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津津
實際生活中,爸爸媽媽應該知道,哪些征象說明孩子缺水了。
第一,小便顏色是判斷缺水與否的最直觀的指標。
小便顏色清亮,說明孩子的水分攝入充足。如果顏色偏黃,說明尿液濃縮功能增強,身體處于缺水狀態(tài)。
第二,小便量和次數。
尿多尿少,父母很難目測出來,但尿的頻次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未滿月的新生兒一天能尿濕20塊紙尿褲。三四歲的孩子,一天可能尿六七回。在清醒時,孩子四五個小時不尿,或尿得特別少、特別黃,就要擔心缺水問題。
孩子沒有眼淚,前囟、眼窩凹陷,皮膚干、缺少彈性,說明缺水較重。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如何喝水都是有講究的。
嬰幼兒期(0歲~5歲):純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光喝奶,水的攝入量就足夠了。若孩子生病了,媽媽可以適當增加哺乳次數,延長每次哺乳時長。畢竟,母乳中80%以上都是水。當然,媽媽自己也要注意在秋冬干燥季節(jié)增加飲水量。對喝純配方奶的寶寶來說,家人按照說明書用水沖泡奶粉,一般能保證孩子的日常水需求。在一些特殊時期(孩子生病、打疫苗等),或在空調房等加重失水的環(huán)境里,可觀察孩子的缺水征象或咨詢兒童保健醫(yī)生,結合其月齡,考慮補水方法。添加輔食后,孩子對水分的需求會相應增加,可以考慮常規(guī)喂水。當然,為了預防肥胖和不養(yǎng)成嗜甜的飲食習慣,不主張對1歲以內的孩子常規(guī)喂食果汁等飲料。
學齡前期(5歲~6歲):幼兒園小朋友的作息中,幾乎每隔1.5小時~2.5小時,孩子就會吃吃喝喝,這樣的安排比較科學、合理。在此基礎上,可在每次室內外活動的間隙,給孩子喝100毫升水。孩子放學回家到睡前1小時~2小時,可以再喝杯牛奶。
不建議孩子長期喝一種水。
自來水——生水燒開后,活性增加,使人體細胞得以滋潤,能讓人解渴。這是專家推薦給寶寶的最好飲品。但煮沸后的水鈣鎂含量降低,鋁離子含量偏高,長期飲用會攝入鋁離子過多,影響寶寶骨骼和神經系統發(fā)育。
礦泉水——礦泉水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對身體有一定的益處,但由于孩子的腎臟等器官發(fā)育不完全,過濾功能不如成人,若長期飲用礦泉水,多種金屬元素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腎臟負擔。
凈化水——凈化水雖然去除了有害雜質,但同時也去除了礦物質,若長期飲用純凈水,會造成微量元素缺乏。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交替飲用各種水。
如果寶寶不愛喝水怎么辦?有哪些小竅門可以幫助寶寶多喝水呢?
1.和寶寶玩喝水游戲。找兩只小杯子,在里面倒上同樣多的水,一只杯子給寶寶,一只杯子給自己,然后和寶寶一起玩“干杯”游戲。
2.鼓勵策略。多說“寶寶乖,喝了水就不渴了”“多喝水的孩子是好孩子”等,寶寶會因為被夸獎而配合家長的要求。
3.家里不存飲料。若不想讓孩子成天抱著飲料瓶,家長首先就要做到不買,也不在家里存飲料。就算偶爾讓孩子解解饞,也應該當場喝完。
4.父母是榜樣。任何習慣的培養(yǎng),家長的作用都至關重要。您喝水時,有意來到寶寶面前,做出夸張的動作,吸引他的注意。榜樣的力量無窮啊。不可“浪費”培養(yǎng)習慣的每時每刻。
5.“跟風”效應。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看到其他孩子干什么,自己也會跟著干什么。建議家長帶寶寶玩時事先預備一瓶水,只要有其他孩子喝水,就趕快遞上自己的,一般都能如愿。
6.更換杯子。寶寶對有動物圖案的東西天生偏愛,家長可準備兩三個帶有不同動物圖案的杯子,輪換著喂寶寶喝水,或者用不同形狀的器皿裝水給寶寶喝,這會讓他們覺得新鮮、有趣,從而喜歡上喝水。
7.愛屋及烏。每個寶寶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小偶像,可以用他的小偶像來編故事。例如,喜歡天線寶寶,就給他編一個天線寶寶喝白開水的故事。
8.甜味白開水。在白開水里放上一片蘋果片或梨片,稍等片刻,讓白開水里有自然的甜味,也許會讓寶寶有嘗試的欲望。
9.稀釋飲食。對于特別抗拒喝水且上述方法都不奏效時,不妨少食多餐,每一餐做得稀一些,飯煮得爛一些,多吃有湯水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