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鈞 王 俊 楊 艷 包素珍
作者單位:1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杭州310053);2解放軍杭州療養(yǎng)院心肺康復科(杭州 31000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因呼氣氣流受限導致小氣道陷閉,肺組織過度膨脹,造成患者進行性呼吸困難和運動耐力下降,致殘率和死亡率均較高[1]。長期以來COPD的臨床治療多以藥物和氧療為主,但均無法有效阻止患者病程的進展。近年來,肺康復已經(jīng)逐步應用于COPD的綜合治療中,2007年美國胸科醫(yī)師學會、美國心肺康復協(xié)會(ACCP/AACVPR)肺康復指南[2]特別強調(diào)了運動對COPD患者康復的重要性,因此運動康復被看作是肺康復的基石。中醫(yī)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就提出了運動養(yǎng)生的概念,后世醫(yī)家創(chuàng)立了許多行之有效的運動養(yǎng)生術,如引導術、五禽戲、太極拳、八段錦等。我們在傳統(tǒng)運動養(yǎng)生思想的指導下,把練習八段錦與下肢踩踏功率車訓練相結(jié)合,用于臨床COPD穩(wěn)定期患者的運動康復,取得令人滿意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解放軍杭州療養(yǎng)院心肺康復科住院治療的穩(wěn)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80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 1。本研究方案經(jīng)解放軍杭州療養(yǎng)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并批準。
表1 兩組COPD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COPD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注: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40 40性別男性17 21女性23 19年齡(歲)63.84±14.71 67.29±12.73病程(年)18.71±9.14 16.39±10.23
1.2 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定版)》[3]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COPD診斷標準;(2)病情處于穩(wěn)定期;(3)測肺功能FEV1占預計值的百分比≥30%且<80%;(4)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伴有哮喘、支氣管擴張、肺結(jié)核等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冠心病、腦血管意外、帕金森氏病等疾??;(2)伴有四肢骨骼、關節(jié)或肌肉病變等疾病;(3)伴有精神意志障礙等疾??;(4)伴有惡性腫瘤。
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吸氧、止咳化痰、舒張支氣管等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開展八段錦練習和踩踏功率自行車訓練。八段錦通過觀看視頻和專職護士傳授,掌握其動作要領,每次在專職護士帶領下練習約30min。踩踏功率自行車訓練取無氧閾(AT)[4]時功率作為負荷進行30-45min,運動過程中監(jiān)測12導聯(lián)心電圖、動態(tài)血壓、氧飽和度等改變。八段錦練習與踩踏功率自行車訓練每日各進行1次,每周鍛煉5天,共12周。
2.2 觀察指標及方法
2.2.1 運動心肺功能試驗 兩組患者均在治療前后采用運動心肺測試儀(意大利COSMED公司,型號2900型)進行運動心肺功能試驗(CPET)[5-6],采用功率自行車負荷遞增運動方案,監(jiān)測峰值功率(Peak WR)、峰值攝氧量(Peak VO2)、峰值氧脈搏量(Peak O2pulse)、峰值二氧化碳排出量(Peak VCO2)、峰值通氣量(Peak VE)等指標。以出現(xiàn)以下情況視為達極量點:(1)力竭無法維持轉(zhuǎn)速;(2)胸悶或心前區(qū)痛;(3)嚴重呼吸困難;(4)面色蒼白或紫紺;(5)血壓波動超過 180/120mmHg 或低于 90/50mmHg;(6)心電圖ST-T改變或頻發(fā)室性早搏,立即結(jié)束試驗。
2.2.2 肺功能測試 兩組患者均在治療前后進行肺功能測試,采用肺功能儀(日本CHEST,型號AC8800),測定并記錄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與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F(xiàn)EV1占預計值百分比(FEV1%pred)。
2.2.3 生活質(zhì)量與心理評估指標 兩組患者均在治療前后應用圣喬治問卷(SGRQ)、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估。SGRQ 主要進行生活質(zhì)量評價[7],問卷分為呼吸癥狀、活動受限和疾病影響,共50項,逐項進行評分,分數(shù)越高提示生活質(zhì)量越差。焦慮自評量表(SAS)針對焦慮狀態(tài)進行評估,也包含有20個條目,每項根據(jù)嚴重程度分為1~4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焦慮情緒越明顯[8]。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抑郁狀態(tài)評估,包含有20個條目,每項根據(jù)嚴重程度分為1~4分,分數(shù)越高代表抑郁情緒越明顯[9]。上述量表由經(jīng)過培訓的??谱o士或心理科醫(yī)生進行評估,以保證量表的準確有效性。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組內(nèi)自身前后對照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計數(shù)資料數(shù)據(jù)采用χ2檢驗,均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CPET指標變化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項指標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峰值攝氧量(Peak VO2)、峰值公斤攝氧量(Peak VO2/kg)、峰值二氧化碳排出量(Peak VCO2)、峰值氧脈搏(Peak VO2pulse)、峰值通氣量(Peak VE)等各項指標均較治療前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均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后各項指標(P<0.05);對照組治療后僅峰值氧脈搏(Peak VO2pulse)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P<0.05),其余指標均改善不明顯,見表2。
表2 兩組COPD患者治療前后CPET各項參數(shù)的比較(±s)
表2 兩組COPD患者治療前后CPET各項參數(shù)的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eak VO2:峰值攝氧量;Peak VO2/kg:峰值公斤攝氧量;Peak VCO2:峰值二氧化碳排出量;Peak VO2pulse:峰值氧脈搏;Peak VE:峰值通氣量;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對照組40 Peak WR(watt)Peak VO2(mL/min)Peak VCO2(mL/min)治療前71.52±11.35 70.71±13.28治療后78.87±12.14*△73.28±10.67治療前1224.12±278.83 1319.43±308.69治療后1525.20±331.95*△1397.32±288.71治療前1516.94±284.33 1447.6±274.84治療后1679.41±312.17*△1544.70±291.93組 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40 40 Peak VO2pulse(mL/beat) Peak VE(L/min)治療前6.92±1.78 7.59±2.06治療后10.23±2.16*△9.04±2.17*治療前43.12±7.12 41.24±8.72治療后47.67±8.82*△39.37±9.39
3.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前肺功能FEV1%pred和FEV1/FVC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FEV1%pred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P<0.05),且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也明顯提高(P<0.05);觀察組治療后FEV1/FVC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P>0.05),且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也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 3。
表3 兩組COPD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
表3 兩組COPD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VC:用力肺活量;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組觀察組對照組40 40 FEV1/FVC 49.78±8.45 47.43±7.14后53.28±6.63*△50.06±5.92治療前54.54±6.01 51.97±8.72治療后57.43±7.22 54.52±7.61
3.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SGRQ、SAS、SDS評分 兩組患者治療前SGRQ、SAS、SDS等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SGRQ、SAS、SD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SGRQ和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COPD患者長期呼吸困難,以胸式呼吸為主,呼吸效率低下,慢性缺氧造成呼吸肌和運動肌的抗阻力和耐力均下降,嚴重影響生活質(zhì)量,并往往會出現(xiàn)抑郁或焦慮等心理疾患[10]。通過運動鍛煉,可以使呼吸肌的收縮功能得以改善,加大肺活量和最大通氣量,減少殘氣量,改善缺氧狀態(tài),同時降低呼吸肌頻繁收縮對氧及能量的需求,提高呼吸效率。另外還能降低患者體內(nèi)的炎癥因子水平,調(diào)動免疫系統(tǒng)的應急能力,增強免疫功能及體質(zhì),減少急性發(fā)作的頻率[11-12],因此運動康復已經(jīng)成為肺康復的主要內(nèi)容。在日常的康復鍛煉中,我們經(jīng)常開展功率自行車訓練等運動方式來訓練患者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但運動量相對較大,并且主要是針對下肢肌群,而對上肢的肌肉和呼吸肌的鍛煉相對較少,還有部分患者不易控制運動過程中的呼吸節(jié)律,造成呼吸的困難和對運動的恐懼心理。
八段錦作為傳統(tǒng)的養(yǎng)生操,是中醫(yī)運動養(yǎng)生的方式之一。練習八段錦強調(diào)要調(diào)形、調(diào)息和調(diào)神。調(diào)形是指身體肌肉力量與耐力的訓練,八段錦動作力量要求不高,速度比較緩慢,屬于運動量較小的有氧運動,尤其適合COPD患者體力較差的病理特點,調(diào)息是指在八段錦練習過程中,要求動作與呼吸協(xié)調(diào)配合,始終保持腹式呼吸,增加呼吸的深度,減慢呼吸的頻率。COPD患者由于長期胸式呼吸,呼吸效能低下,容易引起呼吸肌的疲勞,通過腹式呼吸,可以有效增加通氣量,減少呼吸肌的疲勞。調(diào)神指的是在練習的過程中要寧神靜心,意守丹田,排除雜念?!饵S帝內(nèi)經(jīng)》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nèi)守,病安從來。”通過八段錦練習過程中對精神的調(diào)攝,逐漸克服因呼吸困難與體力下降引起的抑郁和焦慮情緒。
表4 兩組COPD患者治療前、后SGRQ、SAS和SDS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COPD患者治療前、后SGRQ、SAS和SDS評分比較(分,±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SGRQ:圣喬治問卷;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40 40 SGRQ SAS SDS治療前54.87±7.76 56.78±8.12治療后48.12±8.51*△53.60±7.37治療前46.11±5.92 48.91±8.37治療后43.24±6.43*45.70±7.68治療前42.93±8.42 45.23±9.36治療后38.92±7.41*△42.51±7.09
八段錦與功率自行車訓練配合,既可以充分調(diào)動全身肌群的鍛煉,保持一定的運動負荷,提高運動的效率,又避免身體的過度疲勞和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增加患者對運動康復訓練的依從性。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COPD穩(wěn)定期患者通過12周的康復治療,其肺功能有一定的改善,并且緩解不良情緒,增強治療的信心,提高社會活動和交往能力,證明八段錦配合功率自行車訓練能有效促進COPD穩(wěn)定期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