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君
2018年是北京大學辦學120周年,同時也是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革新北大的校長蔡元培誕辰150周年。1916年蔡元培接手北大時,北大仍有不少衙門氣,很多教師原為清朝或北洋政府的官僚,學問不多;部分教學內(nèi)容陳舊;學生大多無心學術研究,只想做官發(fā)財;有的學生帶著聽差上課;一些師生出入八大胡同等地的花街柳巷。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的這十年,被視為北京大學校史上的一段輝煌期,“奠定了北大的傳統(tǒng)和精神”。可以說,沒有蔡元培,就沒有現(xiàn)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北大建校已120年,蔡元培既非北大的創(chuàng)校校長,也非在任時間最長的校長,但只有他被北大人稱為“永遠的校長”。請跟作文君一起,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出生于浙江紹興,17歲中秀才,23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26歲就成為翰林院編修。1898年,蔡元培30歲時,戊戌變法失敗,清政府殺害了他所崇拜的譚嗣同,使他深感清廷政治改革無望,斷然離開翰林院南下,任紹興中西學堂監(jiān)督,提倡新學。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后,孫中山組織南京臨時政府,第三天就任命蔡元培做教育總長。這個教育總長既沒錢也沒辦公室,一共就三個人:總長、次長和秘書。辦公室雖然寒酸,人才卻不少,魯迅、許壽裳、王云五等牛人,便是這個時候被蔡元培發(fā)現(xiàn)并請進教育部的。不久以后,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蔡元培斷然辭職。
三年后,袁世凱一命嗚呼,當時的教育總長急電在國外游學的蔡元培:“國事漸平,教育宜急。用特專電敦請我公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一席?!焙糜鸭娂妱袼灰ィ骸氨贝笠呀?jīng)爛到流膿,若不能整頓,反而污了自己的名聲?!钡淘嗫活I命。他延聘和支持李大釗、陳獨秀、魯迅、辜鴻銘等人任教講學,使北大不僅成為全國重要的學術研究中心,而且這些教授作為不同思想的代表而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搖籃。
除了改造北大,蔡元培還辦了許多學校。1927年,蔡元培倡議成立中華民國大學院作為全國最高學術教育行政機關。1927年11月27日和蕭友梅于上海創(chuàng)辦的國立音樂院(即今上海音樂學院),是中國最早建立的高等音樂院校。1928年于杭州西子湖畔創(chuàng)立的國立藝術院(即今中國美術學院),是中國的最高美術學府。1936年,與陶玄、張靜江、李石曾等人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世界學校,實行教育救國和科學救國,把學生從小培養(yǎng)成出國留學及有用的人才。
蔡元培操勞一生,也清貧一生,直至死后也沒有一間房子、一寸土地。不僅欠下醫(yī)院千余元的醫(yī)藥費,就連入殮時衣衾棺木,都是商務印書館的王云五代籌的。但蔡元培的成就,有目共睹。
教育者,養(yǎng)成人格之事業(yè)也。
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
教育者,非為已往,非為現(xiàn)在,而專為將來。
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珴蓶|
年少通經(jīng),文極古藻,雋才也!——翁同龢
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學術,不在事功,而只在開出一種風氣,釀成一大潮流,影響到全國,收果于后世?!菏?h3> 04蔡元培在北大
1.就職演說:什么是大學
蔡元培在北大的第五天,發(fā)表了著名的就職演說:“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睂Υ髮W的定位一針見血。他一開始就批評了抱著做官的理想來念大學的人:“果欲達其做官發(fā)財之目的,則北京不少專門學校,入法科者盡可肄業(yè)于法律學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業(yè)學校,又何必來此大學?”也正是因為蔡元培這句擲地有聲的話,中國的大學終于擁有了自己獨立的精神:大學就是大學,不應把它當成是權力的依附,更不應該把它當作升官發(fā)財?shù)碾A梯。這一天,蔡元培為大學教育奠定了基調:“為全國文化之中心,立千百年之大計。”此篇演講一出,全中國都震驚了。當時還是學生的羅家倫后來回憶說:“那深邃、無畏而又強烈震撼人們心靈深處的聲音,驅散了北京上空密布的烏云,它不僅賦予了北京大學一個新的靈魂,而且激勵了全國的青年?!蹦且惶炱穑袊拇髮W教育終于撥開云霧見天明。
【小編感悟】新官上任三把火。蔡元培甫一上任就指出當時北大學風、學氣不正的原因所在,并倡導學生們在大學里要抱定宗旨,努力學習。這番就職演說不僅闡明了大學的本質,還讓人們看到了蔡元培的能力與決心。
【適用話題】改革;演講;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
2.新?;?、新制度
蔡元培對北大的偉大抱負與期望,也體現(xiàn)在了北大的?;罩?。他委托魯迅設計北大的?;眨荷喜康摹氨薄笔潜硨Ρ硞攘⒌膬蓚€人像,下部的“大”是正面站立的人像,寓意“以人為本”,要肩負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
同時,蔡元培對學校聽課制度進行了改革:“不管有沒有學籍,都可以來聽課?!弊钣忻呐月犐拿纸小懊珴蓶|”。而后,蔡元培更是做出了讓人瞠目結舌的決定:招收女生。從此開啟了中國大學教育男女同校之帷幕。這些超前的思想與姿態(tài),誰人能及?
【小編感悟】新的?;?,既寄托了蔡元培“以人為本”的理念,又使師生們有了團結凝聚的向心力;制定新的制度,開放旁聽、招收女生,開國內(nèi)大學教育先河,使北大成為國內(nèi)大學的創(chuàng)新與革命先驅。
【適用話題】開放;革新;創(chuàng)新
3.找人才、“挖墻腳”
1917年,蔡元培執(zhí)掌北大時,提出了“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的用人主張,創(chuàng)中國大學曇花一現(xiàn)的鼎盛時代。他深知教育的改革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人才。于是他各處去找人才、“挖墻腳”,無所不用其極。為了請陳獨秀,蔡元培竟然給他辦了張“東京日本大學畢業(yè)”的假證。陳獨秀還推辭說:“我得回上海辦《新青年》!”蔡元培二話不說就把《新青年》搬來了北大。一心想考北大卻落榜的梁漱溟,也被蔡元培聘來當教授,只因為梁漱溟用西方現(xiàn)代學說闡述佛教理論,根基深厚。被邀請的梁漱溟也感嘆:“欲當北大學生而不得,卻一下成了北大教師!”
蔡元培聘請教師的標準是“積學而熱心”之士,即學有專成又熱愛教育事業(yè)的人為合格。他不問黨、信仰,只問學問,于是各學派的大師大家相繼到北大,李大釗、魯迅、劉半農(nóng)等革新人物進入北大任教;邀請辜鴻銘教授英國文學;劉師培、黃季剛等主張發(fā)揚國故的國學大師也登上北大講壇;今文派的胡適與古文派的陳漢章,大唱反調,同時并講,都有聽眾,學生在比較中得到較全面的知識。蔡元培不僅延攬眾多學問大家教授學生,而且聘請高明的管理人才。傅斯年曾說蔡先生請蔣夢麟做總務長,助理校務為最佳搭檔:“夢麟先生學問不如蔡孑民,辦事卻比蔡先生高明?!?/p>
【小編感悟】蔡元培求賢若渴,唯才是舉,聘請大批學有專成的學者、人才,改變了北大的教育風氣,提出了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們可以聽到不同的觀點,從而開闊視野。
【適用話題】觀點碰撞;求賢若渴;人才;教育
4.“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蔡元培給北大影響最深的貢獻。當時北大的思想有多自由呢?有段逸事可作說明。
教授黃侃是反對白話文的先鋒,他講課時時常攻擊白話文:“如果胡適太太死了,其家人電報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趕快回來?。¢L達11字。而文言僅需四字——妻喪速歸。”但倡導白話文的胡適聽聞后,也作出了令人拍案的回擊。胡適對學生們說:“前幾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給我發(fā)信,邀我去行政院做秘書,我拒絕了。同學們?nèi)缬信d趣,可用文言文代我擬一則電文?!睂W生寫完后,胡適選了一則字數(shù)最少的——“才學疏淺,恐難勝任,恕不從命”。僅12個字,也算言簡意賅。但胡適卻說:“我的白話電文就5字:干不了,謝謝?!?/p>
就是在這樣百花齊放的學術思想下,北大學子的見識和思想有了飛一般的提升。蔡元培讓北大成為全國新文化運動陣地和學術的中心。
蔡元培確立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這一辦學思路影響深遠,使北大“學風丕振,聲譽日隆”。北大人才輩出,學術成果累累,這其中有許多是本學科開創(chuàng)性、奠基性成果,如徐寶璜的《新聞學》、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陳大齊的《心理學大綱》、陳垣的《二十史朔閏表》等。此外,陳大齊在北大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鐘觀光在北大創(chuàng)建了中國第一個用現(xiàn)代科學分類標記的植物標本館……由于北京大學在學術與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突出貢獻而聲名遠播,正如李大釗所說:“只有學術上的發(fā)展,值得作大學的紀念。只有學術上的建樹,值得‘北京大學萬萬歲的歡呼!”
【小編感悟】單打獨斗是沒法成大事的,觀點的碰撞、自由討論的氛圍才能產(chǎn)生新的想法。蔡元培治下的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成為全國新文化運動的陣地和學術中心,是北大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
【適用話題】自由;觀點;想法
5.“講義風波”與五四運動
北大曾經(jīng)發(fā)生過一起“講義風波”。有段時間,教育部拖欠了北大工資好幾個月,一度讓北大教授們生活拮據(jù)起來。為了解決溫飽問題,教授評議會決定向學生征收少量講義費。數(shù)百名學生拒交講義費,還包圍了紅樓。一向溫和的蔡元培挺身而出,怒吼道:“你們鬧什么,這是教授評議會做出的決定,我是校長,我負責!”學生們被其氣勢所懾,紛紛離開。因為蔡元培,北大不但成為中國最自由的大學,也成為中國最規(guī)范的大學。
1919年,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fā)了,北京各校的大學生都涌到街上示威游行,得知學生的行動后,蔡元培并沒有像“講義風波”那樣阻攔,而是選擇了贊同甚至“放任”的態(tài)度。
【小編感悟】“講義風波”時,蔡元培是維護學校正常運轉的校長,五四運動時,蔡元培是維護學生的校長。他的所作所為并不矛盾,他讓學生可以正常地表達自己,卻又不縱容。
【適用話題】責任;愛護學生;做人與處世
(摘自微信公眾號“七書先生”,作者七書先生,編輯部匯編)