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部分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師只注重對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卻忽視了對習作的評價,使學生的習作積極性得不到有效的增強,從而阻礙了學生習作積極性的提高。因此,教師應從“習作目標、習作方法、習作形式”三個方面幫助學生學會鑒賞習作,對習作進行有效的評價。
一、小學生進行語文習作評價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第一能夠豐富學生的內在情感。在對學生進行習作評價能力培養(yǎng)時,教師通常會建議學生閱讀大量的文學作品,學生通過對文學作品的閱讀,從中感受到作者在習作時融入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內涵,從而使學生與作者之間加強心靈溝通,使學生感受到作者所要傳達的精神力量,使得自身的內在情感得到豐富。尤其是對于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來說,增強自身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其陶冶身心,提升文化水平,通過大量的閱讀和習作將能夠砥礪自身的人格,豐富內在情感,提升精神境界。
第二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習作最能夠體現(xiàn)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教師加強對職校生的習作評價能力訓練則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同時,學生將會在進行習作評價的過程中積累大量的知識素材,這些素材不僅僅是文學方面,通常在習作中還會涉及到天文、地理以及立法等等,對這些領域基礎知識的掌握也能夠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綜合素質。同時,還能夠將進行過評價的習作中優(yōu)秀的部分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使自己的習作水平更上一層樓。
第三能讓學生感悟經典,獲得啟迪。文學作品是中華寶庫中的藝術瑰寶,是中華人們的驕傲。文學作品中有的已經經歷幾千年的傳承,是古人的辛勤之作。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在歷朝歷代中繼承,更古不衰,經歷多次文化改革,依然能夠能到完整的保存,使人百讀不厭。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加強對文學經典著作的閱讀,并對古籍名著進行評價,說出自己閱讀后的感受并且表明批注,從中感悟經典的力量,獲得啟迪。同時,對于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在進行閱讀欣賞的同時,也有傳承的義務。因此應勤動筆,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文學作品,使其能夠被后人繼續(xù)傳承。
二、提升小學中高年級語文習作評價有效性的措施
(一)要采用正確的評價方法
一是批注。所謂的批注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在文中的空白處將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感受標記出來,是我國文學鑒賞中應用的主要形式。因此,在當前小學生語文的閱讀當中也應采用寫批注的方式,教師在習作教學過程中,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的筆尖活動起來,能夠獲得其他方式不可比擬的教學效果。
首先是要學會應用批注符號,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在閱讀文學名著等讀物時,利用畫圈、寫感想的方式進行批注,例如,“下劃線后面加一個問號”就代表此處有疑慮;“三角形”則代表此處有引起注意的詞;“波浪線”代表的是習作中描寫的比較優(yōu)秀生動的句子;“單橫線”是文中承上啟下過渡作用的句子等。其次,拓展批注維度。在新課程標準中要求“評價要尊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因此,教師在習作的評價中不應以自己的評價為主,還應將學生和家長都邀請到教學評價當中,從而引起思維的碰撞,提升習作思維的互動性。
自我批注是指當學生自己完成寫作初稿時,進行的自我修改。自我修改能夠幫助學生對自己文章進行查漏補缺,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學生在進行自我修改時,要本著“多讀多看”的原則,在閱讀中思考和批注直至自己滿意。交換批注是指二者或者二者以上互相進行閱讀和批改,這樣的評價方式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促進習作能力的發(fā)展。多元批注是指在批注的過程中進行多元化的方式,將更多的人邀請到習作的批注當中,從而使習作能夠通過被多角度的品評之后,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獲得更高水平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批注《游西湖》時: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笔罴倮?,我就去了杭州最美的珍珠——西湖。在岸上望去西湖很大,在太陽的照耀下,湖面上波光粼粼,像一面碩大的銀鏡。在山下看雷峰塔時,據(jù)說雷峰塔時由經磚做的,經磚能夠給人們帶來好運,因此有很多人來偷經磚,希望能夠帶來好運。針對這個習作教師交給了學生、家長進行批閱。
學生批注:通過運用諺語,開篇點題,顯得十分文藝。
家長批注:我孩子知道這個傳說,并且能夠運用到作文當中,值得點贊。
教師批注:開頭和傳說的引用十分恰當,但是文章中多處語句重復,可以適當刪減。
針對《游西湖》一文的批注,學生、家長和老師都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表揚學生文中精彩得當之處,并且指出文章中語句重復的缺點,讓學生能夠在日后的寫作中注意并改正。
二是講評。在具體的習作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到習作的評價當中,使學生能夠在聽、說、讀、寫等一系列的實踐中獲得習作評價的方法,從而提升習作欣賞水平和修改能力。
首先是賞析式賞評,教師在進行習作評價的過程中應具有一雙慧眼,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習作中的優(yōu)點和缺點,所謂“賞識導致居功,抱怨導致失敗”,這將要求教師應本著辨證的觀點看待學生的習作。例如,學生甲在朗讀完《我的同桌》一文之后,教師對此篇文章進行點評,教師說“文章最后一句,忘了告訴你們這就是我的同桌,這里的忘了告訴你們運用得十分恰當,其實并不是真的忘記了告訴,而是間接的、有構思的在結尾處點題,從而增強了文章的表現(xiàn)力。”
其次是挑剔式賞評。教師在進行挑剔式賞評中應本著“不能放過一個字”的原則,使學生明白錯誤所在以及產生錯誤的原因,并且能夠在日后的寫作中加以改正。例如,在進行《我的小伙伴》一文寫作時,學生普遍會犯這樣的錯誤,即在文章中多次出現(xiàn)“記得又一次”“記得還有一次”等詞語,甚至有學生的作文中連續(xù)出現(xiàn)十多次“記得又一次”。教師針對這種現(xiàn)象對學生進行了指導,教師告訴學生要將“記得有”去掉,只剩下“一次”,這樣做既能夠做到意思不變,又不顯得文章過于啰嗦,在作文的寫作中能用兩個字說明的堅決不要用五個字,學生紛紛點頭,按照教師說的去做。
(二)要建立習作交流平臺
學生的習作應本著“樂于表達,分享習作快樂”的原則,這同時也是新課標對教師教學提出的要求。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習作教學中,應建立起特色的習作交流平臺,讓學生們能夠在平臺中互相交流和評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和欲望。例如,在班級中開展“每日一讀”活動,由班級同學輪流每天挑選出一段精美的文章分享給班級同學,讓同學針對此段進行評析。此外,還可以采用創(chuàng)辦“班級日報”的形式,讓班級中的學生將自己所寫的優(yōu)秀文章進行投稿,并且定期在“班級日報”中篩選出一些參加比賽,為獲獎學生頒發(fā)獎品。由于班級中人數(shù)眾多,學生間寫作水平良莠不齊,因此,教師為了公平起見,在“班級日報”中設立“小作家”“精彩片段”“加油站”幾個板塊,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將自己的文章進行分類投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原來的畏懼寫作轉變?yōu)橄矚g、熱愛寫作,用文字傳達自己的感受,樂于將自己的習作拿出來供教師和學生進行品評,從而改正寫作缺點,端正習作態(tài)度,在習作交流平臺中自己的習作興趣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與激勵。
綜上所述,重視小學中高年級的評價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習作的熱情和自信,提升習作水平,及時改正習作缺點和不足。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特點的影響,十分渴望受到老師的肯定和激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注重對習作知識的講解,也應加強對學生習作的有效評價,并且積極邀請學生家長以及更多的人加入到學生的習作評價之中,使其實現(xiàn)多元化的評價。此外,實踐研究證明,在班級中開設習作交流平臺能夠極大的改善學生對于習作的態(tài)度,有效提升學生對于寫作的自信心和寫作水平。
林玲,福建福州市敖峰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