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秋鴻
“特斯拉國產”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xiàn)在新聞標題上,說多了聽起來就像“狼來了”一樣,但這一次,在合資股比放開政策出臺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特斯拉就搞出了一個新聞。
根據國家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資料顯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于5月10日獲上海浦東新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合法的營業(yè)執(zhí)照。營業(yè)執(zhí)照信息也顯示,特斯拉(上海)注冊資本為1億元,其經營范圍是從事電動汽車及零部件、電池、儲能設備、光伏產品領域內的技術開發(fā)、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技術轉讓,上述同類商品的批發(fā)、傭金代理(拍賣除外)及進出口業(yè)務,并提供相關配套服務,電動汽車展示及產品推廣。
由如此多頓號組成的并列詞匯中,沒有一個詞與生產有關,這些業(yè)務看起來都像是特斯拉的研發(fā)及銷售服務公司。關于特斯拉國產的傳聞有很多,去年2月就有消息稱,特斯拉將與中方各按50%的出資比例合資,在上海臨港地區(qū)建設年產50萬輛的生產基地,隨后雙方均進行了否認。曾經有太多烏龍讓我們在追尋真相的過程中必須更加謹慎,好在這件事確實是馬斯克親口承認過的。
特斯拉落戶中國的計劃一直在進行。在5月的特斯拉一季度財報會議上,馬斯克說:“可能在下個季度,我們就將公布有關特斯拉中國超級工廠的信息,最遲不會晚于今年第四季度?!比绱丝磥恚厮估虾9镜某闪?,是為中國的超級工廠鋪路。
目標是一箭雙雕
表面上看,國產是一個產能與市場的雙重解決方案。去年一年,特斯拉總計交付了103181輛汽車,其中,承擔特斯拉走量任務的Model 3卻只有1700余輛。產能的嚴重不足一方面把消費者的耐心給磨沒了,另一方面對電動卡車Semi和第二代超級跑車等后續(xù)產品的推出也有所阻礙。眾所周知,現(xiàn)有幾款車的“欠賬”就夠還幾年的了,此時特斯拉還不斷給自己挖坑,新車規(guī)劃或者上市速度一直要快于產能的擴張速度。所以,從這個邏輯上講,建設新的超級工廠是必然。
要解決量產能力這件事,不光是簡單的新建工廠可以做到的。在Model 3的身上,就能看出特斯拉對于產能的估計太過樂觀。原計劃周產量5000輛的Model 3,去年一年也僅交付了1700多輛。有分析認為,這是因為特斯拉超級工廠全自動化生產帶來的效率問題;有人說,Model 3的電池從18650更換到21700,這導致部分電池模塊需要工人手動組裝,甚至需要從合作伙伴松下借調員工,從而影響了效率。
然而,經過生產線的調試,今年特斯拉超級工廠的產能開始爬坡。2018年一季度Model 3產量達到9766輛,預計全年產量將超過18萬輛,特斯拉2018年合計產量或許將會達到35萬輛左右。無論是否新建工廠單位工廠的產能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否則,再繼續(xù)投入新工廠的建設也只是入不敷出。特斯拉超級工廠的產能提升后,新建工廠才能發(fā)揮它應有的價值。
再來看中國,無論從政策還是從市場來看,都是純電動汽車成長的沃土。全年新能源汽車77.7萬的銷量中,絕大多數(shù)都是純電動車。雖然采用純進口的銷售方式,但中國市場去年一年也為特斯拉貢獻了14883輛的銷量。這個數(shù)字僅占中國電動車市場3%的份額,看似并不大,然而來自中國市場的營收卻占到營收的大約17%,從特斯拉全年營業(yè)收入反推,可以得出,這個數(shù)字接近20億美元。所以中國市場是一塊肥肉,只要有機會特斯拉不可能放棄。
要看療效還得投入和等待
長遠來看,國產或許能夠為特斯拉提供一個很好的成長空間,但這也需要提高單位工廠產能的前提,同時還得舍得投入和等待。中國市場不是西藥,不能立刻見效。且不說,快的話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超級工廠正式在中國落地,但距離它真正發(fā)揮使用價值仍然還有很長一段時間。這背后的投入給目前持續(xù)虧損的特斯拉一定的壓力。據財報透露,2017年特斯拉凈虧損為22億美元,而2018年一季度的凈虧損為7.85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即使單看營業(yè)收入,特斯拉是持續(xù)增長的,奈何賺的沒有花的多。有消息稱,特斯拉的現(xiàn)金流可能無法支撐它度過2018年。而在中國超級工廠正式投入運營之前,特斯拉還得白己扛住虧損的壓力。
在特斯拉(上海)公司成立消息爆出后,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卻傳出了另一則跟特斯拉有關的新聞。因為蘋果對于特斯拉的盡職調查,導致蘋果收購特斯拉的消息又一次不脛而走。
首先,由于盡職調查是企業(yè)收購兼并程序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但凡涉及,必與收購聯(lián)系在一起。而這個動作也發(fā)生于風險投資和企業(yè)公開上市前期的工作中,所以其實并不絕對。
其次,從可行性的角度,蘋果是一家市值近萬億美元的企業(yè),而特斯拉的市值約為512億美元,同時蘋果擁有大約2851億美元的現(xiàn)金。一個缺現(xiàn)金,一個現(xiàn)金多到可與國家抗衡,這就像拼圖的兩塊,好像兩者拼在一起,恰巧可以使拼圖完整。
再次,蘋果并不是對造車沒有想法,謠言漫天飛但是蘋果一直不予置評,堅持閉門造車。2014年開始,蘋果集結了一千多名員工在總部庫比蒂諾附近的一個秘密地點進行內部代號為“泰坦Titan”的電動汽車研發(fā)工作。去年,加州機動車管理局一位發(fā)言人向媒體表示,蘋果獲得的測試許可包括3臺測試車以及6名司機。現(xiàn)在蘋果的造車似乎是司馬昭之心,這為蘋果與特斯拉的關系提供了讓人聯(lián)想的空間。
早在2015年蘋果年度大會上,一位股東就曾坦率地向庫克表示,希望收購特斯拉。彼時的庫克選擇的是回避:“我們與特斯拉沒有聯(lián)系?!币痪湓挘袛嗔水敃r很多的想像。如今,時間過去了三年,幾次盡職調查下,很難說事情還會那么絕對。但很明顯的是,庫克不會讓馬斯克做大哥,馬斯克也不會甘于成為庫克的小弟,在這種情況下,投資顯得稍微靠譜一些。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即將召開特斯拉6月5日的年度會議之前,代理咨詢公司機構股東服務集團建議將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和董事會主席兩大角色分開,由不同的人擔任。目前,埃隆·馬斯克兼任特斯拉首席執(zhí)行官和董事會主席。
ISS指出,特斯拉Model 3產能瓶頸,以及公司文件中的“未能實現(xiàn)Model 3量產和成本目標,質量也不如預期”,都會對公司業(yè)務、前景、業(yè)績以及財務狀況帶來重大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董事會成員有必要采取措施,保證管理層集中精力解決生產瓶頸,以及確保高管不因外界商業(yè)利益或者推特之爭分散注意力?!?/p>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市場和投資者或許比馬斯克還要擔心特斯拉的產能和現(xiàn)金流,即使落戶中國并且之后將在中國國產是一個積極的信號,短期之內的效果還是十分有限。而且大家都知道,國產等于降價,長遠來看,這是一個優(yōu)勢,短期之內部分消費者或許開始猶豫,要不要現(xiàn)在下手?銷量也會因此產生波動。
國產是一個美好的愿景,但達到愿景之前,特斯拉有太多的包袱需要承受,能否真正實現(xiàn),繞不開那幾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過去的產能如何提升?現(xiàn)在需要的錢從哪兒來?未來單靠自己能否適應中國的商業(yè)環(huán)境?這些都還懸而未決。對于中國市場而言,還有一段時間,特斯拉就要真正加入,那些想要成為中國版特斯拉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可真的要進入倒計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