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峰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長安城,一個是西漢時代的,另一個是唐代的。兩個長安城都是大王朝的都城,都很壯觀。
長安,這個名字又大氣又吉祥,那它是不是專為京師起的名字?
不是,原來在那個地方有一個小聚落,名字就叫長安。后來在這里修建大都城,就沿用了這個名字。當然,如果原來的名字不好聽,也不會接著用。
兩個長安城,因為時代不同,很不一樣。這里主要說三點不同。
建設(shè)過程不同
西漢的長安城是劉邦的時候開始建設(shè)的,當時這里并不是空地,還殘留著幾座秦朝的舊宮殿,劉邦是草根出身,還沒有養(yǎng)成奢華的習(xí)慣,只是命人把秦朝舊宮殿裝修一下,當作自己的宮殿,就在里面做起了皇上,而長安城的歷史也由此掀開。
劉邦修繕的第一座宮殿叫長樂宮,不久又在它的附近修建了全新的未央宮、北宮,這位漢高祖見過的長安城,主要就是這幾座宮殿。
到了劉邦的兒子惠帝的時候,因為北方匈奴的威脅日益嚴重,為了加強防衛(wèi),在長安修起一圈城墻,把已有的城區(qū)都保護起來。這樣長安城便有了城墻,而這道可見的城圍又成為長安城的輪廓形狀。后世人們討論漢長安的樣子,都是就著這個形狀而大發(fā)議論的。他們所議論的長安城形狀的“深意”,是否和惠帝想的一樣,卻很難說了。
漢武帝雄才大略,朝廷也積攢了財力,于是進一步大建宮殿,先后修了桂宮、明光宮等,幾乎把城墻里面的地面都占滿了。但還不夠,漢武帝又下令在西墻外面修建了巨大的建章宮。長安城的大建設(shè)到此算是基本結(jié)束了。今天我們在許多書上看見的漢長安城平面圖,畫的就是漢武帝時的樣子。這幅圖畫的長安城,不但劉邦、呂后沒見過,文帝、景帝也都沒見過。從劉邦的時候算起,它的建設(shè),由幾個皇帝接力,斷斷續(xù)續(xù)用了九十來年。
唐長安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唐長安城是隋朝建設(shè)起來的,當時叫大興城。那是隋文帝的時候,由將作大匠(相當于建設(shè)部總工程師)宇文凱主持規(guī)劃建設(shè)而成的。一次規(guī)劃,一次建設(shè),一次成形,是這座城市的特點。
唐朝取代隋朝,現(xiàn)成的大興城接著用,但把名字改為長安。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在這里統(tǒng)治天下,開出長治久安的唐朝盛世。
形狀不同
漢代的長安城,因為最開始沒有長遠規(guī)劃,后來的建設(shè)也都是因時制宜,所以最后形成的樣子缺乏整齊端正的景觀。而隋唐長安城的建設(shè),雖說從頭到尾也用了一些時間,但它是一次性全面規(guī)劃,并按圖實施而建成的,所以有整齊劃一的城市景觀。把兩幅平面圖對比起來看,這個差別很明顯。
城市是方形或者不是方形,有什么關(guān)系嗎?或者說,把城市修建得方方正正有什么用處呢?
首先,方形帶來清楚的空間秩序,容易利用城市整體格局設(shè)置禮儀方位,比如太廟要在東邊,社稷壇要在西邊等等。而在所有禮儀方位中,最重要的是城市中軸線。中軸線要達到左右對稱的效果,就必須要方形城市。
中國古代不但要擇中立國,還講究擇中立宮?;实鄣某瘜m正殿面南背北,坐落在全城的中心在線。隋唐(大興)長安是第一個具有中軸線的統(tǒng)一王朝的大都城。后來的宋開封、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有中軸線,不用說,它們的城市輪廓都是方形的。當然,橫平豎直的街道格局對于城市百姓的活動也很方便,比如找路,就一點也不麻煩。
居民區(qū)不同
漢長安城里當然有許多百姓,但他們的房屋院落在哪里,沒有古書文字說得清楚。從地圖上看,長安城里絕大部分地面都被宮殿占了,留下的空地真是不多了。所以學(xué)者們推斷,一定有許多百姓的居住院落在城墻的外面。在城墻外面沒有關(guān)系,只要不是離得太遠,都算是長安城的人。
漢代的長安居民過了很長的太平盛世的日子,人們的道德也都培養(yǎng)得不錯?!稘h書》里面記載了一件事。
昌邑王劉賀(就是那個在墓中陪葬了很多財寶的?;韬睿┦窒掠幸晃恢形窘型跫ㄗ肿雨枺?,始吉少時學(xué)問,居長安。東家有大棗樹垂吉庭中,吉婦取棗以啖吉。吉后知之,乃去婦。東家聞而欲伐其樹,鄰里共止之,因固請吉令還婦。里中為之語曰:“東家有樹,王陽婦去;東家棗完,去婦復(fù)還?!逼鋭钪救绱恕#ā稘h書》卷七十二。)
讀了這個故事,我們感到,王吉與東家共享的其實不是棗樹,而是道德。這段故事是很難得的一條關(guān)于漢長安城市生活的記錄,畢竟時間太久,所以沒有多少漢長安的民間故事流傳下來,但是關(guān)于唐朝長安城的生活情景的記載就有很多了。
先了解一下唐代長安城居民區(qū)的樣子。在唐長安城的平面圖上可以看到,城市的街道是十分整齊的,而整齊的街道又分割出很多整齊的街區(qū)。這里不像漢長安那樣把絕大部分城市空間給宮殿,皇帝活動的地方只在城市的北半部,城市南面的廣闊空間都給了百姓做居民區(qū)。這些居民區(qū)稱為“坊”。好幾十座坊都是整整齊齊排列著,想必在規(guī)劃圖紙上是拿著尺子畫出來的,而工匠們在施工的時候也一定是相當認真,所以才有這樣的景觀。
坊區(qū)表面的樣子雖然很類似,但里面的活動內(nèi)容卻是多種多樣。多數(shù)坊是一般百姓生活居住的,但有的坊被修建成大寺院,還有的坊被當作演兵場。坊里面還有開旅店的,一些進京趕考的士子們常常到這里租住。有一個考生豆盧復(fù),年年來考,屢敗屢戰(zhàn),都住在同一個主人那里。他有兩句詩留下來:
年年下第東歸去,羞見長安舊主人。
考中的士子當然很是得意了,得意的人更要作詩??纯疵辖嫉摹兜强坪蟆肥窃趺磳懙模?/p>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放馬在長安大街上疾馳是可以的,但必須是在白天,到了晚上,卻都要縮回家去。唐長安城的管理是很嚴的。
唐長安城圖上畫的那些方塊的坊,都是有圍墻的。大的坊四面開門,小的坊只有兩面開門,門口都有門吏把守,負責(zé)啟閉。早上要敲響城鼓,坊門開啟,居民才能出來,傍晚城鼓又敲起,卻要關(guān)閉坊門了,居民們都要回到坊里歇下。所以晚上的長安大街上,空空蕩蕩,而月色則顯得更加清凈了。
除了看花,長安的夕陽也很美。有一位長安居民,叫李商隱,一天的傍晚,心情煩悶,于是乘車到城內(nèi)東南部的一塊高地上去眺望夕陽。為此他也作了詩: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首詩寫了心情,寫了美景,成為佳句,流傳至今。
今天,你也可以仿照李商隱到西安市的東南部去眺望夕陽。你會發(fā)現(xiàn),在西安看夕陽,落日不在山頭,而是在平原之上,所以顯得又大又圓。
漢長安城在今天西安市的西北部,遺址范圍內(nèi)沒有進行大規(guī)模建設(shè),許多地點都可以辨認。唐長安城卻正好在西安市中心區(qū)的下面,遺址范圍內(nèi)現(xiàn)代高樓林立,除了幾座古建筑,如大明宮遺址、興慶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等,大部分地點已經(jīng)很難辨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