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對話教學是營造平等、民主、自由、和諧教學氛圍的基礎,也是實現(xiàn)師生之間思想交流,心靈溝通的有效途徑。對話教學在為課堂教學帶來良好氛圍的同時,也能夠實現(xiàn)真正的教學效果。事實上,對話教學并非單純地師生交談,而是基于教學實踐與反思,關注學生的認知需求,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文本、學生與文本之間的高效對話。
一、將對話教學融入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對話教學是對課程備課、教案編寫的充分準備條件下來實施的,而非單純的提問、回答、講解。作為深化課改的一種思路,對話教學要注重課堂活力的激發(fā),要走出對話形式,將之納入到課堂實踐中。讓學生能夠從中體驗到平等、體會到被尊重、體認到被關愛。長期以來,課堂對話教學被范式化,課堂之初,圍繞課文生字、生詞進行閱讀;課中,選擇學生進行閱讀,并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挖掘教材重點,提問學生,學生搜尋答案回答;課末,教師總結,板書呈現(xiàn),并布置作業(yè)。如此的課堂對話,沉悶而缺乏生趣,更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對話熱情,缺失預設的對話教學,將知識的教學完全以灌輸呈現(xiàn)而來,扼殺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更抑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二、對話教學要注重多種形式綜合運用
對話教學不僅是一種課堂組織形式,也是一種教學理念,其目標不僅僅是為了交流,更多的是通過對話形式,來呈現(xiàn)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文本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并在互動性表達中讓學生獲得知識經驗的提升。比如在師生對話形式中,教師作為知識的掌握者,不是要灌輸,而是要從對話方式來解決學生的疑惑,引導學生去反思、去解決,并對學生進行真誠的幫助。同樣,對學生而言,作為獨立人格的個體,也要從自我的知識體驗、感悟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即便是與教師的觀點不一致,教師也要給予尊重、信任和理解,來增進彼此的合作。在生生對話形式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更是一種難得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圍繞某一主題展開探討,也可以對某一話題發(fā)表建議,交換思想,互相借鑒。在這個過程中,問題的存在并不是重點,關鍵是從問題的探討中形成共識,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從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打破單純的教師“權威”,促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邊互動。在生本對話形式上,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讓課堂教學更具有生機與活力。文本是知識的載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就是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經驗、人生體悟與文本中知識、情感進行對照,彼此啟發(fā)來相互促進。
三、把握平等理念下課堂教學氛圍營造
開展對話教學,需要從平等理念下來營造師生互通、互信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圍繞對話形式來靈活滲透對話理念,抓住文本主旨,提升對話教學的高效性。所謂師生溝通的平等環(huán)境,其意義在于師生之間的相互觀照,教師不再是課堂的“權威”,也非課堂教學的“主宰”,而是在平等對話基礎上,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思想交流與溝通。教師要注重對自我教學的反思,要從自我角色定位上來把握課堂平等氛圍的營造,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感受學生的情感,學會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意見。比如在魯教版四年級《桂花雨》對話教學中,我們從文本中挖掘一個“浸”字,請同學們找出來,并進行探討。其一“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其二“桂花搖落以后,挑去小枝小葉,曬上幾天太陽,收在鐵盒子里,可以加在茶葉里泡茶,過年時還可以做糕餅。全年,整個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氣里”。教師提問:對于兩段話中的“浸”字,請大家思考它的意義。有女生提出“浸泡”的意思。教師給予積極評價,“浸”是“浸泡”的意思,還有學生要補充嗎?有男生提出“浸透”的意思。教師連忙問道,請你解釋一些“浸透”的意義,你是怎樣來理解的。男生補充到“桂花盛開的香氣飄到每一個院子、屋子,甚至被窩里,讓整個村子都被香氣浸透”;還有呢?男生繼續(xù)說“桂花被搜集后放到茶葉里,放到糕餅里,吃到胃里,這些吃出的香味,也會浸透到我們的血液里”?!昂靡粋€‘浸透到血液的香味”,教師給予了高度贊揚,當桂花開放時,其香氣停留在鼻孔是短暫的,而融入到血液里則是永久的,由此利用“浸透”來形容桂花的香氣,才能讓整個季節(jié)都被桂花所彌漫。在這次對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的探討,交流,學生的發(fā)言也讓課堂教學增添了無限趣味。
所以,在對話教學的實施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維與體驗,要引導學生從課堂知識的內化中,挖掘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從對話中分享自己的體驗,表達自己的情感,從中來建構知識。
于立芹,山東高青縣田鎮(zhèn)街道義和完全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