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教學的本質就是讓學生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語言技巧運用很大程度決定了教學目標能否實現(xiàn),這也是教師教學風格、教學水平的一種體現(xiàn),對此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經(jīng)驗,對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進行以下探究,以供教師同仁參考交流。
一、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科學性
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科學,尤其是在小學語文這樣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學科之中,無論是傳情達意還是語言交流必須要科學合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語言要具有科學性。舉這樣的一個例子,如在學習《落花生》這節(jié)課程時,“落花生”本是一種草本植物,名詞涵義,但若是教師教學準備不充分,望文生義,解釋為“掉落的花生”就會與文章南轅北轍,出現(xiàn)歧義錯誤,這就是教學語言不科學的一種表現(xiàn),因此教師要準確掌握詞語的涵義,理解詞語的詞感色彩和語體色彩。除此之外,教師語言科學性,還體現(xiàn)在教師語言用語的精練與簡約上,在教學過程中不是講的越多效果就約好,只有教師的語言能夠字字抨擊學生內心,才能彰顯出教師語言的科學,不然就成了老太太的裹腳布。對此文學巨匠莎士比亞曾經(jīng)說過:“簡約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殘敗的花朵?!币虼嗽诮窈蟮男W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以簡駕繁,這是教師語言科學性的一種體現(xiàn),同時也是教師智慧的一種彰顯。
二、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規(guī)范性
著名的文學家巴金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師是智慧的化身,發(fā)揮著為人師表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一言一行,對于學生而言,都具有春風化雨的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教師必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成為學生無形的榜樣,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語言具有規(guī)范性。尤其是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面對的是身心發(fā)育并不健全的小學生,正處于語言學習關鍵時期,模仿性功力極強,教師錯誤不規(guī)范的語言,很容易成為學生錯誤的誘導,影響學生語言發(fā)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語言、詞匯、語法運用科學,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
三、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趣味性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學生學習路上最好的老師,尤其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學生年齡較小,感性思維超出理性思維,引導學生的學習動力就是興趣與愛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運用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將課堂教學轉變得妙趣橫生,這無疑更有助于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在這里筆者舉這樣的一個例子,如在學習《小池》這節(jié)古詩詞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上與學生進行這樣的互動,如“你們知道對于古人而言,詩詞就是他們那個時代的流行歌曲,那么在今天這節(jié)課程中,老師就教大家一首當時著名詞曲著作人楊萬里寫下的一首詩詞《小池》”。這樣的教學語言風趣幽默,學生會瞬間被教師的言語所吸引,從而產生對詩詞文本的學習興趣,這就是教師語言趣味性的一種體現(xiàn)。對此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經(jīng)說過,課堂教學要有笑聲,這是教師的使命與責任。
四、小學語文教學語言藝術性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語言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具有藝術性,這表示教師無論是語言運用技巧還是傳情達意都已經(jīng)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不僅能夠給予學生美的感受,還能讓學生在教師的語言中實現(xiàn)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培養(yǎng)。具體而言,語言藝術性可以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語言簡潔流暢、清晰有力具有語音美;②形象生動、風趣幽默具有形式美,③思想深刻、富有哲理具有內容美;④出神入化、嫻熟機智具有語境美;⑤恰當表達、銜接無縫具有流程美;⑥表情豐富、姿態(tài)自然具有儀容美,這六個方面能夠面面俱到,無疑是教師語言藝術登峰造極的一種體現(xiàn)。在今后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能夠使自身的教育語言具有藝術性,還應該不斷的學習,強化自己,快速地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在語言運用中將各種修辭手法羅列在其中,讓學生感知到語言的吸引力,聽課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壓力,通過語言快速抓住學生的心,從而使學生融入到課堂教學氛圍,由此可以看出,教師教學語言具有藝術性,也將成為帶動學生高效學習的一種保障。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傳授學生文學知識,還有教會學生語言理解與運用,為了能夠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教師首先自身必須要掌握巧妙的語言技巧,要做到簡練如詩歌、生動如小說、優(yōu)美如散文、傳神如戲劇,這是教師教學語言運用水平的一種體現(xiàn),為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還需不斷地強化自身的教學語言運用研究。
李洪芳,山東鄒平縣黃山實驗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