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淵
摘 要:陶行知的生命教育理論具有豐富的內涵,與當前的思想政治改革一致,該理論為思想政治課堂閱讀增添了時代色彩與強大生命力,激發(fā)學生開闊視野,挖掘和利用生活內涵、提升自己的生活境界,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品質,獲得自身的健康發(fā)展。本文將從學習目標,教學內容,教育策略,教育標準,教學方法和教育評價開展探究與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論;思想政治課;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7-010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7.061
作為現(xiàn)代中國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結合國內外不同學校的先進教育理念,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教育理念。陶行知先生畢生致力于改革中國的實踐為后代留下了寶貴的教育遺產。他收集了古代和現(xiàn)代中外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精髓,創(chuàng)立了生命教育理論,為中國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奠定了思想基礎。陶行知先生距今也有60多年的歷史了,但他的思想仍然散發(fā)著灼熱的光芒,因為他的生命理論教學包含了與當前初中思想相關的現(xiàn)代教育的許多元素,在道德階層中具有現(xiàn)實的主導意義。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整個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它不僅在中國現(xiàn)代教育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對加強和改進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和深遠的指導意義。
一、生活教育理論的解讀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理論的核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決定教育,“教育需要賦予生命力量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認為,人們在社會中生活方式不同,因此受到不同的教育。“美好的生活是一種良好的教育,糟糕的生活是一種貧窮的教育,以目標為導向的生活是一種有目的的教育?!鄙鐣顔栴}也是教育問題,社會生活無處不在,生活無處不教育。整個社會活動的范圍、教育的程度、教育的內容和意義都存在于生活中,教育的目標也是以人生為目的。陶行知不同意教育與生活的分離,秉承兩者融會貫通,相輔相成的關系。
(二)社會即學校
社會即是學校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另一個重要命題,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學校即社會,就好像把一只活潑的小鳥從天空里捉來關在籠子里一樣。社會即學校則不然,它是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學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這就是為什么闡述社會即學校的理念。在理論中,陶行知強調學校教育不僅僅局限于書面的內容,同時也要與生活相結合、與自然相結合、與社會結合,將學習的最終目標進行明確,提升教學內容的應用型,因此實現(xiàn)真正的教育育人。
讓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地方和每個生活單位都能擔起學校的職能,使整個社會成為一所大學校。同時學校要打破壁壘,與全社會接軌開展公開教育,使教育的作用得以充分實現(xiàn)。這一提議能夠真正把學校帶入社會環(huán)境中,使學校與社會緊密聯(lián)系。學校不再是生活的附庸,而可以成為社會生活的必需品。
(三)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生活理論的核心理念之一提倡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把實踐、學習、教學融合起來,不讓學生空讀書,要把書讀活,能夠學會如何應用是學習的核心。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現(xiàn)代教學現(xiàn)狀已然發(fā)生巨大的不同,我們應當以生活實際為基礎,建立更好的、更完善的學生教育體系。教學做是生活中的三個不同的方面,并不是他人口中所謂的三個毫不相干的方面?!敖痰姆椒ǜ鶕W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边@也是陶行知先生在自己文章中對于“教學做合一”而提出的具有針對性的解釋。
二、初中思想政治課的現(xiàn)存問題
(一)思想政治課教學觀念趨于傳統(tǒng)
部分思想政治課教師在響應新課改的要求的過程中“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完全理解和準確把握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實質,課堂教學已成為一種形式主義的陷阱,再形成重內容、形式的片面追求所謂的“高效率”。他們沒有深入學生的心靈,沒有起到鼓勵教育的作用,課堂表面的熱鬧并不能隱藏其無效的課堂教學這一事實。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的落后教學方式仍然占有一定的比例。其原因在于部分教師思想保守,不求進步,因循守舊。不能去創(chuàng)造勇于實踐、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客觀上講是中學思想政治課課程安排緊湊的主要原因,每周只有兩節(jié)課,每節(jié)課時間為45分鐘,但教學能力較大,學生需要更高的能力水平去運用自己的知識思考、分析、總結和解決問題。許多教師特別是九年級的教師,只能通過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來完成課程內容,應對繼續(xù)教育的壓力,忽視學生的技能和智力的發(fā)展。這種學習知識的方法顯然增加了學生的考試水平,但卻讓學生厭倦了書本和厭惡思想政治課。
(二)思想政治課教學方式落后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趨于嚴肅,可發(fā)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關系的界限趨勢,教育者一般以領導者或高人一等的身份發(fā)言?!拔艺f什么你需要聽”“我要求你,你得這樣做”,就像行政長官的命令一樣,單向命令要求超過了雙向互動。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多采用單向機械灌輸的方式,較少考慮受教育者的需求、反應和影響。但隨著教育民主化的普及,受教育者有可能會迫于對教育者的權威而表現(xiàn)為表面妥協(xié)。但是,他們在心中可能會無法認同,這使得教育的實效性遭到極大的折扣。
(三)思想政治課課堂與生活相分離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考試命題的方向也發(fā)生了變化。許多話題都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與時事熱點密切相關。這些新的標準要求學生們去利用知識來分析更復合型的問題,以便更好地去回答每一種社會現(xiàn)象與每一個學習中的難題,更好地通過課程知識的學習去掌握社會規(guī)范、適應社會生活的變化,用知識去指導生活實踐,最終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生活。因此,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生要將學習作為主體地位不能被忽視,但更需要從社會課堂、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融合,使得思想政治課堂與生活相契合。而現(xiàn)在的思想政治課堂多偏向于機械化的、填鴨式的學習,老師負責把知識塞進學生腦子里就等于完成了教學指標。
三、生活教育理論與思想政治課堂結合方法
(一)提高授課教師的教學觀念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實際上存在著不平等的關系,教師處于知識頂端是知識掌握者和課堂管理者,學生處于被迫學習的位置。事實上,在信息時代每個人都可以容易地獲得信息,學生可以獲得教師都不清楚的各種信息,所以老師不再具有知識的權威性。因此,把思想政治教學活到生活的最重要條件是教師的正確定位,即建立符合現(xiàn)代生活教育理論的民主同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將從居高臨下變?yōu)槠揭捉?。珍惜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善于傾聽學生的聲音。把課堂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利用他們綜合知識去解決問題。同時教師也應該注意教學語言的變通,關注語言中的潮流性、民主性與生活性,并結合當代的社會潮流話題與學生交流,這可以觸動學生的心弦并喚起他們的共鳴。
(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
現(xiàn)代教師需要掌握現(xiàn)代知識,學習現(xiàn)代技能,感受現(xiàn)代問題,用更加現(xiàn)代化的方法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在參與著社會生活并學習新型的事件與知識,與時俱進。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中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相關理論完全符合對于現(xiàn)代教師自我修養(yǎng)的基本要求。例如,當學生學習公民的基本道德標準和社會道德的內容時,機械式的學習往往會他們產生厭惡的心理。但如果老師依靠PPT、視頻等多媒體課件去展示社會生活中的人們不遵守社會道德而產生的負面材料以照片或視頻,或者讓學生看一些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公益廣告,這樣不需要老師的灌輸,學生們在精神層面就會接受知識的“洗禮”,在學到政治課堂的知識的同時也會在實際生活上做出正確的人生價值選擇。
(三)課堂教學貼近生活
在曉莊師范的教育實踐的時候,陶行知先生提出了作為一個現(xiàn)代化的人需要達到的要求,即是“健康的生活,勞動的生活,科學的生活,藝術的生活和改造社會的生活”。曉莊師范的師生們,聽從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誨,受到了這五種生活教育的啟迪。陶行知先生為曉莊師范禮堂撰寫的對聯(lián)是“與馬牛羊雞犬豕交朋友,對稻粱菽麥黍稷下功夫”,這更加直接地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這一點仍值得現(xiàn)代的教育者去學習和借鑒。今天的教育內容仍然有很多遠離學生生活的理想內容方向。思想政治教學強調教材內容的系統(tǒng)化教學,學生學習獲取教科書內容僅僅是為了應對考試。這種現(xiàn)實也更加體現(xiàn)了生活教育理論與思想政治課結合的重要性。
與學生生活無關的教育是無效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才能讓學生接受到有效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認為,生命教育是“終身教育”而不是“虛假教育”,思想教育教師教授的政治思想教育需要給學生提供道德教育標準和生活指導,給學生提供生活的方向和動力。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學生要真實了解社會現(xiàn)實的情形,才能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處理事件提供有效的幫助。這就是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融入生活和教育。引用陶行知先生的話來講就是,“依照生活教育的五大目標來說:康健的生活即是康健的教育;勞動的生活即是勞動的教育;科學的生活即是科學的教育;藝術的生活即是藝術的教育;社會革命的生活即是社會革命的教育”。
四、結語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和新課程改革強調實踐過程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特別關注學生在鍛煉過程中的體驗。因此,在生活中學習德育知識是當代思想政治課上一項非常重要的要求。這種與課堂互動的形式有助于學生深入思考并改善他們的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積累實踐經驗與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總之,所有的學習最終都是回到生活,沒有生活作為基礎,任何學習都沒有意義,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我們應將其與生活相聯(lián)系,深入貫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聯(lián)系新課程體系建設,關注生活與學習之間的關系,建立一個高效的教學課堂,把教學目標與生活相結合,更好地了解其實用性。學習陶行知推進新課程改革,讓思想政治課教學成為當代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針仍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在短期內難以立竿見影。這就要求大多數思想政治的教育者不斷進行研究和實踐,逐漸開創(chuàng)一片思想政治課堂教育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 陳有根.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18(19).
[2] 石輝娥.對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教師,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