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影視,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人生活很重要的部分,成為現(xiàn)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影視欣賞能力也就自然成了現(xiàn)代人必備的能力。讀圖時代,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提升學生的影視欣賞能力可以說是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從語文學科的角度看,狹隘的語文觀已不適應現(xiàn)代的語文教學,大語文,大視野,才貼合語文本質(zhì),貼合學生的興趣與需求。影視欣賞應該成為中學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附加,也就是要在開設影視欣賞選修課的基礎上考慮必修與選修的整合。語文與影視的聯(lián)姻成為必須,沒有“影視”的語文是“清瘦”的,沒有“語文”的影視是“平面”的。
這幾年隨著教育改革的實施,大部分中學都開設了影視欣賞課,開課的主體是語文教師。筆者也開過幾輪影視欣賞課,經(jīng)過幾年的實踐,有了一些經(jīng)驗和思考,現(xiàn)做總結,借此拋磚引玉。
一、上什么?這是個問題
各學科都可以開影視課,英語教師可以開“基于影視欣賞的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影視欣賞與聽力教學”,歷史教師可以開“跟著電影學歷史”,計算機教師可以開“Edius、Premiere技術在影視中的應用”?;蛟S語文教師會說:我們開的是真正的“影視欣賞”課。那么什么是“影視欣賞”?別的學科上的不是“影視欣賞”嗎?語文教師上的“影視欣賞”有什么獨特性?中學的“影視欣賞”與大學的“影視欣賞”有什么不一樣?這些問題都要在開課之前給予厘清。
筆者認為介紹電影的發(fā)展歷史,歷史教師或許講得比我們更專業(yè);介紹電影的拍攝技法,通用技術教師或許講得比我們更專業(yè)。而語文教師要教會學生去欣賞電影,那么,我們開的影視課就要體現(xiàn)出兩個“味”:“語文味”和“影視味”?!罢Z文味”體現(xiàn)在哪里?應該在語言的習得、審美;“影視味”體現(xiàn)在哪里?畫面、色彩、音樂、表演。我們要把“語文味”和“影視味”融合起來,比如,分析語言不僅分析人物的對白,還要分析“畫面”,因為影視的語言就是鏡頭,影視的蒙太奇手法就是語文的修辭。
我們要把影視教學融合進必修課。現(xiàn)行的蘇教版教材必修四節(jié)選了電影劇本《辛德勒名單》,教師可以借此進行影視文學的討論,教材課后設計的關于“辛德勒人性”的“問題探討”其實是“文本研習”,很遺憾教材的編者并沒有根據(jù)影視文學的特征設計“問題探討”,教師上課時應該做出調(diào)整。當然,影視欣賞如何融合進必修課,還要我們做出努力地探索。
至于中學影視欣賞課的教學內(nèi)容和大學的有什么不一樣?筆者看到一本大學《影視欣賞》教材的目錄,分電影篇和電視篇,共十章:“第一章:認識電影;第二章:類型電影;第三章:動畫片;第四章:紀錄片;第五章:解析電視;第六章:電視欄目;第七章:綜述晚會;第八章:音樂電視;第九章:電視??;第十章:電視廣告?!比绱她嬰s的內(nèi)容,中學影視欣賞課上不了,所以教師要把教學內(nèi)容的范圍縮小再縮小。
再比如某大學教師上的電影課的課程內(nèi)容如下:“1、電影產(chǎn)生的原理與形成的歷史;2、格里菲斯與經(jīng)典好萊塢電影;3、愛森斯坦與蘇聯(lián)電影;4、《公民凱恩》與世界電影的現(xiàn)代演變;5、意大利新現(xiàn)實主義與電影紀實美學;6、法國新浪潮與歐洲現(xiàn)實主義電影;7、《小城之春》與東方人文電影。”這些教學內(nèi)容專業(yè)性很強,中學影視欣賞課不可能也沒必要上得那么深,因此,教師要把教學內(nèi)容淺顯化。
范圍小了,才能教得透;內(nèi)容淺了,才能激發(fā)興趣。教師可以把“影視鑒賞”淺顯為“影視欣賞”,鑒賞需要通過比較和對照進行評價判斷,欣賞則是學生對自己喜愛的作品進行品味和感受。如果說大學階段要學生鑒賞影視,那么中學階段則要求學生欣賞影視,這才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還可以把“影視欣賞”縮小為“電影欣賞”,再縮小為“××電影欣賞”,范圍小、內(nèi)容淺顯易懂才契合中學的課程實際。
筆者認為中學語文教師可以開的影視課題有很多,比如“帶著語文課本看電影(教材與電影)”、“名著與電影(影視)”“王朔電影欣賞”“張藝謀電影欣賞”“斯皮爾伯格電影欣賞”等。像“帶著語文課文看電影”這樣的課題,就要求我們精選與教材文本有關的電影,以蘇教版教材為例,如可以選擇《雷雨》《羅密歐與朱麗葉》《祝?!贰哆叧恰贰栋屠枋ツ冈骸贰缎恋吕彰麊巍返龋n程主要是進行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的比較賞析。
在教學內(nèi)容的具體安排上,還要注意少一些諸如蒙太奇手法、長鏡頭理論等影視專業(yè)技巧和理論的分析,多一些情節(jié)梳理、形象賞析、主旨討論,要重視作品教育內(nèi)涵的挖掘,也要重視畫面、色彩、音樂、表演等影視特性的分析。這樣才能做到前文所說的把“語文味”和“影視味”融合起來。
教者曾以主旨的理解為導向安排電影欣賞教學內(nèi)容的課程為例,其教學內(nèi)容如下:
1、影視鑒賞知識和方法簡介;
2、以《可可西里》《簡愛》為例探討課題:責任與尊嚴;
3、以《十七歲的單車》《千與千尋》為例探討課題:青春與奮斗;
4、以《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為例探討課題:執(zhí)著與自由;
5、以《美麗人生》《當幸福來敲門》為例探討課題:幸福與親情;
6、影視評論寫作指導。影片是精心選擇過的,教師是根據(jù)中學生年齡特點按照課程分專題進行影片欣賞的。
本人也開設過“古希臘神話故事與影視欣賞”課程。課程內(nèi)容安排如下:
1、古希臘神話基本知識介紹;
2、十二主神介紹,觀看《諸神之戰(zhàn)》(2010年美國版);
3、神與人的區(qū)別;
4、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怪物,觀看《赫拉克勒斯》(2005年版);
5、英雄與悲劇,觀看《俄狄浦斯王》;
6、人類與半神,觀看《奧德賽》;
7、觀看《特洛伊》;
8、交流與考核。
課程通過講解古希臘神話故事,欣賞由此改編的電影,評價原著的價值與改編的意義,旨在讓學生了解神話故事原著,鑒賞電影改編的魅力與遺憾,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批判精神。
以上兩個影視欣賞課程的內(nèi)容設計都是比較合理的,內(nèi)容指向(教學目標)明晰,重視觀影與評影的結合,可以借鑒。
二、怎么上?這是更大的問題
中學影視欣賞課普遍存在教學內(nèi)容隨意、教師一言堂的情況。這固然因為影視欣賞課主要以選修的形式存在,而選修課時是限定的,一般以一學年18課時1學分,如果以每一節(jié)課40分鐘計,總共的上課時間只有520分鐘,一部《變形金剛4》就有166分鐘,總課時看不完四部《變形金剛》。如果不看影片,光賞析,那樣的影視欣賞課便成了空中樓閣,沒有實質(zhì)性的意義。
那么影視課該怎么上?首先,一定要看影片,而且要看思想性、藝術性高度統(tǒng)一的好影片。這就要求教師精選電影,開課時要列出必看影片和參考影片,因為課時限制,觀影要求學生課外完成。當然,教師也要注意對課程的拓展,把影視選修課與社團(比如“電影社”)活動結合起來,與教材文本結合起來,與原著閱讀結合起來,甚至可以與別的學科開設的與影視相關的課程結合起來。
其次,“賞片―討論”要成為影視欣賞課的組織常態(tài)。賞片和討論可以是個體,可以是小組;可以是推介,可以是觀評。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要引導學生多視角評價電影,評價的視角可以是導演,可以是編劇,可以是演員,可以是攝影,可以是主題,可以是形象。
某教師是這樣組織學生探討影片中人物的“身份的奧妙”的,她拋出三個話題:“話題一:魏敏芝為什么是一個農(nóng)村小姑娘?《一個都不能少》探究;話題二:史標曼為什么是一名鋼琴師?《鋼琴師》探究;話題三:諾蘭德為什么是一名速遞員?《荒島余生》探究?!苯處燁A設的問題很新巧,學生集中圍繞著人物身份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教師適時進行點撥。學生明白了“文學創(chuàng)作是一種美好的復雜的艱辛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有時候,我們是為了表達主題的需要去設置情節(jié)去安排人物身份,但有時候也可以從典型人物的典型身份和典型經(jīng)歷出發(fā)為他們設置故事和主題。不管是哪種方式,都必然遵循一個原則:量身定做。唯有如此,創(chuàng)作才會真實感人,扣人心弦,動人心魄?!?/p>
在中學開設影視欣賞課,還需要全體語文教師做出很多的努力和積極的探索。語文教師的影視修養(yǎng)要不斷提高,要主動開設和開發(fā)各種影視欣賞課程,編纂適合教學的教材。課堂上,要組織有效的課堂討論,改變單一的考核與評價方式,改變學生將影視欣賞課看作“休閑課”和課堂上“看片積極,聽課消極”的現(xiàn)狀,提高學生的欣賞趣味和欣賞品位。
參考文獻:
[1]周星,譚政.影視欣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2]王君.身份的奧妙——影視欣賞整合課例[J].中學語文教學,2016(4):30-33.
孫福莉,江蘇鹽城市第八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