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是人類最原始的學習方式,也是課堂上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只有真正會傾聽的學生,才能夠在課堂上獲得更多有效的信息。從語文教學來看,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屬于文字學習的一部分,傾聽本身就是一種語文能力,甚至可以說傾聽是語文的“精魂”。語文教學本身就是利用語言來教授語文,在運用語言傳遞信息的同時感受著語言的形式,這是語文學科的獨特之處,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上所具有的獨特優(yōu)勢。因此,我們要從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就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讓學生獲得長久發(fā)展的能力。
一、教師要做學生傾聽的榜樣
只有一個懂得如何去傾聽的老師,才能真正發(fā)揮出自身的感染力,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傾聽的魅力,才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意識和能力。小學生的情感豐富,他們也渴望得到尊重,渴望教師能夠傾聽他們的心聲。因此,要想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首先要做學生傾聽的榜樣。
1.以欣賞的態(tài)度傾聽學生的言語。教師傾聽的態(tài)度是否正確決定著教師傾聽學生的效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在將話語權交給學生的同時,還應以欣賞的態(tài)度去傾聽學生的言語,善于從學生的言語中發(fā)現(xiàn)智慧。首先,教師的欣賞要是真誠的,對學生的發(fā)言不應以“非常好”、“你真棒”的這種不加區(qū)別的、“虛情假意”式的空洞評價來反饋。教師應用真誠去回應學生的情感與智慧,這樣才能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是被關注的,與此同時學生也會以真誠去對待教師以及課堂上其他的言語信息。其次,教師的欣賞應是虛心的。教師只有以虛心的態(tài)度去對待學生的言語,才能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去容納學生的智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出傾聽的效果。再次,教師的欣賞應以尊重為基礎,傾聽學生的真實情感。最后,教師傾聽應有耐心,教學是慢的藝術,傾聽亦是,小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展現(xiàn)自己,只有耐心去傾聽,才能發(fā)現(xiàn)學生的智慧,才能深入挖掘學生的言語。
2.言傳身教,做好課堂上的傾聽師范。課堂上,學生擁有更多的機會去表現(xiàn)自我,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抓住這個機會,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向學生示范如何通過傾聽去理解他人的情感與觀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傾聽的榜樣。第一,通過肢體動作把傾聽外化呈現(xiàn)到學生面前,如用親切的目光注視著正在發(fā)言的學生;學生發(fā)言時停下任何活動傾聽學生;在傾聽時可以伴隨著相應的動作,一個微笑、一次鼓掌等等。第二,言語上的榜樣,給學生示范傾聽的技能,給學生描述自己傾聽的方法,引導學生去模仿教師的傾聽技能。第三,指導學生邊聽邊思考,如可以在學生發(fā)言之后,向學生講一下自己在聽的同時思維的全過程,讓學生自覺模仿并運用到自己的傾聽過程中。
二、營造“樂聽”的課堂氛圍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的情緒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感染,良好的氛圍可以促使課堂交流得以充分溝通,讓學生更容易去展現(xiàn)并分享自己的情感,以及更加開放的自我,從而將眾生心智融為一體,促使師生、生生間的深層次交流,真正得到思想上的碰撞,從而呈現(xiàn)出精彩的課堂。如,有一次在講評作文“月光下”的時候,我讓這次最佳作文的學生站到講臺上,學生非常驚訝,怎么會是班級成績最差的他!有的學生甚至反駁,此時我用手扶著這個學生,說“昨晚上我讀了你的文章,不禁落淚。所以我迫不及待想要跟大家分享你的作文,我現(xiàn)在想請你輕輕念出你的文章?!贝蠹蚁褥o靜聽聽他的文章,當你們你聽完了可能就會明白為什么能夠感動老師。文章描寫了他對父親的思念、內心的酸楚,雖然有很多語病,但是所有的學生都在靜靜的聽……。師生在傾聽中“相遇并擁抱”他人,不斷獲得并創(chuàng)造新知。
三、傾聽能力培養(yǎng)三部曲
傾聽過程包括“接受——注意——賦予意義”三個階段。接受階段重視學生傾聽時的外在表現(xiàn),如坐姿,眼神等,也就是身體的參與情況。此階段是為了幫助學生能夠專注,并準確獲得說話者的信息,以及采用合適的行為去適應說話者。注意階段重視培養(yǎng)學生由意志控制的專注傾聽,引導學生排除內外干擾,讓學生自主成為傾聽者。賦予意義階段,重視學生傾聽時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產生與說話者共同的思考與感受,以共情去做合適的反應。通過三部曲的訓練,幫助學生內化傾聽的技能,從而促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傾聽者。
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學的獨特優(yōu)勢,使之成為最佳的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場所,重視教師的榜樣作用和課堂上的訓練,一步步幫助學生掌握傾聽的技能,并遷移到其它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邵尚斐,山東煙臺開發(fā)區(qū)金東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