅收案例,以達到兼顧留學生來源國的國情并符合留學生在職業(yè)規(guī)劃和所學專業(yè)方面的期望;通過考核入學前的英文基礎以及設置先修課程確保學生具備英文和稅收學基礎。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際稅收;留學生
本人從事留學生的國際稅收教學已經逾四年,教過的留學生人數(shù)累計超過200人,學生來自“一帶一路”上的許多國家。來源國的多元化為國際稅收課程的教學帶來了若干挑戰(zhàn)。
一、“一帶一路”來華留學生國際稅收教學面臨的三大挑戰(zhàn)
第一,生源國的多元化導致學生對英文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同時也使學生希望老師上課舉例所使用的案例能兼顧到本國國情,這會導致老師在選擇案例時眾口難調。一般而言,來自非洲英聯(lián)邦成員國的留學生,從小以英文為母語;如果留學生是來自獨聯(lián)體的成員國,則英文基礎是否良好取決于該學生的中小學階段是否在國際學校念書。關于上課所用案例,有個津巴布韋的學生曾經抱怨過老師過多使用美國和中國的稅收案例,跟他們的國家毫無關系,他不感興趣。老師隨即舉了一個津巴布韋與中國的例子,然后,又有蒙古國的學生抱怨說案例與蒙古國無關。
第二,先修課程的差異導致留學生的基礎良莠不齊。學習國際會計的學生通常在修讀國際稅收課程之前學習過稅收學基礎,這使得他們比較容易理解國際稅收課程的內容,而其他專業(yè)的留學生并沒有在大學修讀過稅收學基礎,這使得他們在技術層面較難理解國際稅收課程中的難點。
第三,留學生所學專業(yè)和職業(yè)規(guī)劃的多元化使得教學案例的選擇面臨挑戰(zhàn)。留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通常是基于本國國情而設計的。留學生來源國的國情不盡相同,有的國家是以農業(yè)為主導產業(yè),也有的國家是以采礦業(yè)為主導產業(yè),甚至有的國家是以旅游業(yè)為支柱產業(yè)。國情差異化導致留學生對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的多元化,這使得他們對教師授課內容的設計和國際稅收案例的選擇均提出相應的期望。
二、對留學生學習國際稅收構成實質性影響的因素分析
為了理解哪些因素對留學生學習國際稅收構成實質性影響,課題組共發(fā)出59份問卷調查資料,收到有效問卷45份。該調研結果顯示,有76%的學生認為這門課程之所以難,是因為自己并非稅收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國際稅收這門課程之前從未學習過任何先修課程,缺乏稅收學的基礎,而稅收學的基礎對于理解這門國際稅收課程的內容顯然是很重要的。有13%的學生認為國際稅收課程最難的地方在于其本身存在不少技術上的難點,據(jù)教師與留學生在課間和課后的交談,教師發(fā)現(xiàn)部分留學生感到最困難的地方在于稅收抵免繁復的計算步驟。有11%的學生認為,這門用全英文講授的國際稅收課程對于并非以英文為母語的人來說很難。
三、留學生感興趣的跨境交易及其國際稅收問題調研結果
經分析國家統(tǒng)計局提供的進出口貿易數(shù)據(jù)和投資數(shù)據(jù),課題組發(fā)現(xiàn),大部分留學生的來源國與中國相比,尚處于工業(yè)制成品進口、資本輸入和技術引進的階段,這為教師確定國際稅收課程的授課重點及其案例選擇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作者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了解到不同國別的留學生所特別關心的國際稅收交易類別。
蒙古國學生A君抱怨說該國羊絨出口關稅稅率很高;蒙古國學生B君認為中蒙邊境的貨物走私很嚴重,應該加強中蒙邊境的走私稽查。津巴布韋、坦桑尼亞和贊比亞的學生均表示從中國進口貨物到其所在國的進口關稅較高。津巴布韋的學生H君認為中國的稅收政策朝令夕改,給該國在華商人帶來較大的稅收不確定性。擁有多哥和美國雙重國籍的學生C君最關心如何避免中美兩國之間的雙重征稅,他表示,美國稅務局對個人所得稅的征管甚嚴,他很擔心他在中國的收入會被雙重征稅,盡管他目前仍然是學生,唯一收入是來源于父母的教育資助,但是他畢業(yè)后會打算量留在中國工作或經商,到那時他就會面臨雙重征稅的風險。
來自烏干達、坦桑尼亞、津巴布韋、剛果和老撾的學生均表示本國的交通運輸不便,妨礙其與中國開展更大規(guī)模的國際貿易,因此他們希望中國幫助其改善其交通設施,以方便將非洲豐富的礦產、木材和大宗農產品從內陸運輸至沿海港口。
四、教學方法的優(yōu)化路徑探討
經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英文能力不足的留學生主要來源于蘇聯(lián)的加盟共和國或鄰國,諸如蒙古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今后學校在招生時對于來源于非英語母語國家的留學生應要求提供托福和雅思考試成績,并且將國際稅收全英文課程安排在第三學年,使得學生在修讀國際稅收全英文課程之前達到應有的英文水平。
針對留學生稅收學基礎良莠不齊的問題,在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設計時,應盡量將稅收學基礎這門課列為留學生的選修課,同時,對于課程難點詳細講解,并通過課堂提問和課堂練習即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并利用每周的教師答疑以及期中測試,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
上述留學生所感興趣的跨境貿易、投融和融資類型,為今后甄選適合于留學生的國際稅收案例提供了有用的信息。在國際稅收課程授課計劃設計時,應該包括關稅和出口退稅這一章,并增加一些中非貿易、中蒙貿易、中老貿易、中歐貿易的稅收案例,以此來提升課程與實務的契合度。為了解決學生對國際稅收案例“眾口難調”的問題,教師應推薦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輔導書,并提供一些有關國際稅收實務方面的英文文章電子版供學生課后閱讀,滿足學生對本國國際稅收案例的好奇心。
參考文獻:
[1]杜東華. 提高《國際稅收》課程教學質量研究[J]. 河南財政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10(1):67-68.
[2]宮亞利、李純璞. 國際稅收專業(yè)英語培訓的教學啟示[J]. 揚州大學稅務學院學報,2008(4):70-73。
[3]肖遠菊. 對提高《國際稅收》課程教學效果的思考[J]. 知識經濟,2015(24):153。
作者簡介:
譚郁森,博士,講師,工作單位: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財稅與公管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