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穎
摘 要:每一位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的成長需要,引導他們學會溝通與交流,減輕壓力,放飛希望,更要主動修筑與學生溝通的快車道,讓自己融入每一個學生的童年時光,與他們同歡笑、共成長。相信通過有效的交流,不僅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更能夠讓我們師生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充滿笑聲,充滿陽光,充滿希望!
關鍵詞:獨立意識;主動交流;尋找機會;控制情緒;體諒傾聽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成人感和獨立意識不斷地增強,同學們開始用自己的眼光觀察看待周圍的事物。不愿意原封不動地接受老師的意見、觀點,不愿意和老師討論與自己有關的事情,對老師的批評和勸導往往報以抵觸情緒等,從而影響了與老師的溝通。另外學生與老師在生活經(jīng)歷、家庭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往往導致兩代人在評價問題的標準、解決問題的方式等方面產(chǎn)生分歧,從而妨礙他們的溝通。再加上,教師由于面臨上崗競聘、考試評比等問題而產(chǎn)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對學生威嚴有余愛心不足,和學生談論的話題除了考試就是成績,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懼怕心理,阻礙了學生和老師的交流。
老師與學生之間有良好的交流,就會讓老師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優(yōu)缺點,使老師能夠因材施教,有利于老師把知識更順暢地傳遞給孩子;孩子對老師理解了,也有利于孩子理解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老師的期望與要求,使其對老師管理和授課的能效性都有幫助。
相反因為與老師溝通不好,會使老師和學生都感到—種無形的壓力,相互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說不清的障礙,這種壓力和障礙產(chǎn)生的不良后果,使學生可能出現(xiàn)緊張和焦慮,感到老師不重視或歧視自己,同學們不接納或排斥自己,因而可能對學校生活喪失興趣,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學生放學后垂頭喪氣,第二天起床后不愿離家,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家都顯得情緒不穩(wěn)或低沉,好發(fā)脾氣,好哭泣,最后導致許多令老師和家長都感到麻煩的問題,如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不理想,甚至發(fā)生逃學、出走等現(xiàn)象。這時,家長的嚴厲管教似乎也沒有更好的效果了。更重要的是,孩子本身的心理健康會受到損害,這對于孩子將來的人格發(fā)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那么,教師如何改善現(xiàn)有的這種師生關系,讓學生敢于對你說出自己的心里話,修筑起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快車道呢?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積累了以下幾點經(jīng)驗:
—、主動與學生交流
教師要放下架子,在課前課后或閑暇時候都可以,主動和學生聊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如:老師、同學、家庭或校園里發(fā)生的新鮮事,高興事,煩惱事等等……無形中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愿意接近你,甚至是秘密都會和老師說說,聽聽老師的意見,這時,老師就應該像朋友—樣,出謀劃策。
二、善于尋找機會
俗話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你要擠它總會有的。盡管教師每天教學任務繁重,時間緊壓力大。但也不能忽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要善于尋找機會,如:下課時、勞動中、集體活動中都可以。同時要做好活動計劃。如:每周和學生一起共同做一件事,每月和學生游玩一次,每學期進行一次大的交流活動。關鍵是要善于尋找和學生溝通的機會。
三、控制易怒情緒
由于當前教育的發(fā)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教師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存在著亞健康心理。同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行為規(guī)范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學生有時達不到,教師就易發(fā)怒,出口不遜,甚至體罰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樣一來,不但沒有解決問題,相反,卻增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鴻溝,讓學生遠離你。最好的辦法是控制易怒情緒,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學生,允許學生出現(xiàn)錯誤。實在要發(fā)脾氣了,多做幾個深呼吸,或者離開一會,找點高興的事情去做,或者看看班級里最漂亮的孩子和學習最好的孩子,這樣就會緩解和控制易怒情緒,師生關系和諧穩(wěn)定。
四、體諒學生的難處
其實學生也很不容易,他們也要承受許多的無法承受的壓力:繁重的課業(yè)負擔,寫不完的作業(yè),補不完得課,再加上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壓的學生喘不上氣來。穿梭于各種補習班的學生們,他們孤單、疲勞,渴望有朋友,渴望有人傾聽他們的心里話。教師這個時候就要理解學生,體諒學生,給他們關心和安慰。
五、傾聽學生的心聲
我們常說要傾聽學生的心聲,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當老師的恨不得學生都是神童,當學生犯錯誤時,不問青紅皂白,劈頭蓋臉—頓訓斥。有的老師或許認為:“我辛辛苦苦上班,教他們知識,多不容易呀?!钡o下心來想一想,我們每天與學生交流的時間有多少?傾聽他們的心聲嗎?教師需要蹲下身來,和學生平等對話,很多時候,學生試圖和老師交流,解釋犯錯的原因,卻被老師粗暴的打斷。教師沉浸在成人世界的煩惱中,卻很少走進學生的世界。我們經(jīng)常在報紙上看到學生自殺或離家出走的報道,除了痛心之外,教師們是否想過,如果能傾聽學生的心聲,做學生的朋友,這樣的事件怎么可能會發(fā)生呢?
為了學生能夠愉快的學習與生活,為了教師自身能夠舒心地工作,我們每一位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的成長需要,引導他們學會溝通與交流,減輕壓力,放飛希望,更要主動修筑與學生溝通的快車道,讓自己融入每一個學生的童年時光,與他們同歡笑、共成長。相信通過有效的交流,不僅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還能夠讓我們師生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充滿笑聲,充滿陽光,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