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華
讀過《水滸》的看官,或許心下皆有個老大的疑問。
初,史進因意氣相投,結(jié)交了少華山的朱武等強人,后因不慎走漏消息,引來華陰縣官兵的圍捕,繼而火燒莊院,殺散官兵,隨朱武上了少華山??墒愤M又不愿當強盜,遂離了少華山去尋師父王進,但路沒少跑,銀子沒少花,卻連王進的影子也沒尋著,這卻是為何?
原著中最后一次提到王進,是在第六回瓦罐寺外的赤松林里,史進對魯智深說:“小弟亦便離了渭州,尋師父王進,直到延州,又尋不著?!敝链?,偌大一部千軍萬馬風云變幻的經(jīng)典名著,卻再無王進的只字片語??垂賯儾痪挂獑枺和踹M去哪了?
欲知王進去處,咱還得從頭說起。
看官們都曉得,梁山上共有一百零五條男好漢和三條女漢子。但《水滸》里第一個出場的好漢,卻并非那些個因殺人放火而被官府逼上梁山,或被梁山義士所逼無奈上山的英雄(如盧俊義、徐寧、安道全等)。相反,筆墨不多的王進才是小說里的頭條好漢。施大爺為啥要安排個與梁山不相關(guān)的王進首個出場呢?其實這里頭大有深意。
首先,王進頗有身份,他的職業(yè)是萬人敬仰的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有些讀書不太仔細的看官,一上來便被這“八十萬禁軍”幾個字給唬住了,實際上禁軍教頭并非官職,且宋時的禁軍教頭多了去了(宋史載有270人左右),《水滸》一書,有名有姓的禁軍教頭便有五個:王進、林沖、丘岳、周昂、王文斌。
單論教頭,《水滸》里遍地皆是,官方的有王進父親王升、林沖岳丈張教頭、金槍班教頭徐寧等。民間的也不少,如柴進家里的洪教頭、祝家莊的欒廷玉、曾家莊的史文恭等等。教頭,說白了就是個武術(shù)教練。禁軍教頭,就是京師部隊里的武術(shù)教練。那有人說了,王進不過是個教士兵練武的,他有啥好讓人敬仰的呢?
其實王進的可貴之處,并不在于他的職業(yè),而在他的武藝品行和風度。先說武藝,原著里找不到王進對決高手的文字,但史進是王進一手點撥的徒弟,史進又是《水滸》里頭個出場的梁山好漢,是梁山上響當當?shù)摹疤煳⑿恰?,坐的是?3把交椅。排名有可能摻水,但殺人活命的戰(zhàn)場,實力玩不了假。且看史進戰(zhàn)績,戰(zhàn)童貫時,史進手起刀落,砍死吳秉彝。征遼時,史進連殺楚明玉、曹明濟二將,端的武藝高強。史進如此威猛,不過是王進指點了半年左右的武藝而已。
再說品行。放眼整部《水滸》,唯有王進才是最忠孝雙全,最拿得起放得下的風度好漢。為啥?當初,王進父親王升是朝廷的都軍教頭,曾一棒打翻了尚未發(fā)跡的高俅,打得未來的高太尉“三四個月將息不起”。高太尉得勢后,將這口鳥氣撒在了仇人兒子王進的頭上。這時,王進是咋面對的呢?
且看原著第二回,先是王進娘道:“我兒,三十六著,走為上著?!蓖踹M道:“母親說得是。兒子尋思,也是這般計較?!笨?,便是老娘不說走,王進也會“這般計較?!蹦陌阌嬢^?此處不留爺,爺上延安去。京城呆不下,王進立馬便去投奔延安府的老種經(jīng)略相公。
于是八十萬禁軍教頭什么的,在王進眼里統(tǒng)統(tǒng)成了浮云。有人說了,一份大有前途的職業(yè),王進說扔就扔了,的確是拿得起放得下,對娘也自是孝順,可他這一走,不成逃兵了嗎?忠卻忠在哪里呢?嘻嘻!這話問的好。這一問,才看出王進心胸來。
最后,說一說王進的風度。王進被高俅假公濟私侮辱一番回家后,住處又被殿帥府撥來的兩個牌軍監(jiān)視了。老娘擔心走不脫,王進卻是如何應(yīng)對的呢?且看原著第二回,王進先安慰老娘:“不妨。母親放心,兒子自有道理措置他?!崩夏锓畔滦牧恕H胀?,王進先叫張牌進屋,說要去酸棗門外岳廟燒香還愿,讓張牌去打個前站。張牌去了,王進母子趁夜收拾了行李衣服,拴在馬上。支走兩個牌軍,王進不慌不忙和老娘出了后門,“趁五更天色未明,乘勢出了西華門,取路望延安府來”。由此而見,王進不僅忠孝雙全,更是個臨危不亂處事從容之人。小能見大,要說王進調(diào)度有方,有大將風度,一點也不為過。
說完師父王進,咱再來說說徒弟史進。
說史進之前,咱先說一說史進所處的人文地理環(huán)境。史進老爹是華陰縣史家村莊主,同時又是縣里的里正。宋時的里正,相當于現(xiàn)在的鄉(xiāng)長,史家村是個大村,“村中總有三四百家,都姓史?!彼螘r人家,一家七八口人很平常,所以史家村起碼有兩千多人。
史太公在縣上當里正,史進因喜歡武術(shù),四處拜師學藝,“經(jīng)了七八個有名的師父”。師父雖多,卻不外乎“打虎將”李忠之流的江湖騙子。師父不咋地,何況徒弟?但史進整日被村人熱捧著,哪曉得真假?一邊勤奮練武,一邊還請高手匠人,“刺了這身花繡,肩臂胸膛總有九條龍”。滿縣的人看他爹面子,都叫他“九紋龍。”
自以為了不得的人,最怕別人說他不行。當史進偶聽王進說他的棒法贏不了真好漢時,便“聽得大怒”,大怒還不解氣,又喝道:“我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扠一扠么?”王進是個穩(wěn)重人,頗能識人,此時便對史進的魯莽個性有了一定了解。
可巧王進母親剛到史家村的當晚,心疼病犯了,在史家養(yǎng)了五七日的病。吃人嘴短,何況史太公又再三請求,王進只好陪史進扠一扠。且看原著第二回:王進“將棒一掣,卻望后生懷里直搠將來。只一繳,那后生的棒丟在一邊,撲地望后倒了。”才一個照面,不可一世的史進便被王進扠倒了。這下史進服了,爬將起來,請王進坐了,當場便磕頭拜了師。但王進心里有分寸,為報史太公的收留之恩,盡心教了史進半年武藝,隨后,任憑史家父子如何苦留,卻毅然告辭而去。
史進和王進的一段師徒緣分,至此方休。
但實際上,故事卻剛剛開始。
王進走后,史家村的禍事一樁樁來了。首先,史太公死了。史進隨王進學了真本事之后,更不愿務(wù)農(nóng)了,每日只是打熬氣力,演習武藝。史太公管不了,不過半年,得病死了。估計史太公和史進娘患的是同一個病,見兒子不成材,抑郁死了。
接著,少華山的強人朱武、陳達、楊春三人想去華陰縣搶糧,而史家村又是必經(jīng)之地,便向史進借路來了。史進是里正兒子,曉得國家法度,豈能借路給強盜?于是兩下打了起來,史進得了王進的真?zhèn)鳎四氖菍κ??但朱武是個聰明人,一看硬的不行,便來軟的,跑到史家莊,給史進磕頭,又講好話,最終以江湖義氣的大繩,成功綁架了史進。
后來,史進和少華山強盜有交情的事兒,讓人給告到了縣里。八月中秋,史進邀三人來家里喝酒賞月,縣尉趁機帶兵抓人。史進仗義,哪愿讓朋友受丁點兒委屈?于是點把火燒了莊院,殺散官兵,和強盜們上了少華山。
朱武等人勸史進留在少華山坐頭把交椅,史進卻死活不愿意。史進要去尋師了,師父在哪呢?原著里最后交待王進行蹤時,是這么說的:“王教頭依舊挑了擔兒,跟著馬,和娘兩個,自取關(guān)西路里去了?!蓖踹M這一去,從此便淹沒在了滾滾紅塵,再無消息。
但咱完全可以順水推舟,推測一下王進的行蹤。
依王進的武藝品行,及對時事精準的把握程度,不出意外的話,他和老娘順利到達延安府,尋著老種經(jīng)略相公,在他手下尋個差事是絕對沒問題的。
既然王進已經(jīng)身在延安府了,史進千辛萬苦來尋他,怎就尋不著呢?呵呵,看官們莫急,容我細細道來。
王進離開史家村時,對史進說了這么句話:“我一心要去延安府,投著在老種經(jīng)略處勾當。那里是鎮(zhèn)守邊庭,用人之際,足可安身立命?!蹦敲催@個延安府老種經(jīng)略處,究竟是個什么地方呢?
原來北宋一朝,曾和遼、金、西夏對峙并存,而延安府,就是當年大宋和西夏的邊境。老種經(jīng)略相公姓種,名諤。他的兒子,人稱小種經(jīng)略相公,名叫種師道,鎮(zhèn)守渭州府。后來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的魯提轄,便是小種經(jīng)略相公手下的武官。
王進離開史家村前,史進留他,他說了這么句話:“只恐高太尉追捕到來,負累了你,不當穩(wěn)便。”王進明知高太尉不會放過他,他還能傻到再用王進的名字,去投奔老種經(jīng)略相公嗎?
且看王進剛到史家村時,是咋和史太公介紹自己的呢?原著第二回,王進對史太公說:“小人姓張,原是京師人,今來消折了本錢,無可營用,要去延安府投奔親眷?!蔽?!王進到一個鄉(xiāng)野村莊,尚且隱姓埋名,小心翼翼,何況是去投奔延安府?
如此一來,王進可能就是用張三或李四的名字,投奔到了老種經(jīng)略相公門下,憑他的身手品行,用他的話說,安身立命肯定是沒問題了。所以,為王進的下落擔憂迷茫的看官們,大可放心了。
那有人問了,史進后來名氣很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連東平府的小姐李瑞蘭都聽說了。原著第六十九回,李瑞蘭遂問史進道:“一向如何不見你頭影?聽的你在梁山泊做了大王,官司出榜捉你……”秦樓楚館里的小姐都聽說了史進大名,王進能不曉得嗎?那王進怎不和史進聯(lián)系呢?
這就和王進的性格有關(guān)了,前面說了,王進從史進叫囂要和他“扠一扠”的那刻起,便知曉了史進是個不甚安分的人,但王進只想和老娘過“安身立命”的平淡日子,所以,王進自一腳離開史家村,便打心里不想再和史進繼續(xù)交往下去了,更別提主動與他聯(lián)系了。而這正是王進那拿得起放得下的真性情的真實凸顯。
或許,當史進背著行囊,在夕陽下轉(zhuǎn)身離開延安府軍營的剎那,師父王進正隱在他身后不遠處,默默目送著徒弟遠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