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語文教學手段,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進行寫作創(chuàng)作,繼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一直是教學的重難點。教學實踐表明,采用體驗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讓學生在愉快的體驗學習中充分感知語文的魅力,最終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下面,筆者以小學人教版教材為例,就體驗教學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作以下幾點分析探討。
一、重視生活體驗,提高習作素材積累量
在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寫作。體驗教學應充分發(fā)揮日常生活的資源優(yōu)勢,教師應引導學生體驗生活,關注現(xiàn)實,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勇于表達,樂于表達的情感意識,讓學生學會主動表達自我真情實感。寫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生活體驗,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感知和體驗中,對語言和文學的理解更為深刻,繼而能夠寫出更為生動、有趣的文章。比如當學生準備學習到一年級下冊“柳樹醒了”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課本預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校園生活以及戶外活動進行日常生活實際觀察、感知和體驗,讓學生感受春天到來的氣息,并讓學生將觀察到景物和感受到的情感寫到生活記錄本上,而后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朗讀自己的感受,這無疑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習作素材積累。然后,教師再進行課本知識講解,讓學生進行文本內容閱讀理解,并讓學生找出文章內容中最能打動自己的地方,或最能引起自我共鳴的詞語或語句,通過這樣的寫作教學,學生在觀察、體驗中能夠有效提高自我寫作能力,并進一步激發(fā)自我寫作思維,最終讓學生在多樣化的生活體驗、感知中不斷積累寫作素材和經(jīng)驗。
二、重視活動體驗,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活動體驗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寫作授課,從而讓學生在良好的活動體驗中收獲知識,開拓視野。在活動體驗中,學生的寫作情緒比較高漲,其寫作的動力更加積極,在這樣的活動體驗中其思想、情感表達也更為強烈。通過活動進行寫作教學引導,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更為深刻地感知文本內容,繼而在習作中能夠達到水到渠成的文本創(chuàng)作目的。比如當學生學習到二年級下冊“難忘的潑水節(jié)”一文時,對于部分少數(shù)民族學生而言,潑水節(jié)是他們難忘的節(jié)日,學生在學習該文章內容時,對文本知識的理解較為深刻,也能夠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但是,對于非少數(shù)民族或從未體驗過潑水節(jié)的學生而言,學生對文本知識的理解比較淺,若進行相關內容寫作,學生的寫作興趣比較低落。為了幫助學生進行相關內容寫作,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場戶外潑水節(jié)活動,讓學生在熱鬧、趣味性的活動場景中充分體驗潑水節(jié)的樂趣……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體驗進行寫作學習,能夠將寫作課堂變得更為生動盎然。在這樣的活動體中學生的視野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其表達欲望和寫作興趣也得以激活,最終讓學生的習作之趣源源不斷!
三、重視閱讀體驗,有效促進學生的習作能力遷移
寫作教學的主要手段和途徑是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通過閱讀教學進行寫作技巧講解,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的習作能力遷移。在小學寫作教學過程中,應精心選擇教材,根據(jù)課本教材的特點進行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寫作技巧模仿與創(chuàng)造,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習作技能。比如當學生學習到六年級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文本閱讀,讓學生認真地進行課本內容分析,細細品讀文本知識,而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段落分析,讓學生找出文章中對小女孩進行傳神刻畫的語句,并在學生仔細閱讀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閱讀引導,讓學生閱讀、想象和感受小女孩命運的多舛,最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涵。在理解文本和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條件下,教師再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手法進行鑒賞分析,而后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修辭手法進行寫作,繼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表達技能。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思維能力,讓學生更靈活地處理寫作,最終有效促進學生的習作能力遷移。
體驗教學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手段,在小學寫作教學中,采取體驗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語言,體驗寫作的魅力。通過體驗教學,可以讓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中不斷提高自我寫作水平,并促進自我能力遷移。
張淑萍,甘肅永昌縣南壩中心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