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蓉
中山大學體育部,廣東 廣州 510275
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長期以來,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普遍側重于身體鍛煉與動作技術教學,輕視了體育理論、體育文化等方面的教育。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全面實施綜合素質教育已然成為當今學校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主題。因此,學校體育除了向學生傳授基本的技術技能之外,還應該傳授該項目的文化內涵,讓學生擁有健康體魄的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參與態(tài)度、動機、興趣和良好的身體鍛煉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體育素養(yǎng),使得身心共同發(fā)展,以適應社會競爭的需要,進而有效配合學校進行“素質教育”。
本研究選取中山大學擊劍選項課為例,分析影響擊劍文化在中山大學擊劍教學中傳播的因素,總結出進一步促進擊劍文化教學的傳播對策和建議。
本研究中以中山大學四個校區(qū)的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其研究條件為選修過中山大學公共擊劍課的學生,針對擊劍文化在擊劍項目教學中傳播的影響因素展開調查。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文獻檢索和查閱大量有關體育文化、擊劍教學、擊劍文化等相關文獻,選取可參考文獻,明確本研究的思想框架,為本研究的開展積累大量的理論基礎與參考意見。
2.2.2 問卷調查法
在查閱參考大量文獻的基礎上,確定調查研究的重點及各項因素,從而設計出符合本論文研究方向的調查問卷,對中山大學選修公共擊劍課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時效期為2周,共回收214份有效問卷,其中大學生一年級人數占比 46.26%,大學二年級人數占比 53.74%,被調研者中男生 80 名,女生134 名。
2.2.3 專家訪談法
研究者提前設計有關研究需要的信息問題,分別對中山大學擊劍選項課老師以及部分專家進行訪談,為本研究提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2.2.4 數理統(tǒng)計法
使用 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對有效數據進行分析。
“擊劍文化”是從“體育文化”派生出來的詞匯,它與“體育文化”的定義關系密切,這也為從不同角度探討“擊劍文化”的問題提供了依據。擊劍文化從屬于體育文化,是人們在從事擊劍運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制度和精神財富的總和。[1]擊劍文化中包含禮儀,尚武精神,騎士精神,對榮譽的追求,對自己的挑戰(zhàn)等人們對自身綜合素質提高的訴求,以上種種通過擊劍運動體現出來的精神追求的總和反映了擊劍文化的本質,類似于我國傳統(tǒng)武術所追求的“武德”精神,通過技藝的練習,實戰(zhàn)的體驗,勝負的感受,最終通過磨練人的身體和意志兩方面,使人達到沖破勝負觀,提升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最終目的。而以上種種無一不包含了人們在從事擊劍運動中對擊劍文化的感受和傳播。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擊劍文化是擊劍教學訓練和競賽過程中,形成和向人們傳達觀念、價值和精神的體系,其目的是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完善人[2],這和高校培養(yǎng)人才的教學目標是非常契合的。
本研究通過對影響大學生了解擊劍文化的主要因素進行了調查(見表1):
表1 影響擊劍文化在教學中傳播的因素(N=214,多選)
問卷現狀調查結果表明,影響擊劍文化在教學中傳播的因素有:
第一,器材、場地不足。84.58%的學生們認為,在諸多影響擊劍文化傳播的因素之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場地、器材設施不足。很多學生認為教學場地比較簡陋,不能滿足學生需求。據了解,目前我校沒有專門的擊劍教學場地,擊劍運動本是一項優(yōu)雅的室內運動,然而我校的擊劍教學通常是在露天的田徑場進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擊劍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擊劍文化有效的傳播。在訪談中了解到,由于常年在露天的田徑場進行教學,遇到下雨天便會被迫停止正常的教學活動。其次,許多學生對教學中所使用的器材清潔度表示不滿,應當定時清洗,特別表示南校區(qū)的器材裝備過于老舊,有待改善。這些不足之處不僅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而且耽誤了教學進度、影響了教學質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擊劍文化的傳播。
第二,學習時間不足。60.28%的學生認為,學習時間不足是影響擊劍文化傳播的第二大因素。由于大學生課業(yè)負擔重、考級、考證、社交、時間等占用了他們大量的學習時間,導致平時鍛煉的機會很少,而16周的課程學習只能勉強學會一些基本動作和套路,理論知識了解較少,對擊劍文化更是知之甚少,想對擊劍運動有足夠全面的了解在時間上是并不能夠滿足的。
第三,個人因素。有46.26%學生認為個人興趣不足也是阻礙擊劍文化傳播的重要原因。因此選擇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擊劍文化傳播的有效途徑。
第四,教材因素。目前, 我國開展擊劍運動的高等院校沒有規(guī)范統(tǒng)一的理論教材,從而間接影響了該項運動的推廣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我校體育教材主要是由各運動項目的任課教師自編匯總而成。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在接觸擊劍運動前,普遍缺乏對項目的了解和相關專業(yè)知識的認識。因此,具有權威性的擊劍理論教材就顯得尤為重要,它關系到大學生正確掌握擊劍運動技戰(zhàn)術的能力以及對該項目的全面性認識。
第五,教學內容及教師水平。數據顯示,教學內容單一和教師水平這兩項因素對擊劍文化在教學中的傳播影響較小,分別占12.15%和7.01%。這表明我校擊劍專項教師水平較高,專業(yè)素質較強,教學內容較豐富,對促進擊劍文化的傳播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可見,通過調查發(fā)現影響擊劍文化在教學中傳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這是擊劍工作者在實踐中尋求解決方法的重要依據,必須要予以重視。
(1) 加強擊劍場地建設、配備充足教學器材
應加強對場地、器材的建設,根據學??沙惺艿捏w育經費,逐年增加對體育設施的建設的投入,采取累積的發(fā)展模式,合理規(guī)劃運動場地、器材的建設。
(2)在教學組織方面開展多樣化的教學
我?,F有的課程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化。據調查了解,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應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實行分層次課程形式教學,才能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其次,擊劍教學過程中,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存在形式,充分展現教與學的雙向活動,教師應利用自身的專業(yè)知識,通過交流互動營造興趣環(huán)境,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增加一些教學友誼賽、團體對抗賽、男女混合對抗賽以及專業(yè)的表演賽的方式,既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也豐富了課程開展的形式與內容,更促進了學生對擊劍運動的認知。
(3) 在教學內容中注重擊劍基礎理論知識、實戰(zhàn)知識以及裁判知識等方面的講授
調查中經學生反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基礎知識、實戰(zhàn)知識以及裁判方面的普及程度較低,影響其對擊劍運動深層次的了解。對于學校一周一次擊劍課的安排,在擊劍教學內容上可以傳授多方面知識,多增加一些趣味性,避免內容的單調和枯燥。同時,教師在課堂的內容上應運用準確易懂的講解及動作示范進行指導,并在練習過程中,對技術技能所蘊含的文化進行普及,注重擊劍文化的傳播,將身體教育、素質教育和禮儀教育相結合,實現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有質量的教學。
(4) 改進擊劍課程考核內容與成績評定的方式
據訪談了解,目前我校擊劍課程主要運用理論考核與技術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考核。理論考核主要以試卷的形式進行,然而試卷的考核內容主要以基本的理論知識為主,過于應試化,對了解學生對擊劍文化的認知程度具有局限性。為了促進擊劍文化在教學中的傳播,本人認為,應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包括擊劍背景知識、發(fā)展現狀、精神禮儀、比賽規(guī)則、裁判規(guī)則等各方面理解,可以在現有的考核方式上結合認知考核、實戰(zhàn)考核、執(zhí)裁考核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核,避免只注重項目的“技術性”,忽略項目的“文化性”。
(5)注重擊劍教學課外交流輔導和練習
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中,教師在課后應當引導學生進行擊劍知識的鞏固與擊劍文化的拓展,實現在自主學習中,對擊劍運動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方向及內容給予相應的指導與建議。
(6)加強校園擊劍文化的宣傳力度
組織開展校內比賽,擴大擊劍運動在校內的影響力,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擊劍,從而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同時應加強校內擊劍協會或社團的組織建設,增強擊劍項目在校內的宣傳力度,弘揚校園擊劍文化。
傳統(tǒng)的擊劍教學過分注重技術動作的教學,忽略了學生本身對擊劍運動的需求,長期以往抱著義務性質去上課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體育教學與其它教學活動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它不僅具有強身健體的作用,還能夠幫助正處于價值觀念形成關鍵階段的大學生們調節(jié)情緒、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正確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進而提高學生的各項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因此,擊劍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改善教學內容和方法,在教授技能的同時,普及理論知識、傳播擊劍文化、注重個性發(fā)展,充分展示擊劍運動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