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階段是教育啟蒙的黃金階段,而幼兒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點則是師幼關系的自然互動。大量的研究表明,滲透游戲精神是實現(xiàn)師幼互動最為有效的方式。作為幼兒活動的常見方式,游戲是具體教學活動實施的主要載體,而其中提煉出的游戲精神在師幼互動方面優(yōu)勢明顯。本文主要就游戲精神滲透下的師幼自然互動進行探討,以期實現(xiàn)幼兒教育的有序開展,也帶動幼兒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
關鍵詞:游戲精神;師幼互動;策略探討
師幼互動是幼兒教育高質高效的保障,是幼兒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而游戲作為幼兒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在游戲的組織實施中滲透游戲精神,有助于自然和諧師幼關系的建立。對于幼兒教師來說則可以提升其職業(yè)幸福感。作為幼兒活動的核心精神,游戲精神引領下的師幼互動自然和諧,調動幼兒學習參與的積極性,實現(xiàn)幼兒健康成長與發(fā)展。因此在幼兒教育中,必須關注幼兒游戲,關注游戲精神的教育滲透,優(yōu)化自然師幼互動。
一、 關注幼兒自發(fā)性游戲行為,讀懂行為背后游戲實質
幼兒的游戲往往是基于自身的游戲思維的,與成人的游戲思維存在一定的差距。幼兒的游戲精神也常常是隱性的,教師如果以成人的思維是很難進入到兒童的精神世界的,更無法與其產(chǎn)生精神的共鳴,無法產(chǎn)生有效的互動。理解幼兒游戲的本質,其是基于幼兒心智水平的對愉悅體驗的追求。我們在幼兒管理中常常會抱怨部分幼兒與別人不一樣,總是喜歡搞惡作劇,十分調皮搗蛋。例如在組織大家玩擁抱游戲時,總會有幼兒跑到教師懷抱里但是又突發(fā)性把教師推倒。有的幼兒因為一次食物嘔吐將污物吐到了衣服上,然后反復這樣,很明顯是故意的行為,很多教師習慣性地制止。而有的教師與幼兒深入交談后,才知道幼兒在玩“食物滑滑梯”的游戲,對他來說,這個游戲十分有趣。幼兒的游戲精神被看作是幼兒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也是其發(fā)展中的自我超越。教師要基于游戲精神,做好師幼自然互動關系的建立,前提是了解幼兒的游戲行為,游戲本質,幼兒的很多滑稽或者是不可理解的行為其實都是自發(fā)游戲的體現(xiàn)。建立互動自然的師幼關系,教師就是要讀懂幼兒行為游戲本質精神的基礎上,從幼兒的角度去看待行為中的游戲價值與趣味,基于幼兒的興趣去規(guī)范引導這些行為。
二、 堅持幼兒游戲主導地位,基于幼兒興趣發(fā)掘游戲
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可能有很多自發(fā)性的游戲,很多教師對于幼兒自發(fā)性的游戲置之不顧。其實幼兒自發(fā)性的游戲恰恰是游戲精神的體現(xiàn),是自然和諧師幼互動關系建立的催化劑。教師應鼓勵幼兒開展自發(fā)性的游戲,保持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導地位,幼兒在愉悅、自由、快樂的氛圍中和情緒下參與游戲,暢想游戲的歡樂。教師如果主動參與到幼兒的自發(fā)性游戲中,可以更好地與幼兒溝通交流,了解傾聽他們的想法,與幼兒打成一片。例如中班的男孩利用各種器械車、風火輪、模型開展的秘密作戰(zhàn)游戲,小班女孩利用海綿搭建的小房子開展的過家家游戲等都是教師應該鼓勵并參與進去的自發(fā)性游戲。除了鼓勵幼兒發(fā)展自發(fā)性游戲,教師也應該基于幼兒的興趣,根據(jù)幼兒所迸發(fā)的想法、愿望,所流露的情感以及所產(chǎn)生的行為方式創(chuàng)新設計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幼兒喜歡,教師也達到了既定的教學目標。例如教師在講解環(huán)境保護主題知識時,可以引入變廢為寶的課堂制作小游戲,準備一些廢紙殼、廢塑料瓶、廢絲帶等,讓幼兒動手做一做,有的幼兒做出了賽車,有的幼兒做出了風車,有的幼兒做出了紙花瓶,游戲的積極性高。在這些幼兒為主導的游戲中,建立起和諧自然的師幼關系。
三、 教師要善于分析游戲行為,選擇合適時機介入游戲
滲透游戲精神實現(xiàn)自然互動師幼關系的建立,意味著教師必須在游戲介入時合理恰當。做有效的介入,成為幼兒游戲的支持者。在初始階段,幼兒對游戲往往保持較高的興趣,但是當游戲進行到一定階段,幼兒的游戲熱情會逐漸衰減。期間也會因為幼兒知識經(jīng)驗和能力水平的限制,游戲中遇到困難,受到干擾。因此要求教師必須適時地介入游戲,避免茫然性,在綜合分析游戲開展情況,幼兒興趣特點的基礎上鼓勵引導幼兒,在幼兒即將放棄游戲參與時通過角色扮演等參與到游戲中,實現(xiàn)其游戲參與積極性的回升與保持。例如引導幼兒參與變廢為寶的游戲,當幼兒對廢品利用制作等逐漸失去興趣時,教師可以扮演參觀者,參觀幼兒的制作工廠,并且對他們的奇思妙想予以肯定,甚至可以象征性地購買產(chǎn)品,幼兒的積極性又被調動起來,這得益于教師適時地介入,有效的教育引導,游戲精神也得以在幼兒教育,幼兒活動中貫徹滲透。
四、 加強幼兒游戲教學的反思,通過反思優(yōu)化師幼關系
教師在幼兒的教育成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加強幼兒游戲教學的反思,加強游戲精神的滲透鉆研,這也是教師成長發(fā)展的內在要求。教師的成長發(fā)展與幼兒是有一定關聯(lián)性的,因為教師的教學反思帶動教師的成長,而教師的成長又助力于幼兒教育,助力幼兒成長發(fā)展。加強對游戲精神滲透的反思,從實際問題出發(fā),加強理論與實踐的指導,在教學反思與探討中實現(xiàn)教學理論在教學實施中的靈活運用,學以致用,取得教學實效性。每一次幼兒游戲結束后,教師必須總結反思這次活動的每一個細節(jié),分析其存在的問題,探討其有效的改進方式。常常問自己:這個活動中的游戲本質是什么?教育開展中幼兒自發(fā)性的游戲有哪些挖掘的價值?哪個孩子的表現(xiàn)與自己的預期不一樣?游戲教學中該如何調控等?通過這一系列問題的分析,教師可以更加全面、客觀地評價幼兒的游戲表現(xiàn),對游戲精神的理解更為精準,教師在不斷的反思中獲得相關的教學理論支撐,從而實現(xiàn)教學的總結與歸納,實現(xiàn)自我的成長與發(fā)展。充分滲透游戲精神,建立起和諧自然的師幼互動關系。
教師是基于成人角度理解游戲精神的,而兒童是基于自身認知開展游戲的,因此兩者出發(fā)點的不同,立足點的不同,對游戲精神的理解也有差異。但是有一點是相通的,就是游戲精神注重過程,追求愉悅體驗。因此要想通過游戲精神的滲透,實現(xiàn)和諧自然師幼互動關系的建立,教師必須理解幼兒游戲精神的本質,關注幼兒游戲中的主導地位,適時地介入游戲指導游戲開展,加強幼兒游戲精神的探討反思,轉化思維,做好與幼兒的有效交流,在精神、物質及行為等層面進行互動對話。堅持游戲精神主導下的有效互動,多理解、多認同、多鼓勵、多信任、多總結,關照幼兒游戲精神,優(yōu)化師幼互動。
作者簡介:陳靜,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千燈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