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萍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6--01
剖宮產是目前產科較為常見的一種分娩方式,有效解決了頭盆不稱、胎位異常、臍帶脫垂等因素導致的難產問題,以及胎盤早剝、前置胎盤等高危產科合并癥,有效保障了分娩期間產婦及圍生兒的安全[1]。不過,相較于陰道分娩,剖宮產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尤其是剖宮產瘢痕妊娠,而且,再次妊娠后,通常還需要再次行剖宮產手術。此次試驗在再次剖宮產中應用了再次剖宮產,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將試驗結果作如下報告:
1 資料及方法
1.1 基本資料
以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為研究時間段,將該時間段我院收治的再次剖宮產產婦11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臨床前瞻性研究原則,采用擲幣隨機法,將之分為兩組,各55例?;颊呋举Y料為:①觀察組。最小、最大年齡分別為20歲、38歲,中位數(shù)年齡(28.70±4.13)歲;孕周為36至42周,平均孕周為(38.97±0.47)周;②對照組。最小、最大年齡分別為21歲、39歲,中位數(shù)年齡(29.02±3.95)歲;孕周為36至42周,平均孕周為(39.13±0.50)周。根據(jù)上述信息可知,從基本資料上看兩組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研究對比的價值。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既往有剖宮產史,再次行剖宮產手術,產前各項檢查均顯示正常;②此次試驗計劃上交至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后,通過審批,并在其監(jiān)理下進行,產婦及家屬知悉實驗內容后自愿參加,已簽署知情同意書[2]。
(2)排除標準:①妊娠合并有子宮肌瘤等生殖系統(tǒng)病變者;②手術禁忌癥者。
1.3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腹膜外剖宮產術式,先將原有的剖宮產切口瘢痕切除,然后剪開腹直肌前鞘筋膜,從左側入路,采用腹膜外手指分離法,游離粘連部位,分離膀胱前和腹橫筋膜,食指探入膀胱頂左側脂肪堆積部位,鈍性分離直至膀胱子宮反折腹膜充分暴露,再將膀胱往右下側推離,使腹膜與右側距離為8cm。隨后,在腹膜外反折下0.5cm的子宮下段處,做一弧形切口,打開子宮、臀位或頭位將胎兒及胎盤取出,應用可吸收線連續(xù)單層縫合子宮,再使用生理鹽水沖洗腹膜外間隙,縫合1針,固定住膀胱,使其恢復正常解剖結構,再縫合2-3針,恢復腹直肌解剖結構,再使用可吸收線依次縫合前鞘筋膜及皮膚等。
對照組采用腹膜內剖宮產術式,采用與觀察組相同的方式切除剖宮產瘢痕、剪開筋膜,再撐開腹肌,對腹腔內粘連部位作分離、結扎處理,于子宮下段瘢痕處做一1cm弧形切口,頭位或臀位取出胎兒、胎盤,可吸收線縫合子宮切口,生理鹽水沖洗腹腔,再依次縫合相關組織。
1.4 判定標準
記錄兩組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離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記錄術后發(fā)生腸胃反應、應用鎮(zhèn)痛劑的例數(shù),計算百分比,記錄產后病率。對比上述臨床指標,評價腹膜外剖宮產術式用于再次剖宮產的臨床效果。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此次試驗所記錄的基礎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為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的表示方式為百分率(%),組間對比方式為檢驗;計量資料的表示方式為(),組間對比方式為t檢驗,若計算得到P<0.05的結果,表示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價值。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在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離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等指標上,觀察組數(shù)值均小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術后情況比較
在腸胃反應發(fā)生率、鎮(zhèn)痛劑使用率及產后病率上,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為,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剖宮產后再次妊娠時,為了保障母嬰安全,通常會繼續(xù)選擇剖宮產這一分娩方式,可選術式有腹膜內剖宮產術式和腹膜外剖宮產術式[3]。腹膜外剖宮產術式由于無需進入腹腔操作,可減少對于腹腔內臟器的損傷,對于產婦生理內環(huán)境造成的干擾較小,因此手術引起的生理應激也較輕微,術后產婦生理機能可迅速恢復。
此次試驗中,對照組采用腹膜內剖宮產術式,觀察組采用腹膜外剖宮產術式,各項手術相關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綜上所述:腹膜外剖宮產術式用于再次剖宮產,創(chuàng)傷小,術后康復快,值得采納應用。
參考文獻
劉秋力.腹膜外剖宮產術式用于再次剖宮產的臨床效果及預后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91):94.
于云,張前兵,歐陽仁堂,姜霞,黃芬平,胡志英.腹膜外剖宮產術式用于再次剖宮產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6,24(01):33-35.
郝淑蓮,史愛淮.改良式橫切口腹膜外剖宮產與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式比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7(0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