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 新
(浙江方圓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8)
隨著轉基因技術的發(fā)展,大量的轉基因食物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因此應當有效促進轉基因食品檢測技術的有效提升。在國際上建立一定的轉基因食品標志監(jiān)督體系,這也是在國際貿易中突破技術性壁壘的重要發(fā)展方式。目前采用的對于轉基因成分的檢測方式主要有蛋白質水平的檢測、核酸水平的檢測以及將兩者聯合進行檢測。
酶聯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以抗原、抗體為基礎的免疫學方法,通過特異性檢測外源蛋白來定性或定量檢測轉基因產品。該方法借助于酶標儀可根據已知標注物質的一系列濃度梯度與吸光度值來制作標準曲線,以此確定樣品中轉基因蛋白的含量,但只能達到半定量檢測的水平。
Roland等早在1992年就將ELISA技術用于轉基因植物中nptⅡ基因表達產物的定量分析,以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為材料,建立了檢測表達CP4EP-SPS蛋白的ELISA定量方法。Kim等采用ELISA檢測技術對轉基因胡椒中外源基因不同時間表達效率進行了定量比較研究。針對轉基因棉花Bt基因表達蛋白和nptⅡ基因表達蛋白能夠建立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定量檢測方法。
ELISA法具備酶反應的高靈敏度和抗原抗體反應的特異性,同時還可以與PCR相結合,將PCR擴增產物與標記探針進行雜交,再與抗體特異性結合,并使底物顯色,可以根據吸光值的標準曲線進行半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簡單,費用低、特異性好,可實現高通量檢測的優(yōu)點。但ELISA法本身易出現本底過高,以及如保溫時間的差異、洗滌方法不同等相關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檢測結果出現偏差,在實際操作中只能檢測有限種類未加工的轉基因產品。
目前,轉基因食品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在世界各地中轉基因食物已經具有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價值與應用空間,為了加強轉基因食物的有效食用,應有效地提升加強轉基因食物檢測安全性。目前核酸水平上的檢測技術主要包括多重PCR檢測技術、巢式PCR檢測技術與定量PCR檢測技術,本文從這3個方面進行了相應分析。
多重PCR的運用在普通的PCR體系中加入兩對或者量對以上的特異性引物,通過一次反應的發(fā)生有效擴增多個基因片段,比較快速高效,具有很強的經濟性,由于擴增過程中競爭性的存在,使得假陽性出現的概率較低。在基因甜米酒的檢測過程中能夠達到比較良好的特異性[2]。
巢式PCR檢測技術是對同一個基因目標設計兩對引物,其中第二對引物能夠實現在第一對引物增產的基礎上實現二次擴增,同時這兩條引物在退火的溫度上能夠實現互相獨立運行,不會產生干擾,通過兩輪PCR擴增方式最終實現了對某一基因進行檢測的目的。采用半巢式PCR檢測技術與巢式PCR檢測的原理相同,只是具有一對半引物,運行中只有一條引物被用來當作第二輪的PCR擴增反應。如此采用巢式與半巢式PCR檢測技術能夠通過檢測特異性的提升加強靈敏度與擴增效率的有效提升,在深加工產品的轉基因定性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與空間[3]。
定量PCR檢測技術中,應用較多的是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在普通PCR反應中加上熒光基因,這種熒光信號能夠實現隨著PCR反應的變化而出現相應的變化,一直到反應的平臺期即n。在這一過程中可以使用計算機充分記錄熒光信號的變化情況,通過比較標準曲線的方式,定量分析被檢測樣品中的特定成分。由于添加的熒光基因的不同,實時熒光定量PCR分析法可以分為TaqMan探針法與DNA結合染料法即SYBR Green染料法[4]。
不同的檢測技術具有其相應的優(yōu)缺點,在使用過程中將兩者進行結合是最有效的檢測方式。通過將PCR技術與ELISA技術相結合,能夠有效避免有毒物質EB的使用,實現雜交檢測的自動化發(fā)展,對于儀器的要求比較低,實行起來比較容易操作。通過對NOS終止子、Bar基因、CaMV35S啟動子、Gus以及篩選標記基因hpt進行聯合檢測體系的建立,能夠實現對于轉基因大米0.1%檢測靈敏性的達成,并且在一天之內就可以完成,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將兩者進行聯合運用符合目前轉基因產品成分檢測的趨勢發(fā)展。
現代生物技術的發(fā)展為外源基因的培育提供了有效的發(fā)展途徑,但是轉基因食品在研究、生產與銷售環(huán)節(jié)上存在著各種擴散與污染隱患,在發(fā)展過程中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強對轉基因食品商品化的管理,采用有效的轉基因產品成分檢測,從而實現對轉基因食物進行統一安全地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