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中圖分類號】R7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6--01
前言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主要見于5 ~ 15歲兒童,屬于兒童呼吸道感染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咳嗽、發(fā)熱、全身不適、頭痛,可伴有咽痛、肌肉酸痛等,部分患兒有嚴重的后遺癥。作者為了研究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法,選擇11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分析了110例的診斷和治療的方法,具體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從2012年5月到2014年4月,110名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在作者的醫(yī)院接受治療,被選為研究對象。所有的患兒都被臨床和實驗室檢測確認。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兒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 55 例。對照組中男32 例,女23 例,年齡 6 ~13 歲,平均(8.63 ±1.17)歲,病程 3 ~12 d,平均(6.27 ±1.03)d。研究組中男 35 例,女 20 例,年齡 5~14 歲,平均(8.82 ±1.23)歲,病程 5 ~13 d 不,平均(6.81 ±1.23)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不存在較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2、診斷方法
觀察有臨床癥狀的所有患兒的體溫,并進行x射線胸片、血常規(guī)、C反應蛋白、肝腎功、心肌酶譜及肺炎支原體抗體檢測。
3、治療方法
(1)對照組。對照組患兒均采取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前 5 d使用阿奇霉素靜脈滴往 10 m g/(kg·d),5 d 后改為口服阿奇霉素,每天 10 m g/kg,連續(xù)服藥 3 d,3 d 后停藥 4 d,連續(xù)治療 3 周,3 周為一療程。(2)試驗組。試驗組患兒均給予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聯合孟普司特鈉治療,阿奇霉素用法與用量與對照組患兒相同,在患兒使用阿奇霉素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口服孟普司特鈉治療,6 歲以下患兒 4 m g/次,6 歲以上患兒 5 m g/次,1次 /d,連續(xù)治療 4 周,4 周為一療程。兩組患兒其他的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均相同。
4、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1)觀察指標。觀察并記錄患兒咳嗽、退熱、肺部啰音消失的時間,以及在治療中患兒發(fā)生的不良反應。(2)療效判定標準。(1)顯效:治療 3 d 內患兒的臨床癥狀均消失或者有明顯的改善;(2)有效:治療 3 d 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3)無效:治療 5 d 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未改善甚至加重??傆行?=(顯效例數 +有效例數 )/總例數×100% 。
5、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15.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 ()表示,比較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 )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組患兒在完成1個療程治療后, 研究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8.18%(54/55),明顯高于對比組 81.82% (45/5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同時研究組的退熱時間、消咳時間、啰音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比組。
三、討論
近年來,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約有30%的肺疾病患兒,無明顯的季節(jié)性發(fā)作時間,5 ~ 15歲的發(fā)病群體,有發(fā)熱、咳嗽、咽喉腫痛、頭痛、胸痛等主要癥狀,病情較重者可表現為呼吸困難、喘憋,甚至會有溶血性貧血、腦膜炎、心肌炎、腎炎等肺外表現。由于早期肺部體征與臨床表現不一致、肺部X線改變與體征不相符,易于誤診,影響兒童身心健康。因此,有必要提高診斷和治療水平。臨床癥狀、體征、x線胸片和實驗室檢查用于診斷疾病,確診率高。在這次研究中,所有的患兒被確診。
小兒肺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一年四季散發(fā),但主要的發(fā)病季節(jié)在春天和冬天。臨床引起小兒肺炎的誘因很多,如:孩子的體質較差,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呼吸系統發(fā)育并不完善,免疫力低下等等。除了自身的因素外,兒童的環(huán)境因素影響也很大。如果孩子生活在人群密集、通風不良、空氣污染很重的環(huán)境下也會導致肺炎的發(fā)生。
為了改善兒童的健康,需要加強小兒肺炎的預防和治療,改善生活環(huán)境和衛(wèi)生習慣、加強營養(yǎng),例如建議兒童多參加戶外活動、加強鍛煉提高機體免疫力,改善兒童的飲食,增加營養(yǎng)等。在疾病的診治過程中,需要結合病史、臨床癥狀、胸片、實驗室檢查以及抗感染藥物的使用進行診斷和治療,促使兒童早期恢復。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治療,首選藥物是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由于肺炎支原體是一類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最小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黏附于呼吸道黏膜表面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沒有細胞壁。通常使用大環(huán)內酯類藥物如紅霉素治療,但胃酸的不穩(wěn)定性使紅霉素失去了抗菌活性且生物利用度大為降低。近年來,阿奇霉素逐步取代紅霉素,阿奇霉素的誕生克服了這些缺陷,極大改善了抗菌活性,大大增強了在酸中的穩(wěn)定性,改善了口服給藥的生物利用度,目前已成為治療感染的一線藥物。阿奇霉素的吞噬細胞傳遞機制,即給藥后阿奇霉素迅速集中到多形核白細胞中及巨噬細胞中,隨著吞噬細胞的遷移將其轉運至感染部位,使感染組織中具有很高的濃度,并保持一個很長的時間,然后作為一個對病原菌存在的應答,再將其釋放出來,濃度超過很多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濃度。這種轉運機制決定了其獨特的藥物動力學特性。鑒于阿奇霉素具有高生物利用度、藥效持續(xù)時間較長等優(yōu)點,已作為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的首選。孟魯司特鈉是一種高選擇性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具有有效抑制白三烯活性及阻斷白三烯所導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氣道嗜酸粒細胞浸潤、黏液分泌及支氣管痙攣等作用,從而改善呼吸,改善呼吸困難的癥狀。本文研究中,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的試驗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 95.7%,明顯高于僅采用阿奇霉素治療的對照組患兒的 8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而且試驗組患兒經過治療后,咳嗽、退熱、肺部啰音消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也均明顯短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
四、結束語
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是關鍵,結合臨床癥狀、體征,x線胸片和臨床實驗室診斷率高,阿奇霉素序貫療法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胡亞美,江載芳主編.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174—1201
王瑜.小兒支原體肺炎84例臨床分析[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1,34(2):71
張筠,王坤,于靜,等.16例/bJL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