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河
前幾日跟一哥們在一塊喝酒。正酣暢時,他突然很得意地對我說:“我現(xiàn)在啊,終于尋到了一個緩解心結的良方。”我頓生好奇,連忙追問他,快快講來。
哥們端起酒杯,一飲而盡后接著說:“前陣子,我真是倒霉透了,在單位遭人擠兌,幾次升職都泡了湯,偏偏又后院起火,老婆在家私會初戀情人被我堵個正著。那一刻,我真是心如亂麻萬念俱灰,但是,這等丑事又能與誰說哪?那天,我在家里呆不住,迷迷糊糊就到了父母家,看到二老的一瞬間,我突然心頭一酸,忍不住放聲大哭起來。你還別說,哭過之后,心里頓覺敞亮許多。所以,我決定以后再有什么打不開的心結,與其憋在心里難受,不如父母面前酣暢淋漓哭一場,豈不痛快,反正自己爹娘又不會笑話你。”
聽了這哥們一番陳述,我雖未當面反駁,心里卻委實不敢恭維。這樣一來,你這廝倒是痛快了,可憐年邁的雙親自此恐怕再無安心之日了。
《論語》里有個小故事。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夏問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說了兩個字——“色難”。意思是說,給父母一個好臉色就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難做到的。
孩提時代,我們每每在外面受了委屈,自會跑回家于大人跟前哭訴一番。父母或好言安慰,或虛張聲勢大聲叫嚷著,要替我們“報仇雪恨”,往往我們便會破涕而笑。彼時的父母簡直就是兒女最強大的靠山。然而,當父母垂垂老矣,風燭殘年的他們其實已經(jīng)脆弱得不堪一擊,他們已然變成老小孩,并視長大成人的兒女為靠山。作為兒女,又怎忍心將自己一時的不快和所謂悲苦,盡數(shù)傾倒在他們面前,讓他們牽腸掛肚、流淚心酸呢?
我私交甚篤的一個朋友,生意做得很大,脾氣也很大,下屬在他面前大氣都不敢出。唯獨在父母面前,他永遠都是面帶微笑,溫聲細語。他說,爹娘生養(yǎng)咱們一場不容易,別說沖他們發(fā)脾氣,即便對他們大聲說話,我都覺得極為不敬。
行孝重在心,孝心當形于色。每次回家,不管你在外邊是否如意,都別忘了給父母一個溫和的笑臉,因為最能讓老人安心的,莫過于子女開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