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主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笨梢?,朗讀教學不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幫助學生學好語文知識、體悟課文情感、提高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才能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感悟課文呢?
一、設定目標,指向內涵
目標是一節(jié)課的風向標,不管什么樣的教學活動,都應具有明確的目標,這樣所有的努力才有指向性,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朗讀教學也是如此,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朗讀這一句或這一段,這樣學生才能讀得通順、讀出感情,進而指向課文的內涵。為此,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設計具有層次感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逐層遞進,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例如,在教學《金蟬脫殼》這一課時,教師應在學生讀完題目后,就提示學生“殼”是一個多音字,在這里應該讀“qiào”,并要求學生注明拼音,確保朗讀過程中發(fā)音的準確性。為了檢驗學生的認知效果,教師可以讓同桌之間相互檢查,糾正錯誤發(fā)音,保證學生讀準確每一個字。之后再進行字詞的強化訓練,當掃清所有字詞障礙后,再讓學生朗讀課文,此時學生基本都能讀得很通順;為了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涵,應鼓勵學生反復朗讀,一篇課文至少讀三遍,每一次都提出明確的認知目標,最后全面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進而感受作者思想情感,達到與作者心靈上的交融。
二、角色朗讀,深入體會
分角色朗讀是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實施分角色朗讀時,應精心選材、耐心指導,鼓勵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其中,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分角色朗讀活動。在分角色朗讀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可以切身體會文本人物的思想情感,用心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更好地把握人物語言和神態(tài),從而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技能。例如,在教學《巨人的花園》這則童話故事時,教師可以分別找?guī)酌麑W生朗讀巨人幡然醒悟之前所說的幾句話:“誰允許你們到這兒來玩的!都滾出去!”(這時巨人可能雙手叉腰瞪著眼、憋紅了臉),“好容易才盼來春天,你們又來胡鬧。滾出去!”(這時的巨人比之前更兇),“喂!你趕快滾出去!”(這時的巨人說不定已經憤怒至極,甚至邁開腿想去教訓男孩)。通過學生分角色朗讀和表演巨人的三句話,可以充分感受到巨人的霸道、冷酷與自私;然后再找?guī)酌麑W生上臺表演巨人幡然醒悟之后說的幾句話。這樣的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能充分活躍課堂氛圍,營造身臨其境的教學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中,促使學生主動朗讀和學習,也進一步促進學生深入體會到文本的內涵。
三、心入于境,融入情感
只有入情入境的朗讀才能深入體會課文內涵,所謂“入情”指的是表情朗讀,要求能夠用自己的語氣展現文章情感基調,所謂“入境”指的是深入文章意境,想作者之所想,感作者之所感,體會文本寫作情境。在朗讀課文時,教師應具體說明語言的不同表現形式,如: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等。但是通過具體教學我們發(fā)現,在朗讀教學中依然存在“朗讀”和“理解”截然割裂的現象,如:分析之前朗讀一遍,講解之后再朗讀一遍,甚至沒有一邊朗讀一邊思考,更是在學生沒有完全理解的情況下要求學生讀出怎樣的語氣或怎樣的情感,這類的引導猶如隔靴搔癢,僅僅是機械的模仿,根本沒有體現朗讀的精髓,也沒有發(fā)揮朗讀的效用。要想讓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好一篇課文,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鼓勵學生反復朗讀,促使學生深入體會。例如,在教學《小露珠》的第七自然段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相應的語言情境:小露珠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小露珠要走的時候,向日葵、白楊樹和喇叭花迫切的想要留住它?當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繼續(xù)引導:“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之后再指導學生帶著敬佩的情感朗讀課文,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體會小露珠自我犧牲的精神品質,它寧愿犧牲自我,也要將美麗奉獻給大家,不但在潛移默化中滲透了人格教育,而且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技能。
朗讀教學在小學階段是學生與文本進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朗讀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讓學生進一步體悟課文內涵,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注重優(yōu)化教學方法,從而充分發(fā)揮朗讀教學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朗讀技能和對課文的體悟。
呂丕敏,山東菏澤市定陶區(qū)半堤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