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迎來的新初一學生,總是被少年的天真所感動,但同時又發(fā)現(xiàn)很多成長中的問題。面對他們這張白紙,如何描畫未來的人生,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初一全年級共十二個班,班主任是他們靈魂的滲透者。管理經(jīng)驗豐富的班主任又遇上有教養(yǎng)的學生會訊速的改變班風,讓學生陽光進取、積極向上、守紀守規(guī),以滿滿的正能量影響每一個同學。可有的班風就一下無法訂正。因為不同環(huán)境中成長,不同家庭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外加社會與不良網(wǎng)絡的影響,導致一些學生初顯壞品質(zhì)。小到自私大到暴力傷害同學,上課無組織無紀律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在美術課堂上最能暴露學生的壞品質(zhì),此時我深感教師的責任重大。
美術作品是講究畫品的,眾所周知,美術是人類思維和心靈健康發(fā)展的基礎。美術學習能夠增強一個人的直覺能力、推理能力、想象力、理解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從而全方位地提升一個人的品質(zhì)修養(yǎng)。一個人的魅力體現(xiàn)在修養(yǎng)上,而修養(yǎng)通常來自細節(jié)。行為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zhì),品質(zhì)決定魅力。從身邊的事做起,從細微處著手,學會識大體,拘小節(jié),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努力提高個人綜合素質(zhì),以營造和諧環(huán)境,從而成就自己的魅力人生。著名教育家迪斯特·韋赫指出:“畫1小時畫獲得的東西,比看9小時獲得的東西還多?!崩L畫的過程是想象力高度運行的過程,可以拓寬學生的精神思維空間。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一個人必須把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才能形成高質(zhì)量、高素質(zhì)的健全的思維。在繪畫中感知畫品,在繪畫過程中體現(xiàn)畫品,《二十四畫品》是清代黃鉞撰寫的畫論著作。二十四品指畫作的氣韻、神妙、高古、蒼潤、沉雄、沖和、淡遠、樸拙、超脫、奇僻、縱橫、淋漓、荒寒、清曠、性靈、圓渾、幽邃、明凈、健拔、簡潔、精謹、俊爽、空靈、韶秀。是繪畫美的境界。在學生繪畫的作品中,有的學生就是一張線描作品,以靈性的線條表達清曠的詩意畫面,有的學生作品樸拙超脫,真是見畫與見人。畫成了“無聲之音”的“靈魂之舞”。畫通了人性,自然也就有了“畫品”需要內(nèi)心的修煉,品行學識的修養(yǎng)。明代文征明認為:“人品不高,用墨無法?!眱H僅在筆墨技巧上玩弄花招,至多只能達到藝匠的工巧,沒有個性,沒有靈氣,也就沒有藝術創(chuàng)作可言。假如沒有精深的學養(yǎng),畫終將難脫俚俗之氣。要畫出好畫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而人格的修煉,主要在于心靈的凈化,胸襟曠達,超然物外,視功名、權勢、富貴為身外之物,以靜虛之心返樸歸真。美術在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yǎng)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習美術也使得這些學生更加具有創(chuàng)造力,并且更加善于表達個人感受。
人品本意是一個人的為人品格,但在網(wǎng)絡時代,這個詞有了一定的革新。從廣義上說,但凡科學無法確定的,不在科學所能接受范疇之內(nèi)的現(xiàn)象均可用人品來給出解釋,即人品是涵蓋宏觀和微觀世界的客觀存在;從狹義上說,人品也稱為運勢,通過個體衍生至全部,從而影響整個宇宙的發(fā)展。人品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它有積極一面,也有消極一面,不同環(huán)境造就不同的品質(zhì)。人品是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的。它比能力更重要。它強調(diào)忠誠、敬業(yè)、自動自發(fā)、負責、注重效率、結(jié)果導向、會溝通、合作、積極進取、低調(diào)、節(jié)約、感恩?!蹲髠鳌酚浽裕骸疤嫌辛⒌?,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傳之久遠,此之謂不朽。”此立德就是好人品。好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榮耀,它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從根源上找尋差品質(zhì)學生的形成原因。從心態(tài)上觀察他們生活中的行為,我們應該去棄悲觀消極的心態(tài),應該果斷拿起正面主動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來迎接生活中的挑戰(zhàn)。要么積極向前拼進。在生活中應該以超脫的心態(tài)和胸襟來包容萬物,學會從各個角度來審視世間萬物,換位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美好的一面,在此發(fā)現(xiàn)的基礎上再去追求美的一面,讓一切美好充滿生活的點滴中,讓一切至美的東西來填充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這樣我們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一個陽光的自我,我們的生活也會變得豐富多彩。
美術課不僅僅當作是一種藝術才能傳授,美術它對情感思維的發(fā)展有推動作用。只有時時保持樂觀、積極的思維方式和人生態(tài)度,才能獲取成功的果實,藝術和科學不是對立的。一個普遍認同且錯誤的理論是:學習藝術會耽誤學生學習科學的寶貴時間。這種想法真是大錯特錯。這種理念會影響學生健全的人格的發(fā)展。藝術學習不僅不會浪費學習科學的時間,反而會開拓思維,并加強一個人對科學的理解?!皯嚱逃鼻∏W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一種束縛,而且是很大的束縛。錢學森說:只注重邏輯思維,埋頭于細節(jié),易犯機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體的有機聯(lián)系的認識。正因為受到了藝術方面的熏陶,才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好與壞對一個初一學生來說,他們?nèi)^還沒行成,稍有閃失就會走向偏移,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有責任,將學生朝正確的人生方向引導,新生剛?cè)雽W,新班主任的嚴格以批評的方式教育他們,學生會在作文中這樣寫老師,"這個老師的長像與他的姓很不搭”因為這位老師姓帥,還有的學生在繪畫作品中,將老師畫成冰紅茶大俠,因為這是一個很負責任的老師,他對違反校規(guī)的學生罰買冰紅茶。學生只看結(jié)果并沒反思和改正自己的錯誤。沒有意識錯誤的態(tài)度。而是對糾正錯誤的老師不滿。于是,我問班里面有沒有沒罰的?班上大多數(shù)人沒罰。有了正確的態(tài)度,方可有行動去糾正不良行為,做事先做人,這是自古不變的道理。做一個學生最基本的是在校守校規(guī),在社會上守法規(guī)。這也是個人的智慧,也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修養(yǎng)。
畫是無聲的詩,讓畫境之美陶冶品質(zhì),優(yōu)良的品質(zhì)在成長中完善,讓我們一起努力推動社會文明的發(fā)展。
楊志平,武漢大學附屬外語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